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學生自治選舉:專訪學生會長一號候選人孫語謙

台大意識報
台大意識報
Published in
May 5, 2022

本屆學生自治組織選舉將於5/6(五)舉行,為提供同學充足資訊,台大意識報製作會長候選人專訪供同學參考,本次學生會長共有三名候選人,其中三號婉拒受訪。

本篇受訪者為學生會長一號候選人-孫語謙。

本專訪採訪一號候選人孫語謙,一號候選人孫語謙為心理系大四學生。本專訪問答回覆部分以候選人受訪陳述經過編輯調整文字後完成。

編輯:柯采元、許權麒

一、參選動機與校長遴選

Q1:想請您簡述您參選的理念和動機為何?

A:我認為所有的價值都必須回到生活來實踐。生活的行為背後有你抱持的價值,這些行為都會變成有力量的,學生不會與我們提出來的價值和議題脫節。我很多政見主要會從心理和空間層面來談。

我認為校園比起校外更有機會推動理想價值、實現理想生活,學生的身分也比較適合做這些事情,這是我參選的動機。我現在雖然大四要延畢了,但這是我也想展現出來的,大家的人生或是求學歷程不一定要遵循典型,例如四年畢業、雙主修、各種認證之類等。

Q2:總體而言,您如何評價第34屆學生會的施政?具體來說有哪些是您認為應當延續或改變的施政?

A:學生會在這屆做了很多問卷、訪談的調查,我覺得這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但這相比辦活動等等是較難被看見,我覺得這些東西需要在下學年延續。

這屆除了問卷之外,也有很多蠻好的做法,像是街訪或是焦點團體的訪談,一方面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意見、想法是被看見,學生會願意主動理解;一方面就像活動有成果被展現出來,像街訪會有影片,團體訪談的結果會整理出來,訪談的過程同時是意見蒐集,也是溝通、交流的機會。

可以延續的像是性工坊即將要做的,其實過去不只這一屆,還有很多社團也有做,辦一些演講或工作坊邀請同學參加,但有時候參與度蠻低的,除了人數以外,本來會被吸引來的就是特定的族群(對議題有興趣),我認為推廣效果有限。我認為做成節目或影片記錄下來,可以在後續造成一些影響。

應當改變的部分,可能有些也是延續的。資訊方面,張承宇是圖資系(雙主修),他對資訊整理很有想法,這屆學生會嘗試做了很多資訊的空間化、視覺化地圖,如膳食、永續、性空間的地圖。也延續做學生會的網站,現在資訊整理是受到限制的,因為學生會現在只有臉書粉專,沒有網站,整理資訊較困難,在網站架起來後應該可以有很大的改善。

(追問:您認為這屆學生會是否有做得比較不好的地方是應當改變的?)

A:比較不好的像是跟院系所的合作,雖然有創群組但沒有什麼實際上的合作,這是下一屆希望做的更好的。有蠻多倡議的效果可能沒有到那麼好,不過永續部的展覽做的不錯,有在公共空間讓學生看見。另外跨部門之間的溝通很需要改善,疫情之下實體開會困難,這屆各部門蠻獨立行事的,像學術部下各個小組(像性工坊、轉正、永續)應該可以從不同角度提供建議,例如性工坊檢視辦活動有沒有性別的問題,永續部看有沒有製造很多垃圾等,這是跨部門間的溝通可以做到的事情。這學期比較有嘗試做改變,但還是比較少。

Q3:請問候選人雖然上任後無法成為校長遴選的學生代表,但認為您在目前的制度限制下,能夠如何發揮學生會在校長遴選過程中的影響力?您對校長遴選的看法為何,在參與過程中會保持什麼樣的價值和理念?

A:可以參考政大政見白皮書的作法,這是一個手段來達到全面性檢視學校各個領域、然後倡議。如果問價值或理念這些有點模糊,反正希望能讓學生的想法或需求可以影響校長遴選的人選,可以成為被考慮的想法。

(追問:你會站在怎樣的角度來看候選人?)

