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英倫:我的入籍旅程小記(下)

高原萬里
千尋之海.萬里之路
21 min readDec 30, 2022
Photo by Ethan Wilkinson on Unsplash

本來想在聖誕節前出這篇文,但以我的寫作速度,結果都是沒趕上。還好,我可以在新年前寫完,以這一篇作為 2022 年的總結,也許最適合不過吧。

在進入正題前,先跟文友們說聲:新年快樂!

上集簡單地提到只要 BNO 持有人符合幾項法定要求,即可註冊入籍成為英國公民。

這幾項要求是:

  • 已擁用以下其中一種英國國籍:
    a) 英國海外領土公民(British Overseas Territories citizen, BOTC)
    b) 英國海外公民(British Overseas citizens, BOC)
    c) 英國國民(海外)(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d) 英籍人士(British Subjects)
    e) 受英國保護人士(British protected persons)
  • 頭腦清醒,能為自己做決定(例如入籍)
  • 已在英國居住滿 5 年或以上,期間不得違反移民法
  • 在內政部收到你的申請前 5 年,你必須身在英國(包括馬恩島或海峽群島)
  • 在提出申請前的 5 年內,離境不得超過 450 天
  • 在提出申請前的 12 個月內,離境不得超過 90 天
  • 在提出申請前的 12 個月內,不受居留時間限制(即已擁有永居權)
  • 品格良好

符合以上所有條件的人,可以用以下的電子表格 (form B(OTA)) 申請入籍:

如因為某些原因,讓你不能在網上申請的話,你也可以用紙本表格,不過審批時間比網上申請要慢許多。

關於入籍詳細手續、所需文件等資訊,相信在網上已有各種懶人包,移民律師、臉書群組、港人 YouTuber 等,資料多到你根本沒時間消化得掉。本文主要想寫的是我個人移英歷程,當成是給自己作結,所以實用資料我就盡量點到為止好了。

但有幾點我想特別拿出來講一講的:

在內政部收到你的申請前 5 年,你必須身在英國(包括馬恩島或海峽群島)

這裡所指的,是由內政部收到你的申請當天算起,倒數五年前的頭一天(the first day of your qualifying period),你必須身在英國。所謂 qualifying period 就是入籍的五年居留要求。

假如內政部於 2022 年12 月 25 日收到你的申請,2017 年 12 月 26 日你必須人在英國(包括馬恩島或海峽群島)。

也許因為內政部是從這天開始計算你的 qualifying period,所以他們對這「第一天」十分執着。按上面的例子,2017 年 12 月 27、28、29 日你出國旅行都沒有問題,唯獨是 26日這一天你必須人在英國。

這一點如不特別說明,實在很容易錯過,因為能夠申請入籍者,大多在英國住了最少六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我是 2016 年 1 月 21 日回英國的,護照上也有海關的印,一開始以為這已經足夠,後來在遞表時再看一次申請指引,才發現到這一條!立即就回去查五年前(即 2017 年)自己的出國記錄。所以,不只是住滿年期就足夠,連內政部什麼時候收到你的申請,然後倒數五年前的「第一天」你在哪裡做什麼,都要小心計算清楚(寫到這裡,突然感覺有些似推理小說的不在場證明)⋯⋯

假若申請人一時大意,剛好在 qualifying period 的頭一天出了國,caseworkers 是可以酌情選出另一個日子當成你的申請日的,但也只是酌情處理而已,他們並不一定、也沒有責任會這樣做。

已在英國居住滿 5 年或以上,期間不得違反移民法

今年四月,英國兩院通過《2022年國籍與邊界法》(Nationality and Borders Act 2022),這法案有不少極具爭議性的內容,其中最受人批評的,就是剛剛經法院裁定「合法」、把難民送去盧旺達讓他們在那邊等待申請被審核這種破財而又不人道的手法。除此之外,法案還有不少對難民、移民、甚至是英國國民不友善的地方,在三讀時,倫敦市中心不時會看到有人示威抗議。

