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寫中的哲思:放下壓力,打開感官,享受生活

Newyellow
叮叮咚創作研究室
9 min readNov 8, 2018

--

之前看 Zora 的〈速寫的意象與實踐〉時,就開始對這種技法很有興趣。剛好這學期隨著 Fabia 老師的課程,真正開始畫每日速寫。本來只是想要重溫一下畫畫的感覺,沒想到意外帶給我許多新的想法和感受。關於壓力,關於生活,關於享受。

關乎自我探索,而非技巧

這門課雖然是以圖像與創作為名,但本質上並非探索技巧的課程,而是關於自我探索。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我們都把焦點放在智性或技術的成長,但卻極少花時間探索我們自己,以至於和自己極度的疏遠。《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是我們這門課的指定閱讀之一,作者 Julia Cameron 指導學生以「晨間隨筆」的方式探索自我。作者在書中說到: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寫晨間隨筆?」我開玩笑說:「為了要翻開新的一頁。」大家以為這是在說笑,但我絕不是開玩笑,晨間隨筆確實會讓我們翻開新的一頁:翻過恐懼、否定、情緒到另一頁。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擺脫判官,擺脫烏鴉嘴的嘮叨,才能找到自己安靜的中心點,在此聽見造物者和本身造物者沉靜又細微的聲音。

我們這門課也是類似的概念,只是我們把書寫改成每日一畫,用創作的方式來探索自我。在這門課我們要強迫自己開放 Instagram,強迫自己每天畫圖。放開自己、放開控制,去細細感受我們在這看與被看間的心情波動。

不帶壓力的 Contour Drawing

每天都要畫一張圖,量其實蠻吃重的,因此要能讓自己感到輕鬆非常重要。因此老師在一開始建議我們使用 Contour Drawing 這種畫法。這種畫法很簡單,就是看著對象,然後把形體的邊框描繪出來,然後觀察一下物體的暗面,再把陰影的輪廓給勾出來。最後可以選擇要不要把陰影的線填滿。

在畫的時候不要一直看畫,而要把注意力全都放到對象物體上,去感受這個對象的形狀、享受線條。不打稿、不修改,下筆時要充滿自信,一筆到位,而不要一個弧線斷斷續續畫了好幾筆。畫歪了也沒關係,就穩穩的繼續把它畫完。這種畫法重點在於心情的放鬆,而不要太看重結果。在此完成度並不是重點,每天有畫,並試著享受這個過程才是重要的。

可以像這樣,只把輪廓和陰影線畫出來就好。圖為 Fabia 筆下的另一位老師。原圖連結請點此
或也可以像這樣,把陰影的部分用線條填滿,更有影子的感覺。圖為我畫爐石的選手 BloodTrail。原圖連結在此

想看看繪畫過程的話,可以參考 Contour Line Drawing Tutorial 這支影片。仔細看影片裡面的人在畫的時候,那感覺是多麼的放鬆啊~比起不斷要修改的素描,這樣畫起來舒服多了

拋下壓力,享受線條

對於壓力這件事情,我感受非常深。我雖不是唸美術學系,但因為學過一點繪畫,可算是半個美術人,所以在學校經常負責繪圖、海報等。技巧越好,包袱反而越重,由於也認為自己很會畫,所以要是畫不出滿意的作品,就會壓力很大。結果往往還沒開始畫就在煩惱會畫不好,久而久之心裡就產生抗拒,畫圖本身充滿壓力,也因此近十年來幾乎已沒什麼在畫。

這個月有一天我在畫我的書桌,一開始我先畫了桌面的邊緣,然後再畫我桌上的一盤蘋果。剛畫完那盤蘋果我的心態就崩了,因為叉子畫得實在很卡通,後面鍵盤的結構也非常奇怪。於是就如 Julia Cameron 說的,內心的判官就出現了:「啊你看看,畫成這樣還好意思說自己是美術人呢,原形畢露了吧!」

不過秉持著課程的精神,我便放下自己對產出的期待,以輕鬆為主。仔細看看,這張桌子上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形狀,讓我很想要畫他們,像是桌子旁的 Webcam 和小腳架、地板上的那一堆書、以及我很自豪的螢幕架。因此對於叉子和鍵盤的失敗,就默默在心裡笑一下就好,然後繼續慢慢的把剩下的部分畫完。

就這樣慢慢地畫著,最後到整張畫完時:咦,好像 … 還不錯嘛?

仔細看任何一個物體,形狀可能都是怪異的。比如左邊很歪的手機、結構怪異的螢幕架、以及台座上扭曲的香爐(大概沒人看得出來那是什麼)。但事實上,這些根本不影響整體,不會真的有人這麼細的去看這些物體。

以往我在畫圖的時候,還沒開始畫,就已經開始擔心自己會畫不好。但當我改變心態,以一種「線條好好玩,來畫畫看」的心情來畫,不追求成果,而是追求過程中的享受。心情輕鬆了,畫圖這件事變得有趣。當我的圖畫得多了,自然就有些好作品出現,也變得對自己更有信心。

以往對於這種複雜的場景,我大概沒有自信能夠處理得很好。而現在,我不會想太多,反正覺得有趣就畫,不帶著期待,純粹在繪畫中享受那個線條。放下內心的控制,反而畫面掌握得更好;姿態隨興一些,反而變得更有自信。