A:希望校長能理解學生需求、聽學生想法而不是把學生當成管理對象,這是基礎。對於整個校園,我希望他不是只追求指標或是國際化等口號,而是也關注這所大學要達成怎樣的社會責任,在台灣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怎麼樣運用資源經營學校、影響社會。

二、政見政策

Q4:前三屆學生會開始皆有廢除大學國文必修的倡議和努力,但倡議目標至今尚未落實。候選人政見中也有提到相關的內容,想請問候選人對過去的倡議過程有什麼了解?認為您有什麼不同於過去的作法,能夠克服前幾屆學生會未能突破的瓶頸?關於大學國文必修,理想上您認為應如何改革?您在任內欲計達成那些改革目標,妥協的方案長相為何?

A:對於過去倡議過程的了解,基本上論述非常完整,學生也有一定的共識,就對於廢除必修這件事。但寫作共同必修回到各系所自己認定,要不要當作必修的方案,沒有到很有共識。但這在我看來都不是重點,如果要廢除必修,不需要這麼多中文系的教授來開課,會減少員額,我想到一個跟過去幾屆思考問題不一樣的方式。

其實台大的老師比上學生比例是很低的,如果把國文必修廢除,但是保留中文系教授的員額,他們可以繼續留在台大教書,那他不是可以開更多符合自己專業與興趣的課程嗎?我相信開設這些課程對學生來說的價值可能比開設一個強迫他必修的課程的價值來得高。雖然說這樣可能不太公平,憑什麼從中文系開始成為一個高師生比的系。

我任內預計達到的改革目標,需要先跟教務處討論,例如對於提高師生比方案的想法,以及我們要怎麼做施測,看到老師的資源釋放到台大中文系之後可以造成什麼改變,我們要怎麼測量這件事情需要討論,也要跟中文系討論。

所以就是兩個提案:師生比的提高跟大學國文必修廢除。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妥協的方案,提出這件事就是一個妥協,但這個妥協可以同時促進我另外一個議題的推動,就是師生比提高。

Q5:您在政見中提到性平會、申評會、獎懲會等對學生個人重大事件的委員會程序入創傷知情照護(Trauma-informed care)觀點,但這是一種諮商心輔領域的專業訓練,在一位心輔諮商人員進入校園的過程中,台大只負責招聘,而不負責該人員的訓練,在這樣的現實下這項政策該如何推動?

A:在招聘的時候,可以考量招聘人員應該具備這樣的專業。再來是另外一個層面上,在申訴的過程,這個制度也可以先找到專業人員來檢視,這樣的制度是否符合創傷知情照護的觀點。然後再來是我覺得像老師的代表和學生的代表和性平會這些會議裡面,他可能不一定具備這樣子的觀點和訓練,那我覺得也可以找到老師提供講座課程介紹、這個觀點或是一點訓練。

Q6:關於停修取消註記的政策,面對可能的衝突,例如教授方的反對,您會如何向校方要求?對於停修取消註記,有些人擔心可能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如:導致某些同學對修課、選課的態度不再那麼謹慎,反而壓縮到其他堅定地想修課的同學的權益;或是因未記載停修紀錄而造成台大成績單公信力降低)您對此有何看法?

A:我自己的想法是取消停修註記這件事情可以優先在必修課上推動,還有停修科目數量的放寬。我覺得在必修課停修的一些限制開放或取消註記這方面應該是比較沒有疑慮的。如果他最後還是有修完這個課程拿到學位,必修課是他非得修的,他只要最後有拿到及格等第,還是意味他具備這樣子的能力,前面有多少個F不是重點。

我們認為台大成績單公信力降低的質疑本身並不存在,我們不認為曾經修過一門課然後失敗這件事情,需要被呈現在成績單這種理論上是正面表列的一個表單上面。

Q7:您在政見中提到,將鼓勵三校開放更多跨校雙主修與輔系名額,請問您所希望達成的價值為何?在校內雙轉輔名額稀少,甚至部分系所如法律系資源窘破的情況下,如何權衡校內與三校學生的需求與觀感?