雖然大部分的內容十分苛刻,但也有對移民有利的小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對上面的入籍要求進行了修正:從本年度 6 月 28 日起,只要申請者已成功取得永居權(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 或 Settled Status),caseworkers 可以將申請人當成已符合「居住英國五年內沒有違反移民法」的要求。

在修正前,caseworkers 會就申請人有否違反英國的移民法而作出調查:譬如有沒有逾期居留、是否非法入境、來自歐盟國的學生及自給自足人士有沒有買綜合醫保(Comprehensive Sickness Insurance, CSI)等。不要少看這綜合醫保,在脫歐前,不少英國/歐洲國民以為有 Freedom of Movement,就可以在盟歐境來自由出入,在搬到新地方之前都未必會做功課,其實 Freedom of Movement 是有限制的,例如三個月內找不到工作就要捲鋪蓋走人、「不事生產」的學生和自給自足人士要買綜合醫保等,否則就是非法居留。脫歐後,不少在英國唸書多年的歐盟國民想申請入英籍時,都在這綜合醫保上滑鐵盧。

但經《2022年國籍與邊界法》修正後,caseworkers 只要看到申請人已取得永居,便有權把這五年留英期自動地當成合法居留,只要你提出的文件沒有矛盾之處,caseworkers 便不會追問,乍看之下,入籍條件似乎放鬆了。

可是,如果你提出的文件、或留英的時序(例如你在兩個 VISA 之間有逾期居留)有可疑的地方,caseworkers 還是會查的,因為即使你所有條件都順利過關了,最後還有「良好品格」這一條,就如上一集所講,「良好品格」內容遼闊而且定義模糊,是 caseworkers 用來拒絕申請人的萬能 key。

其實內政部以前對「良好品格」這一項沒有執行得很嚴苛的,但經歷過出了名討厭移民的 May 姐(文翠珊)後,「良好品格」的要求大大地加闊了,caseworkers 也引用得越來越多,甚至到了濫用而被人告到上法院的地步。

May 姐雖然下台了,但她為移民度身訂造的 hostile environment 尤在,接任她的歷屆內政大臣更是沒有最右,只有更右,尤其是彭黛玲(Priti Patel)和現任的柏斐文(Suella Braverman,花名 Cruella)。

據統計,自從 2015 年以來,不符合「良好品格」每年都是內政部拒絕入籍申請的主因,雖然聽起來好可怕,但我們到底是外來者,所以要活得特別誠實,以賺取本地人的信任,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也許,在某一個平衡時空當中,存在着一個美麗的烏托邦世界,在那裡,人口自由流通,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不管你是來自本地或外邦,不論你是何種膚色、語言、宗教、性別、性向,政府都一視同仁⋯⋯但可惜,我們的世界並不是這樣,這就是現實。

放負太多了,改說一個好消息中和一下吧。

英國一年大概有十幾萬人申請入籍,根據近十年的數字,平均只有 5%~6% 被否決,最高是 2015 年(8.28%),最低為 2013 年(3.38%),即是,絕大部分人都申請成功。所以,成功申請是預設的結果(default outcome),至於給不給 caseworkers 拒絕的理由,就要看你個人的運氣和修行了。

在提出申請前的 12 個月內,必須不受移民時間限制(即已擁有永居權)

以上所講的就是 5+1 裡那「+1」的一年。不過,如果你的配偶是英國人,在拿到永居權後,可以即時申請入籍,不用再等 12 個月。只是,想走這條捷徑的話,就不能「註冊(registration)」,一定要「歸化(naturalisation)」才可以入英籍。

原因是「註冊」、「歸化(伴侶非英國人)」、「歸化(伴侶是英國人)」所依據的法律條文不一樣,沒法 mix & match。在「歸化」的申請表格上,其中一條問題會問你配偶是否英國人,如回答是,就可以省去 12 個月的等待期,但「註冊」的表格上就沒有這一條問題。

一般來說,如果是 BNO 持有人,「註冊」是最好的入籍途徑,正如在上篇提到,「註冊」入籍是「權利(entitlement)」,只要合符條件,caseworkers 不能拒絕,歸化永遠都只是「酌情考慮(discretion)」。

