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台大研協會長選舉1號候選人黃種賢專訪(上):參選動機與理念

台大意識報
台大意識報
Published in
May 23, 2023

本屆學生自治組織選舉將於5/24(三)舉行,台大意識報專訪研究生協會會長候選人。本次研究生協會會長為同額競選,專訪分為「參選動機與理念」(上)、「政見與議題詢問」(下)刊登。

本篇為研究生協會會長1號候選人-黃種賢專訪(上)。

1號候選人黃種賢為社會所碩一學生。本專訪由候選人受訪逐字稿,經過編輯編修文字後完成。

編輯|歐孟哲、洪誌謙、許采蘋

〈研協會長1候選人黃種賢專訪(下):政見與議題詢問〉連結:https://reurl.cc/QXpWWZ

參與動機與理念

Q1:請問你參選的動機為何?你在參選聲明中提及過去一年擔任研協學生事務長參與的改革,本次參選的動機和政見除了延續自任內的職務,是否有注意到當前研究生協會面對的其他問題或想做出的改變?

A:我過去其實沒有很多學生自治的參與經驗,反而可以說這一年是我開始在學或摸索學生自治該如何去運作,也是在這樣的過程,發現可以在體制內跟校方進行一些實際的倡議或改革,也會有很強且實際的效果。因為過往以自己社會系的所學,在推行運動或改革,都是用倡議,或是體制外的方式在推動,但真的進到了體制內的運作後,就會知道學生自治的運作,真的有辦法去落實我們在意的問題、想推動的改革。

我的政見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延續既有研協會的成果;一塊則是自己的行動。延續的內容,如同我政見主要關注的部分,是在勞權的議題上放比較多關注,包含對個人勞動權益協商的協助,也會有持續的、制度性的倡議,後面會詳細回應。

但同時我也覺得在研協會這一年,有一些我想做出改變的部分。第一個是組織的組成或結構本身。我們這一年一直有被開玩笑或是詬病的一件事情是,我們的組成其實性別比不太平衡,大多數都是男生,而且都是順性別異性戀的男性,比較少女性的參與。除了性別外,系所的背景也不太均質,碩博士比例也有點失衡。不管是性別、系所或碩博士,直接的問題或造成的結果就會是,很多時候我們在推動一些倡議,或是在找有什麼問題可以做解決的時候,會很優先以我們自己的經驗考量。譬如說我是生理男性、社科院、碩士級研究生的經驗。所以如果我選上的話,我會希望在組織組成上做出調整。

另一部分是,學生自治是一個民主選舉之後形成的代表性組織,可是很多時候運作上還是很常被人說「你只是小圈圈然後玩自治遊戲」,沒有反映不同學生的真實狀況或需求。我覺得這件事情,「公共參與」的部分,是下一屆需要提升的。

在公共參與的提升,可以再細分兩個面向:一個是資料公開,另一個是學生反應。資料公開是,包含研協會,它代表研究生參與各式各樣等級的校務會議,很多時候這些不同類型的會議,它的開會內容或結果,會變成我們內部的檔案資料留存,但甚至沒有去建檔或是紀錄。我覺得至少在各式各樣的校級會議,或是各式各樣我們跟學校交流的紀錄或過程,它需要被好好的記錄下來,然後適時去跟學生公告或回報我們現在的進度。因為像現在我們的研協會粉專很常在各式各樣的政策推動後,會發文說我們做了什麼事情,或是我們推了什麼事情, 但實際上它的觸及很差,所以學生沒辦法即時知道我們到底在做什麼事情。

另一個部分的公共參與,是我們往下向其他學生說如何參與,但這部分還是礙於組織本身規模較小,我們成員大概就是十個人在運作,所以我覺得要在直接民主的參與形式, 去讓不同的聲音或是組織之外的學生可以參與跟表述。

Q1–1:(追問)台大學生自治參與的問題其實不只限於研協,過去一年學生會或甚至學代會也很常面對到願意參與、投入組織運作的人力不足的問題。在這個困境下,達成組織成員的異質性要如何做到?如果真的難以落實,你認為有什麼方式可以彌補政策視野的經驗侷限?

