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可頌

法國麵包巡禮(二)

高原萬里
千尋之海.萬里之路
14 min readJul 17, 2024

--

巴黎麵包之旅只寫了上篇後,下篇就一直擱着。不經不覺間,Medium 這邊的更新已經停止了一年。這一年來並不是沒有寫作,相反地,正在執筆的作品無了期地寫完又改改完又寫,不要說寫其他散文,連好好坐下來看一本書的時間都沒有。近日開始覺得這樣下去真的不行呀,腦袋因為寫小說寫到要爆炸,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逃到輕鬆小品中。

正如累到筋疲力竭的身體需要糖份來捕充一樣,麵包文正是我的腦袋的 comfort food。去年在一次旅程中碰到一個美國人,他一聽到我不喝酒,就問:「那你的 guilty pleasure 是什麼?」

明知不好但又忍不住去做(或)的事,每個人都有一點吧。

我想了一想,回答說:「碳水化合物。」

嗯,我知道青酮飲食很流行,我也很想變瘦。無奈我愛麵包多過愛美,所以你就由得我躲到碳水化合物裡去吧。

塞納河畔前的早餐

Un café-crème et un croissant, s’il vous plaît!

法國人早餐吃什麼?

不是國寶長棍麵包,而是 Croissant!

又或者跟Croissant 是同母兄弟的 Pain au Chocolat。

Croissant ── 香港譯做牛角麵包、牛角包。這譯法雖然有些陽春,但法文中 “Croissant” 本來就取自 “Crescent” 一字,即是新月形的意思。都是取其形,所以算不上是譯錯,差就差在意境上面。一彎新月還可以引人暇想,但牛的角嘛⋯⋯這個世界上有什麼人會喜歡一早起來就向牛的角咬下去的呢?

相反地,台灣的音譯就可愛多了。

── 可頌!

好像在唱歌一樣,簡簡單單兩個字,就把法國的浪漫也收了進去。

所以這篇文章的 Croissant 中譯,會選「可頌」而非「牛角」,或內地的「羊角」。

題外話:如果你上兩個禮生你有在電視前收看法國那一場讓很多人 ── 至少那些擁抱自由平等博愛等價值的人 ── 膽戰心驚的選舉後,應該很清楚什麼塞納河畔的咖啡店、巴黎鐵塔下的輕吻等,都只是一個品牌形象。真正的法國跟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社會潛藏着很多問題,一般人生活很不容易。

但不管前境怎樣艱難,日子也還是要過下去,時候到了,肚還是會餓。幸好麵包跟米麵一樣,是基本糧食。平有平吃,貴有貴吃,但最重要的,是大部分人都還吃得起。

當 Kipferl 遇上法國人

不同於長棍麵包,可頌本來不是法國人的。

1839年,奧地利人 August Zang 來到巴黎,在那裡開了一間維也納麵包店 ── Boulangerie Viennoise。很快地,維也納麵包就在法國興旺起來,其中一款正是新月型的 Kipferl。

中歐的號角麵包(圖片來源:Wikimedia)
中歐的號角麵包(圖片來源:Wikimedia)

Kipferl 歷史悠久,他的表親在中東歐地區隨處可見,例如波蘭的 Rogal(或Rogalik),直譯就是「小號角」的意思;又或者在英國的猶太麵包麵可以買到的 Rugelach。其餘還有匈牙利的 Kifli;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的 Kifla 和 捷克的 Rohlík 等。

不管是 Kipferl、Rogal 還是 Rugelach,他們的組織都跟一般牛油麵包差不多。法式可頌以它目前的姿態被記錄下來,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國麵包師 Sylvain Claudius Goy 於 1915 年出版的食譜書 La Cuisine Anglo-Americaine。Goy 利用多次折疊的方法加入麵團份量以外的牛油,來做出Kipferl 原本沒有的酥皮。