因為波仔只能申請「歸化入藉」,所以我順便也看了那邊的要求,單是內政部寫給自己 caseworkers 的指引,就多了二十多頁,除了以上「註冊」所需的條件外,最主要還多了以下幾項:

  1. 語文能力要達到標準
  2. 已經通過 Life in the UK test
  3. 能證明將來打算以英國為家(future intentions)

第三項的 future intentions,是想看看申請人是否真的有心歸屬於這個國家。其實要求申請人居英五年,目的就是看你對這個地方有多少向心力,但「歸化」比「註冊」更嚴謹,「註冊」只看你過去五年,「歸化」連你未來的打算也會放在一起考慮,包括但不限於:你的主要居所(principal home)是不是在英國?有沒有在這裡置業?你工作、社交圈子、生活重心是不是也放在這裡?你的配偶/伴侶/子女是不是跟你同住?你們有沒有長時間離開的打算(譬如因工事離開半年或以上)?在過去五年,你會不會經常離開?你有沒有把大部分資產都留在海外,並申報 non-UK-domciled,所以沒有就這些海外資產交英國的稅?(富可敵國的現屆首相辛偉誠的太太就曾因為申報 non-domiciled 來避稅一事鬧出大醜聞)

Non-UK-domiciled(非英國居籍)跟國籍是兩回事,入了英國籍,但並沒有跟你原居地一刀兩斷,所以一直維持 non-UK-domiciled 的大有人在,內政部不會因為你申報了 non-domiciled 就拒絕你的入籍申請,所謂 future intentions,是 caseworkers 綜合多方面的資料而決定的。

不管如何,註冊入籍絕對比歸化簡單,但如果你配偶已經是英國人,你又覺得自己合符上述所有條件,不想多等,也可以選擇「歸化」。

在審批時間上,兩者沒有分別,有些人等六個星期,有些人等六個月,完全隨內政部高興,沒有邏輯可尋。在費用方面,註冊比歸化便宜一點,以 2022 年成年人的價格,註冊 £1,206,歸化即要 £1,330。

翻查我的信用卡帳單,當時我付了 £1,225.20,波仔付了 £1,349.20,多出來的 £19.20 是生物識別的註冊費(biometric enrolment)。明明這邊已交過錢,誰知到 UKVCAS(UK Visa and Citizenship Application Services)預約登記 biometric 時,還要額外再付 £132。

移民,從來都是需要你付出很多的一件事:時間、金錢、青春、勞動力、故鄉的割捨⋯⋯等等,我們這種走 EU route 或利用 BNO Visa 的,所需條件已比起其他簽證的移民寬鬆好多、便宜好多,所以那多出來的 £132,我也不想多問,早早付了就算。

2022 年 2 月 26 日,我遞交了網上申請表,並用信用卡付了費。3 月 11 日,我到 UKVCAS 其中一個中心拍照打指模,接待我的工作人員十分友善,一邊檢查我的文件,一邊還想請我吃丹麥酥(是不是因為她早餐買太多了?)。閒聊之間,發覺原來她大學也唸設計,跟我是姊妹校,她唸的是時裝,但唸美術和出來工作是兩回事,所以她後來轉行了。

從 UKVCAS 出來,不到 15 分鐘,就收到他們的確認郵件,說申請已經成功送到內政部。

接下來,就只有長長的等待了。

女皇的白金禧慶典前的入籍禮

很可惜,無我份。

波仔入籍比我早,5 月中獲批,6 月 1 日行禮,剛好趕在白金禧慶典前兩日。

因為當天是星期三,我們兩個都要上班,所以事前打電話跟市政廳確認儀式所需時間,對方很輕鬆地說:儀式也不會很長喔,大概 15–20 分鐘吧。那麼短,就沒有必要特別請假去行禮了,所以我們很放心地把車子泊在有時間限制的大街,用散步的走過去。

還未到行禮時間,市政廳前門已聚集了不少人,搭的士來的、塔 Uber 來的、家人接送、或是自己開車來的,大部人都穿着工整,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彷彿連身體周圍都鍍上一層光環,一位上了年紀的女人還戴着英國婦人在隆重場合很愛戴的花帽子,好像我們正要參加一場婚宴。

