集體即個體

Sara Lo
劇場.閱讀
Published in
6 min readDec 23, 2021

劇場閱讀第52期 編者的話

文/莫兆忠

約訪許國權(大鳥)之前,我們討論到一個重點是「集體」,也提及大鳥編導作品的集體創作風格。可是當正式面對面採訪時,答與問的焦點都在他個人身上,從學童時代接觸戲劇,到大學的戲劇遊樂場時期,再到擔起「曉角話劇研進社」藝術總監的角色,至少我們面對大鳥,始終不可以純粹以創作人去看他、描述他,也由於他在劇場中角色的百變,連結社群之繁雜。大鳥作為一個個人的身份,可他提及的各種經歷、觀察,卻又牽扯到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澳門劇場人、文化人、政府高官⋯⋯

九十年代中後期,隨著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澳門的經濟也相應地蕭條,不但觀眾量下跌,連帶一班業餘的戲劇工作者也因受經濟影響,積極性大不如前。以往澳門的戲劇活動基本上以劇社為中心,一班志同道合的業餘戲劇愛好者,向政府立案註冊,註冊後向有關部門申請演出活動的資助,所以如果要有演出或發表作品的機會,就必須加入劇社。然而,自九七年後,曾在不同時期活躍於劇壇的劇社逐漸減少活動甚至淡出劇壇,取以代之,繼續支撐著澳門劇壇的,是一些為每次演出而作臨時組合的劇組;這些臨時劇組壽命雖然都十分短促,少有持續發展,但卻深深地動搖了以劇社為中心的生態環境。劇社地位的動搖,取而代之是重個人情感表述的、集體創作的劇場作品抬頭。由同齡同輩成員組成的青少年劇組開始發表一系列在美學及內容上都引起劇場人士爭議的劇場作品;由於創作成員的同輩關係,這些演出在創作上大都從傳統劇場的劇作者或導演主導,走向集體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很重視個人經驗和感受的抒發,劇作的結構也因要容納不同的主體意識,有時或會呈現反敘事的、片段化的傾向。

這時期澳門人面對主權的回歸、新世紀的來臨,一時間治安不靖、個人身份的認同和社會政治前景的不確定等問題,在在衝擊著澳門人的心理及生活形態。尤其個人對社會環境的要求,漸漸由「敢怒而不敢言」轉向積極的討論及參與。人們更著重如電台節目、報章輿論、公共演藝等「公共空間」(public sphere)的運用及開拓,由於公共空間相對開放,大大增加了個人理念的表述及對公共政策或生活環境的意見發表空間。劇場此時彷彿也起著「公共空間」的作用,劇場工作者都對社會、國家事務作出了積極的反應。

開放的文本、編與導權力下放,參與者透過劇場作自我認同,既是集體創作戲劇的特點,也是隱藏在它背後的美學與政治。「集體創作」在中國當代戲劇的發展上似乎並不是個陌生的名詞,在大躍進時期,考慮到文藝為中心工作服務的任務,運動中明確提出「集體創作」與「領導出思想,群眾出生活,作家出技巧」的所謂「三結合」的創作方法。名義上是「集體創作」,思想內容卻出自一個主體,共性遮蔽個性。集體總是離不開個人,而且由無法歸於同一的各種個體所組成,如果集體不談個人,甚至凌駕於個人,集體即成個體。

在大鳥的集體創作中,「集體」只是降低擁權者編、導的絕對主導,讓個人在「集體」的經驗中有所呈現,被看見,甚至(卻不一定)展現出個人觀點。重溫那個短暫的「集體創作」時期,不是要懷舊,而是反思為什麼在劇場走向專、職業化的大潮中,「集體創作」的演出卻漸次失落?

