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malls
古往今昔
Published in
5 min readDec 8, 2019

--

致我們已逝去的英資商店

近月很多香港人都趕緊將自己的BNO續期,希望英國政府會讓BNO持有人獲得居英權;而英國著名品牌Fortnum & Mason,其旗艦店亦已於K11 MUSEA 開幕。英國文化再次盛行,但在1997年回歸以前,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資公司當道完全是政治正確。今天等筆者跟大家回顧一下曾在香港出現過的英資商店。

在八十年代尾,百貨公司在港盛行,除了於本文介紹的英資和之前介紹過的日資百貨外,還有來自新加坡的吉利市及其母公司英保良;華資除永安先施外,還有瑞興、連卡佛、龍子行;中資則有華潤、中藝;而大家常以為是中資的裕華國貨,其實老闆是印尼華僑。

source: KnysnaHK2@YouTube

天祥百貨(Dodwell)是英之傑旗下的零售品牌,主要是售賣英國百貨品牌BHS及St Michael的貨品。直到九十年代初,英之傑採購業務被利豐超前,最後更被後者收購。

天祥結束的時候,筆者還是小朋友,所以其實並沒有逛過。綜合網上資料,天祥曾於尖沙咀、銅鑼灣及太古城設有分店。

而St Michael 這品牌對年輕一輩可能會較為陌生,其實St Michael品牌就是當時馬莎的掌駝人所創立,直到2000年馬莎才宣布不再使用St Michael商標。

馬莎在1988年於尖沙咀海洋中心開設香港首間分店,及後在天祥結業後,馬莎亦在部分天祥舊址開設分店。

香港馬莎一直由英國總部直接營運,直到2017年12月,馬莎為拯救英國本土業務而壯士斷臂,將香港業務售予中東集團Al-Futtaim作特許經營。

而BHS,全名為British Home Stores,也曾經再次短暫出現在港。1996年,和黃旗下的屈臣氏集團獲得BHS品牌在亞洲的專營權。適逢黃埔花園商場翻新及重新命名為黃埔新天地,BHS亦在黃埔開設了唯一一間分店,位置就是在時尚坊,現今的港鐵黃埔站出口。當年長實為隆重其事,更邀請了鄭伊健拍攝宣傳片,片中重點介紹首間百佳超級廣場和BHS。雖然現在翻看九十年代的電腦動畫,還真可怕。

source: 和黃1996年年報

BHS黃埔分店樓高兩層,售賣的東西和馬莎相若,除了時裝外,當年更有引入英國的家居用品,如床上用品和燈飾。與其說當年和黃走得太前,倒不如說BHS貨品款式老套,價錢又偏貴,最後英國本土也經營不善,實體店在2016年全面結業。

近二十年來,香港也曾經出現過英國家居品牌habitat 及B&Q,但都沒有很成功。除了是水土不服,貨品不適合香港蝸居的環境外,也許香港人對價格更為敏感。要走高端市場的話,則較適合小規模的發展。

Sainsbury 旗下的Habitat曾在銅鑼灣皇室堡開設分店,但樓上舖難以接觸顧客,加上要面對品牌商標懷疑已被另一本地品牌搶先註冊,也影響其經營策略。至今,Habitat在中環重開了一間小型專門店,也許能夠在經營上更有效和聚焦。

Source: WiNG@wikipedia

而B&Q則是九龍灣Megabox在2007年開幕時的旗艦租户之一,但由於店舖售賣的貨品,甚至其DIY概念,都不適合香港家居的實際需要,店舖只營運了短短兩年便徹出香港。

英資店舖在港屢次敗走,反而香港超市近年引入英國品牌的貨品,成效算是不錯,如百佳引入了Waitrose、惠康則引入了Sainsbury、以及主打Tesco貨品,華潤旗下的U購select。華潤和Tesco在內地有合資經營超市業務。

過江龍難免要面對水土不服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本地文化和需求,再加以磨合。

--

--

hkmalls
古往今昔

遊香港 逛大小商場 🇭🇰 Patreon @hkma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