典禮在一個大廳舉行,參加者先跟職員報到,並在入籍證書的收條上簽名(先簽名,等宣誓後再發給),然後按職員指示在自己的位置坐下來。

波仔被分到左面最邊邊的位置,我在玻璃屏後面,當天沒有帶相機,只用電話,拍起照來有點困難

我因為是觀眾,所以被送到用玻璃屏隔開來的觀眾席。

坐下來過了十多分鐘,依然陸續有參加者到達,看來當天一起入籍的人有很多。當時還不覺得不妙,好不容易等所有人都到齊,職員關上禮堂的大門,然後,一個盛裝打扮的白髮翁走進來,這個就是主禮人。

主禮人一身軍服,抬頭挺胸,昂首闊步,舉手投足,都流露着驕傲。他一開口,先是恭喜所有人,因為他們不只成功入籍,還要剛好趕得上在女皇登基 70 年的白金禧慶典之前加入這個大家庭,這是多麼光榮的事啊~!市政廳每隔兩星期辦一場公民入籍典禮(有些市政廳會每星期舉行),所以大家都以為這演講是例行公事,點到即止。可是這老翁,由一千年前的英國歷史開始講起,逐步細數這國家的成就,由政制到發明到大不列顛帝國到民主到選舉到今天的多元社會,當然不少得在位時間最長的英女皇,終於等到他停下來,以為演講就要完了,他吸了口氣,聲音提高一點,又再說將起來⋯⋯

講台上有咪,但跟他的嘴有些距離,聲音有時大、有時少,有時能夠傳到坐在玻璃屏後面的我這邊,有時又傳不到,斷斷續續,支離破碎⋯⋯聽得好辛苦,不知不覺間,我腦袋漸漸放空,並開始覺得有些睡意⋯⋯

台下的人,明明是主角,但都表情木納⋯⋯

就在我半睡半醒之間,突然我意識到時間!

看一看禮堂上的鐘,嘩,已經講了半個小時,職員明明說典禮最多 15–20 分鐘,我開始金睛火眼地盯着這位主禮人,他又停了一停,然後又開新 topic,繼續講下去⋯⋯

我拿出手機的泊車 app,因為有時間限制,所以不能延長。

結果他足足講了40 多分鐘,然後才讓參加者分成兩批宣誓:有宗教信仰人士說的是 Oath of allegiance,即是對神作出誓言,無特定信教者則用世俗版的 Affirmation of allegiance。

我和波仔都選了 Affirmation

以上誓詞是舊版,現在已經把伊莉沙白二世改成查理三世。不只是入籍禮用的照片,還有硬幣、護照、郵筒上的皇家標誌,都會逐步改成用 King Charles The Third 的頭像或名字。

超級長氣的主禮人

宣誓完畢,所有人再次起立,一起唱國歌 God Save The Queen,接着主禮人會頒發入籍證書,有親朋好友一同出席的,這時也可以上前一起拍照留念,市政廳有安排專業攝影師,不過拍出來的照片要另外花錢買。

因為是逐位派證書、又逐位拍照,主禮人又喜歡握手時跟你聊幾句,這裡又花了不少時間。

後來跟職員聊起,原來這一場是女皇的白金禧的特別版,所以儀式特別隆重,除了小國旗外,作為歡迎禮物,每人還收到一隻白金禧紀念水杯。

簡約的設計,一面用象徵皇室的紫色印上 Platinum Jubilee 的 logo,另一面是市政府的標誌。可惜這隻杯不太好用,物料薄,傳熱快,倒進熱水後,馬上燙得不能用手拿起來,現在只能放在茶櫃中,純粹作為紀念

到典禮終於完全完畢,市政廳還準備了輕食和飲料,但我們沒機會吃到,禮堂大門一開,我們便立即飛奔去取車,一邊跑,一邊期望捉逾時拍車的管理員去了吃飯不在,結果⋯⋯我們晚了十幾分鐘。