本期刊出許國權兩個分別創作於一九九一年及二〇二〇年的劇作,從他大學時期到最近期的一次單人表演中,窺見一個澳門劇作者的編劇風格,以及劇作中個人與社會一段長達三十年的對話,其中《肥C大隻》只有分場表和演出錄像,本刊嘗試以書面語作文字記錄;而《圖書館謀殺案》則保留原劇本的粵語書寫,亦保留劇作者「導演本」的寫作方式。

《劇場.閱讀》2021年11月
Vol 014.Issue 52.集體

編輯室
❑ 集體即個體/文:莫兆忠

專題:雜睇許國權
❑ 許國權說許國權/攝影:李佩禎

❑就是一個playground — — 大鳥劇場遨遊三十年/文:卓早言

❑從劇場到社會、從個人到集體 — — 大鳥創作之路/文:卓早言

❑集體創作許國權 ——

●在劇場,不願停步的導演/文:鄭冬

●我認識的大鳥/文:盧惠儀

●永遠的頑童/文:莫倩婷

●我眼中,作為演員的大鳥/文:吳嘉偉

●作為策劃的大鳥/文:陳詩琪

►文本
❑劇本《圖書館謀殺案》/編劇:許國權

❑劇本《肥C大隻》/編劇:許國權

►讀書
❑實踐的開放 — — 《給演員與非演員的遊戲》翻譯手記/文:賴淑雅

►攝影
❑ 行為在場,藝術行不行/攝影:許斌

觀點:集體創作
❑ 不斷接續生成的動態:作為破壞性對話的即興/文:羅皓名

❑ 現場襲擊 — — 台灣近年行為藝術中的「集體」層次/文:陳冠穎

❑經驗即方法:學院(非)體系中的集體即興創作 — — 專訪賀世平/文:謝鎮逸

故事
❑ 一個劇場工作者喜歡做的事/文:雄仔叔叔、圖:范世康

主編:莫兆忠
副主編:吳思鋒
編務助理:羅德慧
資料及校閱:羅德慧、吳思鋒、莫兆忠
行政及推廣:盧頌寧、梁健婷、馬慧妍(台灣發行)
藝術指導及平面設計:鄭志偉 @Somethingmoon
作者:卓早言、鄭冬、盧惠儀、莫倩婷、吳嘉偉、陳詩琪、羅皓名、陳冠穎、謝鎮逸
專欄作者:雄仔叔叔、范世康、許斌

劇場閱讀 季刊
ISSN:2078–0516
定價:澳門幣/港幣80元整、新台幣 360元

發行日:2021年11月
出版及發行:澳門劇場文化學會
地址:澳門連勝街47號澳門劇場圖書室

電郵:macautheatre@gmail.com
網址:www.macautheatre.org.mo
Facebook/Medium:劇場閱讀

本刊物由文化局資助部份出版經費。

關於《劇場.閱讀》

《劇場.閱讀》季刊創刊於2007年,為澳門現時最長壽的劇場期刊,十年來立足澳門,連結世界華語地區的劇場發展。2018年起從免費派發轉型為公開銷售,探訪澳台港三地劇場文化的共同議題,展開劇場與社會的跨界思考,並增加分別以創作、記錄、閱讀等不同面向,邀請各地劇場工作者、評論人撰寫每期專欄,一起「思考劇場.閱讀時代」。

網上訂購請至:
http://bit.ly/paf-order

讀冊生活:
www.taaze.tw

更多資訊請參考:《劇場.閱讀》臉書專頁
劇場閱讀網上版:https://paf.macautheatre.org.mo/

澳港台銷售地點一覽

澳門
連勝街no.47 art space — 澳門劇場圖書室
边度有書.有音樂 Pin-to Livros & Musica
井井三一繪本書屋 Júbilo 31 Books
Universal Gallery & Bookstore 萬象畫廊書屋
文化公所
文采書店

香港
kubrick(油麻地店)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 Bookstore

台北
浮光書店
唐山書店/唐山出版社
流民棧

►宜蘭
舊書櫃

彰化
有此藝說 Art Says

花蓮
孩好書屋
時光二手書店

高雄
三餘書店 TaKaoBooks

嘉義
島呼冊店

台南
曬書店 ×新營市民學堂
唐恩 Down House

►屏東
有情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