A:該如何實際去把更異質的組成成員納入組織內部,像你說的確實還蠻困難的。因為就我的理解,現行學生自治的運作,很多時候找人還是很仰賴私人的人際網絡,就說你有沒有認識一些在意公共議題的、或是有一些自治經驗的同學願意幫忙。那至少我之後在組織研協成員的部分上,應該也是仰賴這樣的私人網絡,但唯一能做的就是有意識地去確定說,我要找不同系所、不同性格或是博士生身份的人,來納入研究生組織內部,增加聲音的多元性。

像我在政見中或是參選口號上提到的「串接」,就是說透過橫向連結不同的研究生組織,來確保這件事情雖然無法被納進研協內部,但可以成為研協的意見來源,或是研協公共參與的基礎。我覺得所學會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因為至少目前大概不同院所底下,都有所學會的存在,那藉由所學會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一個能納入不同的系所、身分的研究生意見的重要管道。

Q1–2:(追問)針對你提到增加研究生對研協參與的部分,目前研究生協會已經固定發布各個與校方會議的討論與決議結果,但你認為在觸及率上並不理想。那你要如何積極去讓這些資訊能觸及到原本可能不關注的同學?

A:這個部分我還沒做出一個完整的規劃,但初步的想法是,目前我們對於各種推動議題進度的宣傳都還是放在我們自己的研協版面上,那我想的就是單純增加管道,不只是在我們自己的版上去說做了什麼,而是可以在交流版這樣的平台上,直接講我們正在幹嘛。那同時說不定也可以當成交流版目前公共討論品質低落問題的解方,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交流版充斥著很多公共討論品質低落的文章,也有很多學生真的不知道我們在幹嘛,我問我研究室的同學知不知道我們這學期做了什麼事情,他們也不一定知道。當然我覺得這樣只單純是在宣傳管道上量的增加,能解決的成效不一定真的有多少,但我覺得都是一個比過往方式會再好一點的推進。

Q2:除了研究生權利外,台大研究生協會過往也曾發起在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等社會議題的倡議,本屆研究生協會也舉辦過「言論自由日」的紀念活動。請問你如何看待研究生協會與這些社會議題間的關係?認為研協於這些議題的倡議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A:我覺得研究生協會,就像剛剛提到,固然是一種民選下的行政組織,去推動一些研究生權利的組織。但我也不諱言研究生協會本身可以帶有一些他們自己的價值判斷或者是議題的取向。我覺得研究生協會跟社會議題之間的關係,可以從兩個層次來討論。

第一個層次就是說,剛剛講的社會議題,本身不一定是直接涉及什麼學生權利,但很多時候它直接就是關乎到台大校園學生各式各樣的事情上面,例如我們談言論自由,那它必然涉及到校內我們可以說什麼、不能說什麼,或是我們該談什麼、不該談什麼。那同時我們最近涉及到,各式各樣的原住民議題或是女性議題的討論,它其實也涉及到不同學生的身份這件事情,就是校內大部分的學生是生理女性,校內也有原住民學生,校內也有各式各樣弱勢的學生。這些本來就屬於台大校園議題的,台大跟學生有關的公共議題,自然不會被研協會放在一旁,我們不需要去裝一個政治中立或是我們沒有價值判斷的立場。

其次,很多公共議題它本身即使跟學生身份無關,它也是直接涉及到學生各式各樣的議題。例如說談交通,不管是校內也好,或是校外也好,它都涉及到學生直接的人身安全或是學生的生活條件。所以我覺得這都是我們研協會本來就會去觸碰、會去處理的問題。

那第二層次是說,很多時候這些社會議題本身更是直接關乎到台大校園。例如說我們這個學期推動的言論自由月、包含說我們談陳文成的事件,它也都直接關乎到校園,或是台大的身份。例如陳文成就是台大數學系的校友,也是在台大的陳文成廣場遇害。同時我們籌劃了各式各樣言論自由的教授討論,就是台大的教授,包含彭明敏、林茂生等等。所以我不覺得公共議題跟台大校園是兩件事情。

Q3:研究生協會在校務會議也有代表席次,你也在政見中強調研協與其他校內團體間應有橫向連結與關係,具體來說,你如何看待研協於其它校內公共議題上扮演的角色?與學生會的定位差異與關係為何?你認為研協該與其他校內學生自治團體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A::第一個問題,我覺得研協會跟學生會差的最大差異其實是組織架構跟資源。像組織架構,我們的成員大概就是十位,學生會可能會到百位,有各式各樣的部和底下的部員。那在資源上,學生會可以取得當然會員繳納的學生會費,這中間當然包含研究生的那筆錢,研協會則是拿學務處課輔組每年大概十五萬的經費,所以在資源量上,兩個組織之間就差的有點多。

雖然在資源、組織上不太一樣,但是在各式各樣的校務會議或這些席次上面,其實我們跟學生會之間算是比較平行的單位。大家就是一席的位置,有平等的發言權跟爭取權利的機會,所以在關係上我會覺得研協可以代表很多公共議題,或是有很多我們自己的價值主張。但我覺得就是要把一些公共的倡議、具體的行動稍微切分一下,在每一件事情上,可能不一定研協都能做到付諸行動,但我們可以在我們既有的價值表態、基礎上,去做出某一些表態或是支持。那在某一些價值判斷底下的行動,當需要更多的資源或人手的時候,可能就是要委由學生會來進行,讓研協相對比較以協助的角色去幫忙。