波仔正式入籍為英國人之日,也是他收到生平第一張逾時泊車罰單之時。

八月中,到我行禮時,手續就簡單多了,今次真的是 15–20 分鐘就完結,沒有再吃罰單。

我的入籍典禮,好久沒畫遊牧漫畫了,有點生疏,幾乎忘記以前怎樣畫自己了

護照鬧劇

入籍的迎新冊子有寫明,得到英籍(British Citizen, BC)後,你以前的移民簽證即無效,入籍證書不是旅遊證件,海關不會接受,所以要出入英國境,就一定要有一本英國 BC 護照。如果你無論如何都想用你的外國護照,你必要先申請一張 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 to the right of abode,貼在你的外國護照裡,以證明你有居英權,才可以自由出入英國。

我不明白到底是什麼理由,會讓人選擇 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而不是正正式式地去拿一本護照。因為這張證書要價 £372(海外申請 £388), 比成人護照貴四倍,而且你的外國護照一到期它便會無效,你又要申請過。但世事無奇不有,真的有人好不容易入籍了,卻不申請英國護照就跑去旅行,結果讓自己滯留外地,幾乎連學都上不到。

以上例子相信是絕少數,大部分人一行完入籍禮,便會去申請一本 BC 護照,我也一樣。

今年 4月,當時還是首相的約翰遜恐嚇護照部(Her/is Majesty’s Passport Office, HMPO),說他們再不改善服務,就要外判給私人公司做。原因是隨着全世界逐步開城,突然有很多人「一窩蜂」地去申請/續領護照,趕在暑假時可以去旅行,HMPO 估計由 2020 至 2021 年間,總共累積了500 萬個申請,根本做不過來。

2017 年我續領 BNO 時,沒有用特快的 premium service,三個星期不到,就收到 HMPO 的訊息,說新護照已印好,並會於不日寄出。2022 年 4 月,當約翰遜對護照部提出警告時,有些申請人等了五個月都拿不到護照,結果有人要除消假期、出席不到親友的婚嫁死葬等。

我 8 月底提出申請,當時 HMPO 已過了最忙時期,非 premium service 要 10 個星期,premium 則只需 3 個禮拜。

10 個星期,兩個月多少少的時間,以政府部門來說,我覺得都算合理,而且全程可用 SMS/Email 跟進進度,比起入籍,不只申請時間短,部門的態度也友善太多了。

誰知只過了一個月,就收到 HMPO 的短訊,說申請已被批核,又過了幾個小時,又收到另一個通知,說新護照已印好,之後只隔了兩天,就收到速遞公司 TNT 的訊息,說護照今天到達。

因為比預定的兩個月早多了,所以心裡十分高興,應該說:我有一種「放監」的感覺。因為肺炎的關係,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出國,今年又因為要搞入籍和拿新護照,一拖再拖。其實等待入籍審批期間是可以出國的,但因為我們新的 EUSS Settled Status 沒有實體居民卡,尤其是拿歐盟護照的波仔,要叫航空公司的櫃枱職員自己上英國政府網站去確認他的身分,我們不想在過關時被問東問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一直打算拿到 BC 護照後就立即去旅行⋯⋯所以知道速遞要來了時,我腦海中想的是:今天下午就跑去訂 Eurostar 的票!

早上 11 點多,速遞員來了,我滿心期待地接過那本 post-Brexit 的深藍色小簿,打開來一看⋯⋯

咦?

有些不對勁。

哪裡不對勁了?

我的國籍欄上,還是寫着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我趕快看看頁底的國籍條碼:GBN。

我叫波仔拿他的護照出來對一對,他的國籍是 British Citizen,passport code 是 GBR。

因為之前申請 pre-settled status 時遇過問題,所以我很清楚 GBR 和 GBN 的分別。總之,英國那麼多國籍之中,唯獨 GBR 是英國公民。花了半年時間入籍,我的國籍竟然還是 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我立即打電話到 HMPO,幸好叫阿祖的客服人很好,經確認後,他解釋說這是職員一時不小心的行政錯誤,他給了我其中一個 Passport Office 的地址,要我寫一封信解釋清楚問題,然後連同印錯的護照寄回去。