速寫讓世界變得不一樣

每日一畫擺脫繪畫的壓力,讓我更能享受其中,而「速寫」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又有不同的意義。由於每天都要畫,求新求變的我不想畫一樣的東西,所以每天就在路上觀察有什麼好畫的。結果習以為常、走過幾百遍的那些街道,好像都變得不一樣了。《藝術精神》裡面有一段對於速寫者的描述:

速寫愛好者像獵人那樣開心度日。他們在人群中悠遊,在都市裡出沒,上山下海無處不去。想停留多久就停留多久,不必趕著抵達目的地,能夠隨心所欲地移動。生活就是他的發現,他不會疏忽自己喜愛的事物,而會佇足了解 … 沒有獵人本性的那些人,不會看到這些東西。獵人會不斷地學習觀看、了解並樂在其中。

路旁違停的機車,以往只覺得佔位很煩,現在反而覺得車屁股的線條有趣,忍不住要畫畫看;經常去的麵包店,光從櫥窗內透出來變得好美;下午在家裡工作時,窗外流洩進來的一道強光,充滿了詩意;甚至連再普通不過的一碗炸醬麵,都讓我覺得很有趣!

隨性一點的重要

如果你看了以後有躍躍欲試的衝動,最後一個要訣是:要隨興一點。

以前我買過好幾本素描專用本子,但往往一頁都沒畫過。因為紙比較貴,所以如果只是單純練習,就覺得不應該用那個本子。而一想到要認真畫,感覺會花很多時間,就會先去做其他「重要的事」。最後的結果就是一次都沒畫過。

我們老師 Fabia 也意識到她自己會有這樣的狀況,因此她後來買了一本最廉價的計算紙,隨時都可以隨興的畫在上面,讓自己沒有任何障礙。即使偶爾想要上色,計算紙上一點淡彩也是沒問題的。

先求有再求好,當數量沒有出來,一切都沒有意義。《Art & Fear 開啟創作自信之旅》是被國外列為藝術類學生必讀的十本書之一,其中一段講到陶藝課的故事:

某堂陶藝課老師在上課第一天就宣布把全班分成兩組,教室左半邊的同學,只看作品量來打成績,右半邊的同學則用作品的質來打成績。他的作法很簡單:最後一堂課他會帶一台體重計來,把用數量打成績這組的作品拿來秤,重量越重越高分;而以品質打成績的這組,只需要交一個陶罐,不過是要一個完美的陶罐。

終於到了打成績的時刻,結果很有趣:品質較佳的作品都是以數量打成績這組的學生做的。顯然「數量組」忙著捏出一個又一個的作品,可以從錯誤中學習;而「品質組」的學生光坐著推想完美的理論,結果空有理論和一堆乾掉的陶土。

一開始隨興一點,先開始再說。如果畫著畫著喜歡上了,自然就很容易再繼續往下追求。我一開始只用平常筆記用的 0.5mm 百樂擦擦筆作畫,也隨性的畫在平日的筆記旁邊。到後來想要處理更多的陰影細節,就另外去買了 0.3mm、0.1mm、0.05mm 的代針筆。然後某天在網路上逛插畫社團,看到有人用白色的筆在深色的紙上作畫,覺得用來表現光實在是太美了,就也去買了一支回來試試。

總而言之起頭是很重要的,先畫了再說。「先去買筆再開始 …」、「等我買了速寫本後 …」、「等我看完 Julia 的書 …」。不要再等了,現在就立刻拿起桌邊的計算紙和原子筆畫吧。

這是我第一天畫的,就畫身邊的同學。就隨意用一支原子筆畫,就畫在筆記旁邊

速寫之於生活

雖然這篇講的是繪畫,但在這個實踐之中,我感受到的是人生。太專注在小地方的成敗,卻失去對整體的覺察;太想要表現得好,卻只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一開始充滿幹勁的工作,幾年過去只剩下日復一日的倦怠。

每日的速寫是一種與內心對話的儀式,每天都要與自己更靠近一點。打破框架、放下完美主義、專注在當下,這些概念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叮叮咚的核心精神。雖然智性上老早就知道了,但最近透過每日速寫來實踐感受大不同。

我對於當代的一些流行概念,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反動。我們說現代是快速的,觀眾沒耐心,所以我們把文章縮短,我們要快,要追隨最新的潮流,消息要馬上發佈。實際上卻變得膚淺、變得斷章取義。我們說打造自己的品牌很重要,所以太早開始塑造自己的形象,卻失去了探索其他可能性的機會。我也討厭把熱情拼命掛在嘴邊,卻不認真經營自己休閒生活的新創份子。

對於工作,對於生活,放鬆一點,隨興一點。事情不會因此變得糟糕,說不定還會更好。最重要的是當我們開始能夠享受過程,反而會更有動力繼續做下去,而且生活也變得更美好。

最後如果你對我的圖有興趣,歡迎來我的 Instagram逛逛;如果你很喜歡速寫想多看些作品,可以到 Urban Sketchers Taipei FB 社團看看。或如果你想要和我們一起畫圖,我們助教表示歡迎,請來信告訴我,我把我們課程相關資訊寄給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