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你也苦於無法入睡嗎?淺談「失眠症」

Photo by Sylwia Bartyzel on Unsplash

時針指向半夜十二點,關掉電燈,你躺在床上,終於停止了一整天忙碌的活動,閉上眼準備睡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你的腦中不停浮現今天所經歷的事,哪裡可以做得更好、誰讓你有點介懷,一幕幕鮮活的畫面飛騰過腦海。

好不容易想完這些,過幾天要交的報告忽又從思緒間竄出,我來得及嗎?事情怎麼這麼多?伴隨著焦慮與不安,你驀然睜開雙眼。

為什麼我完全睡不著?

不知道過了多久,翻來覆去的你才終於進入夢鄉。隔天早上起來,你很顯然沒有睡飽,拖著疲累的身軀又開始一天的工作。

「我昨晚又失眠了,睡不著的時候就會一直想事情。」你對朋友這麼說。「那你都在想什麼?」「想我什麼時候可以睡著。」

被睡眠困難折磨的你,不禁懷疑:

「我是不是得了失眠症?」

失眠症之定義

對於現代人而言,失眠是普遍的現象,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確實患了失眠症。因此這裡我們先來瞭解失眠症所符合的條件:

  • 對睡眠質量或睡眠品質不滿意(例如難以入眠、難以維持睡眠、過早醒來)。
  • 感到明顯的困擾,或造成白天時的障礙。
  • 連續三個月以上,每週至少有三個晚上失眠。
  • 沒有其他會造成類似失眠症狀的精神障礙或病症。

有些具睡眠障礙困擾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患有失眠症,然而臨床上的失眠症必須具備上述的每一項條件,故我們偶發性的睡不著或睡不好,並不能說是患有失眠症,很可能是因為突然的壓力或其他因素造成,一旦這些原因解除,睡眠困難的情況也會消失。

不過,慢性失眠症仍發生在許多人身上,有一種區分法把失眠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入睡困難型」,也就是難以入睡,第二種是「睡眠維持困難型」,難以維持睡眠狀態。女性失眠人數幾乎是男性的兩倍,可能和女性對變化較敏感有關,容易感到焦慮與憂鬱。

失眠的肇因

造成失眠症的原因是什麼?遺傳僅是部分的原因,失眠症在親子間的遺傳率約為28%到45%,這個數字顯示,大部分的失眠並非遺傳所造成。心理、生理、醫療及環境因子皆有可能導致失眠,其中兩個最常見的原因,都是心理方面的:憂慮與焦慮。

當我們忙碌了一整天,終於可以安穩躺在床上時,也是唯一能靜下心來反思的時候。然而在這個時候反省自己,恰恰破壞了原本的一夜好眠。不斷想著今天做過的事、還沒做的事,甚至擔心未來的事,這些紛擾的情緒完美壓抑了原本該浮現的睡意,

這些情緒背後的罪魁禍首,是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主導我們的戰或逃反應(fight or flight),是演化生存的必要配備。然而這個反應如果一直保持開啟,會對健康造成許多問題,其中一項就是失眠。原因可以分成好幾個面向探討,第一,戰或逃反應使代謝加速,會導致核心體溫上升,但是入睡的前提是必須降低核心體溫;第二,增進警覺性的激素皮質醇的濃度會上升,加上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的分泌,使我們心跳速率加快,這也有違我們從淺眠進入深度睡眠時,心血管系統舒緩的狀態;第三,前述的化學物質也會影響腦部的活動,主管情緒的杏仁核及主管回憶的海馬迴將會維持活躍,腦幹中基本的警覺區域也持續運作,使得做為感覺閘門的視丘,到了夜晚還讓閘門保持開啟,接收一切感知。

就像是切換到待機狀態的電腦,雖然螢幕已經暗下,其內部程式仍然持續運作,並未真正「休眠」,失眠症患者也有相似的情況。

你可能會認為歷經一番折騰後,總算睡著就沒事了,事實上交感神經系統的鬧劇還未結束。從腦電波來看,他們的深度非快速動眼睡眠腦波較淺也較弱,顯示睡眠品質較差。而快速動眼睡眠也較為片段,間隔散佈著短暫的清醒,有時連本人都不一定察覺得到,但仍造成做夢階段的睡眠品質下降。

因此,失眠的人在醒來後並不會感到神清氣爽,反而像是睡眠不足,不論認知或情緒表現都較為低落。不只夜晚折磨,白天的工作表現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

除了交感神經,還有一些環境上的因子會大幅影響我們的睡眠時間及品質,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燈光。自從人類發明白熾燈,夜晚的定義就不再是太陽下山之後,而是被延長至十點甚至更晚。

在過去沒有電燈的時代,太陽下山後,所有光線便從我們眼前全數消失,腦中的近日節律時鐘(位在視交叉上核)會辨別現在進入夜晚,於是我們體內開始釋放褪黑激素,準備睡覺。而在電燈發明後,一切就改變了。即便只有一點微弱的光線,也能愚弄視交叉上核,讓褪黑激素無法釋放,睡眠時間自然就延後了。

人造夜間燈光的功效就等同於「入睡困難型失眠」,由於褪黑激素延遲釋放,即使你把燈全部關掉準備入睡,釋放褪黑激素的指令也才剛開始,距離達到濃度高峰還要一段時間,因此你得躺一陣子才能睡著。

此時你心裡或許有疑問,那麼,睡覺時開的小夜燈呢?事實上,只要一點點微弱光線就能延遲褪黑激素的釋放,如八到十勒克斯(lux)。最微弱的床頭燈照度都介於二十到八十勒克斯之間,客廳的柔和燈光約為兩百勒克斯,儘管這樣的居家環境光線只是日光強度的1%到2%,已足以讓腦中褪黑激素減少50%。

白熾燈還不是最糟的。1997年的一項新發明--發光二極體,又稱藍光LED,對睡眠造成的影響更劇。我們眼睛裡負責把「白天」訊號送給視交叉上核的光受體,對短波長的光最為敏感,也就是藍光範圍。因此,即使兩種光的照度相當,藍光LED對褪黑激素的壓抑,是老式白熾燈泡溫暖黃光的兩倍。

相信你已經想像得到這對現代人的影響有多大,幾乎沒有人能阻擋藍光LED燈對生活的入侵--它就存在於電腦螢幕、智慧型手機與平版電腦中。研究顯示睡前使用ipad閱讀電子書的人,褪黑激素釋放延遲長達三小時,高峰要一直到快凌晨才發生,這些人想當然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入睡。除此之外,也會失去大量的快速動眼睡眠,使其感到休息不充分,整天昏昏欲睡,甚至在停止使用ipad後好幾天,褪黑激素升高的時間仍有九十分鐘的遲滯,顯示其帶有強烈的後勁。

要完全避免藍光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盡量減少在睡前的使用,留給自己一至兩個小時做點不需要用到電子產品的活動。此外,也可在裝置上安裝過濾藍光的軟體,降低夜間藍光LED的飽和度。在夜晚時採用較暗的室內燈光也是一項方法,並且在睡眠時維持整夜黑暗。

對失眠的原因有初步了解後,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會更深入探討幫助入睡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Walker, M., ( 2020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姚若潔譯:1版)・遠見天下文化。(原著出版於2017)

--

--

台大心理系系學會學術部
《怦然》

台大心理系系學會學術部每個學期都會不定期舉辦各方面與心理學相關的講座和活動,以及心理學普及文章,歡迎大家一同參與! 相關的報名和活動資訊都會在粉專公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