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walk Shuffle

台大心理系系學會學術部
《怦然》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Apr 4, 2022

文 / 苦命的Jerry

每個人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在車馬輻輳的大路口,你急忙地想過下一個路口。斑馬線上行人很多,你無意識地閃過了大部分的人。不過,此時有人迎面而來,你下意識地向左閃避,沒料想他居然也朝了你的左側閃去。突如其來,你停頓了一下,沒想太多,繼續往你的右方閃去,但他似乎和你的節奏一樣,你們又同時到了同一邊。你想打破僵局,這次你加快了節奏,直接往左走去。結果,你們撞在了一起。這是一個很尷尬的情況,中文似乎沒有描述這種情況的專有名詞,不過這在英文中叫做Sidewalk Shuffle,或稱為Sidewalk Salsa,形容這樣的情形就像兩個人在人行道上跳起了舞似的。雖然大部分人都曾遭遇過,但它其實並不常見,想想人每天會狹路相逢多少人,而真正需要這樣左閃右閃的又只有多少人?這代表人的大腦有個建立專門處理這種情形的內在機制,包含了在走路時閃躲物品的能力,以及正確預測她人行為和反應的能力。

Photo by Chris Barbalis on Unsplash

我們閃躲障礙物的心理狀態

人類是天生的步行專家。在百萬年的演化後,人類的身體構造已經成了專門為走路而設計的構造:跟骨擴大、腳部有足弓、大腳趾朝前、穩定的腳踝、長腿、膝部有支撐、大腿內收、髖關節擴大以及枕骨大孔朝下等。而早在人類幼時學會走路後,走路就成了不耗費認知資源的無意識行為,也就是說,人們可以在不思考的情況下走路。

那問題來了,人能夠在無意識的情況下,躲避行進路上的障礙物嗎?

有一個來自荷蘭的研究在探討這個問題。它在荷蘭市中心的人行道上,擺了一個招牌,用以擋住行人的路,並且用在招牌上的字,測量人在躲避時是:完全意識(知道有招牌和文字)、部分意識(原先不記得有招牌,經提示之後回憶起有招牌和文字)、完全無意識(完全不記得他有看過那個招牌)。而實驗後的結果顯示,雖然每個人都成功避過了招牌,但居然有53.8%的人完全沒發現那個招牌。它也同時測量了走路當時有無在思考,是否和有無意識到招牌相關。而結果是無論人是否在走路時有其他的想法,都不會影響到他是否有注意到那個招牌。

這實驗代表了人是可以在無意識的時候躲避障礙物的。當然,無意識並不表示沒有認知歷程。相反的,因為所有人都有閃過招牌,顯示說人類在步行時,是用不耗費認知資源、不需要意識介入 — — 一種被稱之為type 1 thinking — — 的認知歷程。

在Sidewalk Shuffle時心理的運作機制

上個部分的研究中,顯現了人在避過障礙的基本能力。不過人與人相互躲避,卻是另外一回事了 — — 人與人間的閃躲,包含了預測別人未來行為的能力。

墨爾本大學的教授 Jared Cooney Horvath 曾在一個對話中說到,我們腦袋藉由過去資訊來預測移動中物體的確切位置。以接球為例:眼睛的信息到達大腦需要幾十毫秒,而我們大約需要120ms才能根據這些訊息採取行動。但在這段時間裡,球繼續移動,所以大腦關於球在哪裡的信息總是落後於球的實際位置。在很多球類運動中,球的運動速度會高於每小時100公里,這意味著球可能會在這短短的延遲時間內,移動超過3公尺以上。Horvath 認為這就顯示了預測未來是人類的必備技能,而他其後的研究更是佐證了這個假設。

而除了預測移動中物體的位置,至關重要的 — — 人還必須會猜測另一個人的思考。朝著另一個也有自我意識的東西走去時,事情的複雜度會上一個層級:因為要檢驗對方在做什麼需要時間,而對方也需要時間來理解你在做什麼 — — 你們將會同時都在做同樣的修正。這必須得依靠大量的經驗。人就像是個統計歸納的科學家,會統整出哪樣的閃避模式最適合自己。而且為了讓我們的大腦預測向我們走來的人會做什麼,然後再採取相應的行動,人必須具備同理心,得藉由他人的眼神、正在採取的步驟、肩膀的傾斜方向,來預測他的下一步行為。而當彼此雙方都在預測對方時,會產生一個稱為「神經同步」的現象,這讓人可以在抬頭的瞬間,就看懂對方在想什麼,此時的兩個大腦的放電幾乎完全相同,彼此之間互相閱讀,而且將做出同樣的動作。而那些不看對方或沒有建立聯繫的人 — — 他們的大腦無法同步,這也就是導致Sidewalk Shuffle的原因。

在歸納統計如何閃避行走中的他人時,也會受到文化的影響。像在美國(強調個人空間)的國家中,他們會傾向留更大的空間給他人以避免碰撞。而交通制度中的左駕右駕文化,也會影響當人要閃避時,會習慣向左閃抑或是向右閃。

Photo by Syarafina Yusof on Unsplash

物理學觀點

去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剛好也是做這個主題的,只是它並不是從人的認知模式來探討,他單純的統計人的行為,並用物理學對數據的化約方法,建立了人與人之間閃躲的模型。

它觀察了車站中大約五百萬人次間的行動軌跡。結果發現,人的平均行為居然和隨機的布朗運動十分相近,只差在當兩個人相近時,會產生像力場般的關係,使彼此遠離,不至撞上。而這個作用力場的半徑,大約是1.4公尺(我想這會因文化而異)。

如何處理Sidewalk Shuffle與性格間的關係?