可頌酥皮的步驟不論是看還是動手做都十分:先把發酵好的麵團和冰牛油分成兩份檊成長方型,寬度要一樣,長度則是麵團比牛油長一倍(要用尺!)。操作時,冰牛油不可以太軟,但也不可以太硬,手指輕輕按可以留下的指痕的程度左右。接下來把牛油放到麵團中間,再將麵團從上下向內接,牛油包好後再檊成垂直的字畫狀,約 70cm x 25cm (繼續用尺!),折三折,放回雪櫃休息一下。拿出來再檊成 65cm x 23cm 長(keep 住用尺!),又折三折,又再放回雪櫃。每折一次,層次的數目就會倍增。牛油不單可以識每層的麵團不黏在一起,烤烘時,它還會釋出蒸氣把麵包撐得高高的,締造出輕盈又美麗的蜂巢狀結構。做一個可頌是很花時間和功夫的事,如果想利用低温發酵來增加風味,分分鐘要用上十多二十小時,但這些步驟做不好,就烤不出層次分明、外酥內軟、輕鬆飽滿的可頌。

小小說一下自己的黑歷史。

因為波仔不太好可頌,所以我只在家試做過一次。因為想無師自通,結果我在檊麵時把麵團撕破了,牛油漏了出來,而且融到一手都是,又滑、又黏,越檊越恐怖。然後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通通丟進烤箱裡去,出來的結果是⋯⋯

全部變成一般的牛油卷。

至於層次嘛⋯⋯ 算了,吃進肚子裡還不是一樣?(自我安慰)

後來我發覺,原來波仔所謂的「討厭可頌」,純粹看可頌的品質。一去到法國,他就完全不討厭了,還吃得眉開眼笑呢!

其實也能怪他,因為實在太 ── 好 ── 吃 ──!

Maison Carton

地址:6 Boulevard de Denain, 75010 Paris
得奬歷:2022 年巴黎市最佳可頌第一名、2024 年巴黎市最佳可頌第一名(學徒組)

Maison Carton 的地點很好找,就在北方車站(Gare du Nord)附近。所以我們一抵步就去朝聖了。

Maison Carton 的門口有展示 2022 年可頌比賽冠軍的成績

北方車站附近有點破落,感覺不是一個很安全的區域,群集在這裡的店家,不少都老舊而又有點雜亂,好像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店後,就一直沒怎樣清潔打理,任自然地老朽下去。拉着行李走了一小段路,特然有一家燈火通明裝潢漂亮的時尚店子從灰灰的街景跳躍出來,那就是 Maison Carton 了。

完成度很高的甜點

擦得一塵不染的專櫃裡放着琳琅滿目的蛋糕西餅,大名鼎鼎的可頌以外,還有賣法棍和一般酸種麵包,每一件看上去都超級可口。客人排隊排到門口外面,每一個人都是慕名而來的,當中也有像我這種拖着行李的人。

圖片來源:Carton Maison Instagram

跟法棍一樣,可頌在巴黎競爭激烈,2022年拿到第一名的 Maison Carton,在接下來的兩年都榜上無名,可幸的是,他們今年在學徒組還是拿到第一,在法式糕餅比賽中拿到第八。

單是看已經很療愈的層次

終於排到我們了,立即買了兩隻來試。先看它的外表,這那金黃的層次是不是很美?明明在製作時加了很多牛油,但拿在手上輕如無物。撕開來時,片片酥皮薄到可以透光。入口感覺輕柔,輕柔到幾乎不似正在吃可頌,無負擔之餘,又有一種高貴感。我其實是一個不嗜甜不喜牛油討厭忌廉的人,但Maison Carton 似乎用了什麼魔法,把牛油裡的「油膩」感完全消滅,只留下淡淡的香氣。

巴黎之旅由這般美味開始,實在太充實了,不是嗎?

Cédric Grolet

地址:35 Av. de l’Opéra, 75002

Cédric Grolet 是巴黎糕點界的名星,他在 Instagram 的追蹤人數超過了1000萬,他的店更是遊客必訪的打卡地,尤其是位在 Opéra 區的這一家,每一次經過,都大排長龍。