A:兩校也有許多台大沒有的資源和系所,如果台大學生覺得自己的能力可以修到更多其他學校課程或系所的課,開放後台大生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和資源。這個資源分配不管所有系都是一樣,雙轉輔的認定就是認定他有沒有具備這樣子的能力可以修習該系所的課程,假設他有經過雙轉輔的考試或是認可,他就應該有這個修課的資格。

(追問:現行制度下跨校雙主修名額由各系所自行決定,我們想知道如果您今天成為學生會長的話,會怎麼樣跟各系溝通協調?)

A:每個系所的狀況會有差異,真的要照每個系所的狀況來討論,舉例來說像是台大心理系,和另外兩校像師大特教系,他的修課內容可能就是跟台大心理系不太一樣。如果那個系所有很多學生需要和希望能修到課,並且學生希望可以雙主修另外兩校的系所的話,可以先溝通讓他有機會開放這些課程。

Q8:您在政見中提到希望可以推動午睡空間、烹飪空間、吸貓室規劃,但過去幾屆學生會也已推動過相關政策,請問是否知悉之前吳奕柔會長曾推動學生睡覺空間未果之原因?您會如何改善推動方向以及策略以達成此類別之政策?

A:他之前推動選擇的空間是活大地下室,因為淹水後來就放棄,這個空間很容易淹水。我們會覺得可能可以放置一些不會因為沾濕、碰水就很容易壞掉的設備,還有放一些比較容易收納,用完就收起來,像充氣床,基本上泡到水不會壞掉的東西。不過另外一方面會更容易,也是個符合學生需求的是在學開空間和圖書館,或是一些比較適合和安靜的公共空間,可以擺放像是躺椅和沙發讓學生一樣可以休息,

Q9:至於其他空間規劃,例如椰林大道上供社團懸掛布條、廊道與牆壁供塗鴉、在臉書貼文則有在椰林大道試辦劃設路標或擺設物品等,請問這些措施和現有的布告欄、交流版等設施的用途與成效有何不同?此舉在無限制和管理的情形下,會否造成有公共危險的疑慮?如果要設置管理單位該由誰負責?

A:現在的管理規範沒有規定不能在椰林大道上掛布條,可以專案討論,跟總務處討論怎樣如何可以安全進行,要跟各個管理單位討論、協調。

(追問:這樣跟現狀有什麼差別?)

A:現在佈告欄就蠻少的、形式很單一,我認為如果可以掛布條可以有更多元的表達方式,一般學生可以利用空間呈現自己的想法。實體的有很大的差異,視覺上可以看見明確的學生生活軌跡,可以讓學校形象有很大的差異。

Q10:您在粉絲專頁〈校園議題資訊公開與協力〉貼文提到,希望將同學課堂上研究的校園問題,納入學生會改善校園的依據,想請問您是否有具體的實踐方式?

A:學生會在上學期就有通過一個辦法,可以提供學生活動一些補助,如果符合學生會想要推的議題的方向或政見,他就可以透過這樣的管道接受補助。 我覺得就學生會可以提供的就是一部分經費上的補助,另一部分就是讓學術部長或部員參與一些課堂報告的討論,然後學生會可以收穫的東西就是事前講好,報告的內容,或甚至蒐集的原始資料,是可以由學生會取得的。

Q11:您的政見提到學生會網站應肩負如地方媒體的角色總和活動資訊,甚至派人參與活動紀錄並宣傳,也提到要每周整理臉書交流版上的同學貼文,請問這些工作為何屬於學生會或會長應做的事務,其理念為何?在蒐集意見後,其中如有理念或價值上上的衝突和爭論,您會如何回應或取捨?真的能夠直接將其納入爭取學生權利的倡議中嗎?