一個來自Ludwig-Maximilians University in Munich的研究中說到,其實如何處理sidewalk shuffle 和人的性格是有關係的。

它同時測量了人的性格量表,以及270次人們彼此閃躲對方的模式,並試圖了解其二之間的相關。結果發現性格很好的預測了人們不同的閃躲方式,而閃躲方式分為三種:

  1. The “Me First” Walker:這類型的人在測驗中表現出比較強的侵略性和攻擊性,他們會為了自己能夠先行,在看到對方的前期就調整了他們的路徑,甚至會用無意識的行為還暗示說,自己是不會讓對方的。
  2. The Givers:這種人會習慣性地讓人,可以和第一類的人很好的配對
  3. The Planners:隨著他人的行為來隨機應變。

結語

這方面的研究其實很有趣,可以把心理學的視角從單一個體提升到群體行為,或許可以應用為讓科技能有效預測人的行為(數據化人可能採取的行為)?、或者幫助演唱會嚇死人的一堆人人擠人的時候不要壓死人(有效預測群體行動以便於安排動線)?。而研究方法也可以就著眼處的不同,利用不同的方法學來切入 — — 與鏡像神經元的關聯、群體行為分析的統計、與心理測驗的相關、文化差異所造成的影響⋯⋯。可惜的是相關研究很少,甚至這個行為還沒有一個專有的中文名詞(或許我來取好了?),因此在找這相關的paper時煞費苦心。

參考資料

  1. Baer, D. (2016, June 27). There are 3 kinds of Sidewalk Walkers. The Cut. Retrieved March 12, 2022, from https://www.thecut.com/2016/06/there-are-3-kinds-of-sidewalk-walkers.html
  2. Burgess, G. (2019, January 11). Doing the ‘Footpath Foxtrot’ linked to Brain’s failure to predict future. ABC News. Retrieved March 12, 2022, from https://www.abc.net.au/news/2019-01-12/why-we-do-the-footpath-dance-to-avoid-collision/10704998
  3. Corbetta, A., Meeusen, J. A., Lee, C.-min, Benzi, R., & Toschi, F. (2018). Physics-based modeling and data representation of pairwise interactions among pedestrians. Physical Review E, 98(6).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e.98.062310
  4. Erin Munro, U. of M. (2022, March 1). The i’m-trying-to-get-around-you dance explained. Pursuit. Retrieved March 12, 2022, from https://pursuit.unimelb.edu.au/articles/the-i-m-trying-to-get-around-you-dance-explained
  5. Harms, I. M., van Dijken, J. H., Brookhuis, K. A., & de Waard, D. (1AD, January 1). Walking without awareness. Frontiers. Retrieved March 12, 2022, from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9.01846/full
  6. Hogendoorn, H. (2021, December 29). Perception in real-time: Predicting the present, reconstructing the past.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Retrieved March 12, 2022, from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4661321002886?via%3Dihub
  7. TodayShow. (2018, September 11). Researchers explain that awkward sidewalk dance we all do — and hate. TODAY.com. Retrieved March 12, 2022, from https://www.today.com/health/sidewalk-dance-when-pedestrians-keep-stepping-way-t137227
  8. 天生不愛動: 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 (traditional Chinese … (n.d.). Retrieved March 11, 2022, from https://www.amazon.com/%E5%A4%A9%E7%94%9F%E4%B8%8D%E6%84%9B%E5%8B%95-%E8%87%AA%E7%84%B6%E5%8F%B2%E5%92%8C%E6%BC%94%E5%8C%96%E5%A6%82%E4%BD%95%E7%A0%B4%E9%99%A4%E7%8F%BE%E4%BB%A3%E4%BA%BA%E9%97%9C%E6%96%BC%E9%81%8B%E5%8B%95%E8%88%87%E5%81%A5%E5%BA%B7%E7%9A%8412%E5%80%8B%E8%BF%B7%E6%80%9D-Traditional-Chinese-%E4%B8%B9%E5%B0%BC%E7%88%BE%E2%80%A7%E6%9D%8E%E4%BC%AF%E6%9B%BC-ebook/dp/B09PNHJLFB

--

--

台大心理系系學會學術部
《怦然》

台大心理系系學會學術部每個學期都會不定期舉辦各方面與心理學相關的講座和活動,以及心理學普及文章,歡迎大家一同參與! 相關的報名和活動資訊都會在粉專公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