本地巴黎人愛不愛這裡的可頌?我是不清楚啦。Cédric Grolet 的麵包西餅款色有限、數量少、而且定價驚人(一個可頌要5歐元),與其說是尋常百姓的飲品,不如說是花錢買一次 VIP 待遇還兩貼切。但這正好是 Cédric Grolet 的市場定位 ── 貴精不貴多。他們的咖咖啡廳設計媲美五星級酒店;外帶的包裝會讓你錯覺自己剛剛買了一件珠寶。如果你不想訂位(會貴許多)只想外帶,你就必需在他們開店前來排隊,平均等候時間為半個鐘至一小時。排到的人自然會開心自拍、排不到的可能會上IG 哭一哭,這樣,網民間就炒得會更火熱。

這已經跟可頌麵包無關,單純是一股網上風潮吧。

Cédric Grolet 門前的盛況
從另一個角度看看隊伍有多長

我低估了 Cédric Grolet 的人氣,大概快 10 點才去到,排到一半,店裡的人就宣布 Pain au Chocolat 已經售罄,人潮裡一片失望的呼聲。那時還有五十多個可頌,我算了一算前面只有20多人,心想應遲沒問題吧,誰知等了半小時隊伍都沒變短,然後店員又拿着告示牌出來,這次連可頌都賣光了⋯⋯想吃的人下次請早喔!

從櫥窗裡看到的可頌,真是美得叫人垂涎欲滴

2024年輪到我朋友去排 Cédric Grolet,結果她也排不到可頌,只吃了Pain au Chocolat,我問她好不好吃,她說「很好」!然後她提醒我「在倫敦也有分店啊」,我不是不知道,而是提不起勁。總覺得想試正宗可頌就必需要在法國才行。這想法一半源自對品牌的執着,一半是因為那些離開了自己水土的名店,通常沒有本地的好吃。

看來,Cédric Grolet 的美味神話還繼續持續下去。

Boulangerie Utopie

地址:20 Rue Jean-Pierre Timbaud, 75011, Paris
得奬歷:2016 年M6 電視台法國最佳麵包店大奬、2024 年巴黎市最佳法框第一名

Boulangerie Utopie 在本地人之間十分有名氣,我也在是一個法國同事的介紹之下,才把它加進旅程中的。

來得早,所以門後還未有很多人,到我們離開時,客人已經排到轉角了

Erwan 和 Sébastien 早在西餅學校時就已經認識了。2012年,這對朋友在巴黎重遇,並且發現大家都是無業民族,於是他們就想:不如自己開店吧。兩年後,他們在第十一區找了一間角落店舖開業,很快就在巴黎麵包界闖出名堂。

由於這對朋友喜歡周遊列國:英國、加拿大、日本、馬來西牙、越南等,這些地方的味道便不知不覺地滲入了的作品中。這種利用傳統口味來發揮創意的風格,正是Utopie的出名之處。綠茶、米通、椰子、咖哩、芝麻、活性碳⋯⋯這些材料對於亞洲人來說也許不陌生,不少自己在家烤麵包的人都會拿來玩玩,但要放出店頭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這方面,歐洲麵包店就比亞洲的保守得多。

Bourlangerie Utopie 的法棍,左邊是剛出爐的可頌

看看這一條全黑的法棍?裡面加了活性碳,是不是賣相不太好呢?但這其實是店裡的名物啊。

Boulangerie Utopie 夠膽嘗試,而大眾又很受落,這正是他們的烘焙手腕的最好證明。

既然為可頌而來,自然得買一個,但不試試創新口味對不起自己,於是我們追加了一個黑芝麻卷(這個也使用了活性碳)。

價廉物美的西餅
個人覺得芝麻卷比可頌好吃!

可頌是用酸種(天然酵母)製成的,外表酥脆,裡面香軟,牛油香氣濃烈,好吃!唯獨是整體感覺厚重了些,沒能超出我對香頌的想像,更及不上Maison Carton高級。反而是黑芝麻卷有驚喜,札實但不油膩,黑芝麻那獨特的香味掌握得恰到好處,吃完還想再吃。

Tout Autout du Pain

地址:134 Rue de Turenne, 75003
得奬歷:2009、2012、2014、2019、2023年巴黎市最佳法棍頭十名;2013、2015、2019、2021、2022、2023年巴黎市最佳可頌頭十名(2015年那一次獲得頭奬)