A:我希望透過學生會經營整個學校,而不是只是在一些校級會議上代表學生,或是擔任一個領頭羊、一個議題倡議的先鋒,對學生進行倡議。要經營整個校園或者整個學生的群體,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要能夠知道我們身邊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我們要能夠關注自身,每個系所每個學生的異質性是很高的,生活可能也有蠻多的分隔,比如說我可能不會了解一個獸醫系的同學,他一天的生活大概是什麼樣子,所以我認為可以透過學生會提出或像是地方媒體一樣關注、讓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被我們看見,然後繼而重視。

學生對於這整個校園,不管是空間或者是學生或者是人的部分,都可以有更高的理解,也就比較有可能會產生一個地方性的認同。 在蒐集意見之後,如果有理念或價值上衝突和爭論,一個重要問題是我不會掩蓋衝突或是跟我意見不同的同學的想法,因為他就是一個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學生會可以採取回應方式,第一件事情是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聲音,他的理由是什麼、他是從哪裡出現的、他的經驗是什麼?第二件事情是,當大家提出來這樣的問題,或某些衝突呈現之後,我們要如何回應他、要如何討論他,而且是站在一個學生作為整體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這就是我覺得該如何回應。回應基本上就是盡可能呈現,或者理解不同的想法。

是否真的能夠直接將其納入爭取學生權利的倡議中?我覺得這個部分比較像是可以透過讓大家知道什麼事情是重要的,看見自己身邊也是學生的人,我們彼此橫向地理解彼此,他是一個充權的過程,他就是很實際地讓學生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是重要的、被重視的,他才更有機會推動他,或者給他足夠的信心去做,去爭取、去發聲、去提出他的需求,或是去推動他所相信的理念價值。

Q12:您在政見中提到廢除英檢畢業門檻並反對雙語政策,請問您認為英語在台大學生的學習裡應扮演什麼角色?對於學校現有的雙語標竿學校身分與KPI,您將要求哪些改變?

A:英語在學校這樣的場合,他的工具性是比較強烈的。入學的時候依照不同科系的要求,如果這個系所評估他之後的知識可能都是英文的,需要有有足夠的英文能力才有辦法吸收,就會設下入學門檻。但畢業門檻就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他就是已經把該系所的知識學完了。

如果說希望確定他畢業的時候具備一定的英文能力,我猜想,學校期待這群人在日後可以繼續以英語為一個工具吸收相關的知識。但問題是這不是每個學生需要的事情,可能是要進研究所的學生才會非得要有這樣的能力,就應該在研究所入學考試的時候,再檢測學生是否有這個能力。

再來是關於雙語政策,我認為整體來說,希望學校可以變成一個英語友善的環境。假設學校認為應該要國際化、跟國際接軌,應該先從環境面提升,不要讓外籍生因為語言障礙而在學校生活有很多困難, 比如說網站有沒有英文版本,或者處理一些行政程序的時候,這些人員是否有辦法用英語跟他溝通,或是理解學生的需求。

對於學校投入在英語授課的資源,這並不是我反對的東西,現況下很多的領域要發表學術論文之類的都是用英文,有些知識的傳統是這樣,來自於美國英國之類的。我覺得資源要更精準地在投入在這些有需求的科系身上,而不是就像現在的KPI全面的要求50%學生課表上要有50%以上的英語授課課程。

Q13:您在政見中有許多看似難以實踐的項目,如推動單輪車、設置吸貓室等,這些政見甚至與您其他公開發言(如對校內交通議題的關注)顯有衝突,請問放上這些政見的考量是什麼?你是否會擔心這些政見造成同學對您理念(如認為您不理解動物權利)或對學生自治選舉整體嚴肅性的負面影響?