「記得把郵費的收據放在信封裡,並叫他們回水喔!」

他指的是寄護照的掛號郵費,申請時,因為要提交所有文件的正本,另外,想 HMPO 也用掛號的方法寄回這些文件的話,也要預付郵費,這樣一來一回,就花了 £30,現在明明錯不在我,但又要再寄掛號,所以阿祖千叮萬囑,要我要求 refund。

「我想問,既然我又收到一本 BNO,那我 2017 年續領那一本怎麼辦?有沒有被取消?我還有 5 年才到期啊。」

我是有點擔心,雖然以後出入境用 BC 護照較多,但不代表我想放棄那本還有 5 年期的 BNO 嘛。

「這你不用擔心,那本護照好好的,沒有被取消。」

我鬆了口氣。

另一方面,也很失望,我之前的 settled status 已經沒有了,居民卡也寄回內政部(不寄回會罰 £1,000),沒有 BC 護照,我可以出國,回不回到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看來我還未能夠去旅行⋯⋯

總之,我照阿祖的指示,當天就把所需資料和文件寄回去,之後,又是一次長長的等待。

雖然沒有上面新聞報導中提到的 Michael Omidire 那樣不幸,花了三個月都拿不到護照,但期間我也跟他一樣,幾度跌入官僚體制的無底黑洞之中,HMPO 很講 customer service,只要是循正常管道,你申請護照的每一個步驟都會得到即時更新,又快又方便。可是,你一旦脫離了他們的既定程序,他們好像就不懂得怎樣對應,又或者只能等案子漂流到比較資深的職員手上時,才會得到處理,期間沒有任何更新,申請人完全被蒙在黑裡。

你能做到的,只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打電話過去問,而每一次,你都會跟不同的部門說話:Customer Service Management Team、Progress Team、Resolutions Team、Escalation Team⋯⋯平均打三次電話,就會碰上一個比較樂意幫忙的客服,其餘的,不是給你一些例牌答案然後趕快收線、就是叫你把他們已經有的文件再寄過去、或說案子已交給調查員(你不過是 copy & paste 時沒有更新國籍資料而已,有什麼好調查的?)、或說這算重新申請,又要等 10 個星期⋯⋯等等。

有時你會感覺到,接電話的客服人員自己都不清楚 HMPO 的進度,所以順口作一些理由去應付你而已。

剛剛在這時,我聽到一樣是搬來了英國的太后(吳志森)在他的 YouTube 頻道這樣說:「這裡人辦事雖然慢一點、官僚一點,但給他少少時間,多些耐性,他們最後都會辦得到的。」

I couldn’t agree more.

這樣來來回回,糾纏了約一個月,一天早上醒來,就收到 TNT 的短訊:你的護照會今天送達!

之前完全無消息,但說來就來。

幸好那一天我不用外出。

又是早上 11 點多,TNT 的送貨員按了門鈴,收到包裹後,我慢慢地拆開來,並告訴自己要做好期望管理,然後我小心翼翼地打開有照片的那一頁,目光有點猶豫地落在國籍那一欄上⋯⋯

這次終於印對了。

第一次搭 Eurostar

跟自己說好的,一拿到護照,就要去旅行,所以在 11 月底,我們來了一次巴黎麵包之旅,去尋找最夢幻的法棍和牛角麵包。

接下來,我會回去寫同樣是丟了好久的麵包文,雖然出得斷斷續續,但我會繼續寫下去的。

希望大家有個好的 2023 年,將來要申請永居和入籍的,先預祝你們好運。

新年見!

謝謝觀看,喜歡我的作品的話,也請也多到其他平台支持一下喔:
Matters:
https://matters.news/@Imaginemari
Vocus:https://vocus.cc/user/5ea0669cfd89780001c17b73
鏡文學:https://www.mirrorfiction.com/member/85404

--

--

高原萬里
千尋之海.萬里之路

香港人,居英國,好遊牧。不想繼續因為生活而遠離文字,現在又努力重新執筆中。沒有了不能活下去的東西有:蝦子餅、咖啡、小說、旅行和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