Tout Autout du Pain 的門口

跟以上三間麵包店比起來,Tout Autout du Pain 的店面就普通得多。暗紅色的油漆配古典的金字,店裡暗暗的,員工忙得連擠出笑容的時間都沒有。

Tout Autout du Pain 這名字也是 2015年才改的,之前叫做 134 RdT,直接從地址取過來,唔⋯⋯這叫隨性還是懶惰才好呢?新名 Tout Autout du Pain(All Around the Bread),在中文可以粗略理解成「週繞着麵包的所有事」。聽說店主/麵包師傅 Benjamin Turquier 對關於麵包的一切都十分講究,高品質的原材料(例如用來做可頌的牛油)加上耐心的長時間發酵。也許因為週繞着麵包的所有事已經耗盡了 Benjamin的精力,所以店名、店面設計等事就免不了隨意了些。

但越平凡的東西就越不要少看它,所謂臥虎藏龍,就是這麼回事,你看看他們嚇人一跳的行奬歷⋯⋯

圖片來源:Tout Autour du Pain Instagram

我們到訪那天是星期日早上,又下着雨,離開了遊客區的巴黎看起來有些灰頭土臉。從地鐵站鑽出來,沿着谷歌的指示走,還沒拐進 Rue de Turenne,就已經聞到剛出爐的麵包香味,我加快了腳步,從酒店到這裡一路上明明沒幾個人(週日嘛!),但 Tout Autout du Pain 的門前已經形成了一條小小的人龍。

等待買可頌中,看看照片底下的蛋糕,看起來是不是很家常,跟我們的屋村蛋糕店有些相似?

幸好 Tout Autout du Pain 不只看起來像街坊店,服務也是街坊店本色,店內不只不設堂食,連客人多考慮一下的時間都沒有。總之大家快手下單快手離開,我連他們還有賣其他什麼麵包都未看清,就捧着兩個熱騰騰的可頌出來了。

把可頌從紙袋裡拿出來,先放在掌上感覺一下,重量介乎在 Maison Carton 和 Bourlangerie Utopie 之間。撕開來,外表鬆脆但又不會完全碎掉。入口雖然不及 Maison Carton 的輕淡,但牛油香醇味道卻更趨極致,每一口,都是滿滿的幸福感,吃完會讓人回味無窮。

很抱歉我沒有 Tout Autout du Pain 的可頌的照片。因為忙着吃,我只用了手機拍,但在同一天晚上我把手機弄丟了。大家如果想看,可以上他們的 Instagram。

我們最愛哪一家?

是 Tout Autout du Pain!

自從吃過 Carton Maison 的可頌後,我們在接下來的旅程天天都會提到他。簡直把它當成可頌的指標,因為實在太壞念,所以在臨搭火車回倫敦前,我們又去吃了一次。當我懷着憧憬的心情咬下去時,咦⋯⋯?

沒有三天前好吃。

不是他們的可頌變差了,而是在有了比較後,就發覺它的美味裡少了一份香濃。

可頌麵包對法國人來說是 Everyday Luxury ── 每人每天都可以輕易感受到的奢侈、也可能是世上唯一只用一歐元左右就可以買到手的藝術品。放在早餐桌上,配上一杯牛奶咖啡,就着晨光,小小地放縱一下,為接下來的一天打氣。

從可頌不只用來飽肚,還要滋潤身心這個角度看來,把牛油味調得太輕淡的話,就失去了吃它的意義了。

相比之下,Tout Autout du Pain 的可頌的牛油味就濃郁得多,豐富得來,但又不會太厚重。或者說,他們在油脂、香氣、組織和美味之間取到很好的平衡,難怪小小一家街坊店,卻幾乎年年得奬。

2023 年 5 月有考慮過要去再訪巴黎,但麵包節的日期久久未公佈,最後因為有工作而作罷。2024 年又有奧運,想到人潮就讓我頭痛。看來一時三刻是不會去法國的了。幸好歐洲處處是好麵包,這兩年我還試過丹麥和冰島的,就留在下篇再介紹囉!

--

--

高原萬里
千尋之海.萬里之路

香港人,居英國,好遊牧。不想繼續因為生活而遠離文字,現在又努力重新執筆中。沒有了不能活下去的東西有:蝦子餅、咖啡、小說、旅行和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