A:顯有衝突嗎?很難實現嗎?我覺得單輪車這件事情還是可以問的啊,例如有沒有體育老師會騎單輪車?譬如說健康體適能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因為健康體適能就是在讓大家認識各種不同的運動或者是器具、器材,所以他其實不會圍繞著同一項運動訓練,它就是一個介紹性質的課程,所以我覺得可以爭取體育室開設這樣課程。

再來我的政見是讓大家去騎單輪車,然後減少占用的停車空間,所以我覺得假設有學校可以開設這樣的課程,或者辦個很簡單工坊之類的來教大家怎麼去騎單輪車,再來是可能找一個廠商跟他簽訂特約,讓學生在買單輪車的時候比較有優惠,如果有人願意騎就多一個選項,也不是說要強迫大家全部都換成單輪車。

至於吸貓室的話,在我的想像裡,學校裡面有個貓咪咖啡廳可以符合這樣的需求。校內貓咪咖啡廳也不是沒有,比如說以前清大就有一個貓咖啡廳,甚至可以抱著貓跑去學校上課。這些東西未必是完全不可行或難以實踐,所以我想先回應這個難以實踐的問題。再來是顯有衝突的話,我其實也不是很清楚他的衝突在哪裡,如果是對於單輪車的話,它就是一個額外的選項,至於吸貓室的話我其實不太確定有怎麼樣的衝突。

放上這些政見考量是我認為現在台大的學生自治,大家參與度低、不會想關注,是因為覺得這個跟他沒什麼關係,或者是離大家很遙遠。這些東西可能本身也不有趣,所以我覺得可以提出一些符合價值,且並非完全不可行又有創意的東西,讓大家更有動機來看,光是看,就可能可以提供他一個簡單的動機瞭解學生自治。

另外我覺得我蠻希望大家在思考各種問題、校內的爭議的時候,可以有一些比較有創意的想法,不會因為不可行就沒有價值,他可以發其他人提出一些一樣有創意,但比較可行的方式,算是一種拋磚引玉吧。

(追問:那你會不會擔心這些政見會造成有同學對你的理念,像是認為您不瞭解動物權利,或是對學生自治選舉整體的嚴肅性會有一些負面的影響?)

A:至少在我競選期間,我都很努力表達我提出來的政見背後的價值。粉專幾乎每一篇政見,我都是先經過討論,只有少數幾篇請別人寫,然後我再修,而蠻多是我自己來寫。我希望首先有理念與價值,大家就會知道這是我在乎的事情;再來是我認為具體可行的做法,我盡可能在每一篇政見文都放入這兩個元素。我不可能很完整的討論到校園每一個、任何領域的任何問題,所以我認為提出這些理念讓大家理解是很重要的。另外也會遇到很多不符預期的問題出現,大家就可以知道說我會根據這些理念來做出決定,所以我覺得吸貓室沒有這個問題。

對於學生自治選舉整體嚴肅性的負面影響,我覺得它不一定要是完全嚴肅!如果學生自治是有趣的,大家從中獲取到快樂,這樣更有機會促進大家參與,這對於學生自治是一個好事。

Q14:您提到將以台大學生會的名義對社會議題作出表態,請問您將如何、以什麼樣的判斷標準決定關注哪些議題?又如何選擇的立場?

A:最重要的部分是要建立決定表態與否的流程、機制,不會是我來決定我們要關注什麼、對什麼議題做出表態,而是看誰丟出了議題與充分資訊,接著學生會將找到關注這個議題的一些學代,一起討論要不要以學生會的名義來表態。如果決定要表態,確定內容,最後就可以發出一個公開的聲援;那如果決定不要表態,也可以變成一個我們討論完之後,我們認為這件事應該如何理解?是什麼樣的問題?以至於我們沒有辦法清楚支持或者表達立場?這部分可以整理結果報告。

我比較重視的是那個討論的過程,建立這樣的機制,它可以讓有一些大家過去會覺得討論它很麻煩,或者要以學生會名義表態很麻煩,因為要討論,透過這樣的過程,他被他的思維是可以被倒轉,就是有經過討論才是重要,他就是一個推廣促進更多的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