當然關注的主體也有很大的差異,就是研究生協會主要還是一個研究生的利益團體,我們主要還是關注研究生。那在學生會角度看來,他們也應當要關注包含研究生在內的全體台大學生,所以我會覺得在量體以及我們關注的角色上,我們都不太一樣。但是在某一些我們共同在意的事情上,因為學生會比較多資源、比較有一些行動能力,研協會會是以協助的角色,去幫忙學生會的進行,不過在個別的倡議或是個別的價值表態上,我們可以有各自的趨勢。

當然這有點尷尬是因為,研協會跟學生會的關係它們其實沒有一個制度化的關係,不是說我們應當要合作,或是我們應當要一致。所以這其實還蠻仰賴當屆的研協會跟學生會的關係如何。那我們這一年的關係其實不錯,我們跟學生會長孫語謙,舉辦了蠻多共同的活動,包含說去年末的校長遴選的各種座談會、記者會與看板活動。今年的話,就是大概上上週的全校師生座談會,讓學生能跟各式各樣的校級主管,直接面對面的Q&A對談,這也是我們兩個組織一同舉辦的。那包含說我們這段時間進行的言論自由月的海報懸掛,其實也是建立在學生會的言論自由月的活動基礎上,因為他們去申請了不同校區海報懸掛的機會,我們才可以順勢把各式各樣關於台大受難教授的故事貼上去,所以我的個人考量是認為,明年有機會應該繼續合作,但到底能不能跟學生會保持一個密切的關係,其實真的還蠻仰賴當屆狀況的。

那最後是跟其他校內自治團體、研究生組織之間的關係,這是我在政見或競選口號中一個蠻重要的面向。我迫切覺得需要跟不同的所學會進行聯繫,因為我們這一屆其實沒有在這方面有沒有太多著墨,但實務上我會覺得,很多時候所跟所之間、院跟院之間,研究生的事務或學術的經驗其實差很多,我們不一定能理解其他所發生的事情或問題。那這些事情就很仰賴跟所學會之間的聯繫,當然是期望所學會能反應各個系所出現的狀況,然後由我們來解決,或是由我們來試圖去倡議。一方面可能是往上、往校方去反應,例如在最近籌辦的全校師生座談會裡面,就有聽到博士生在現場反應說,在目前的使用規則下,圖書館的研究小間會出現一些空間閒置的問題。可以發現這樣的意見反應,在組織內部沒有那麼多的博士生或是使用者角色的時候,我們會完全不知道這樣的狀況。那當然我們是藉由活動發現這件事情。但這件事情或許在所學會的聯繫下,或是不同單位、組織的合作下,就能被往上反應,這是我覺得蠻重要的管道。 另一部分是當有一些校級的政策,或是可能從校級的考量下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會需要所學會在系所院內部進行一些協商或討論。

例如說我們也會希望有些事情可以向下落實,因為研究生協會通常是在校級的單位上進行協商跟討論。可是學校的行政體系會依著校級院級系所,有很多不同的職責跟權限,所以有時候我們想推動一些東西,你可能從校的角度是推不動,還是需要仰賴到各個系所之間的討論或落實。例如說勞雇平台的部分,我們這學期推動了一個研究生的勞雇資訊整合平台,希望能整合各式各樣學生受聘的RA、TA或是各式各樣對價關係的勞雇資訊。但這件事情在推行上就遇到阻礙,我們發現有一些系所不願意提供聘僱相關的個資,導致我們的平台在上線後會有一些缺漏,某些系所的學生可能查不到一些受聘身份的資訊。那這件事情可能就需要仰賴所學會去居中協調或協商,而目前因為還沒有聯繫,所以未來可能就得要由我們自己去跟系所做討論或溝通,希望他們能進一步開放資訊的整合。

Q4:上屆研協會長選舉中,研究生協會的經費匱乏,以及學生會費的分配問題是選舉政見焦點,請問此問題在當前有得到改善嗎?你認為研究生協會目前在組織上還有哪些問題與困境?

A:這筆學生會當然會員經費的問題,過去提出的方式是制度性的拆帳方式,確保學生會在研究生這部分的收入來源會轉到研協會來運用。那這一年來這件事情的推動,我的理解是他其實後來就沒有下文、沒有被實施。一部分好像跟學代有關係,就是因為經費的運用還要涉及到學代去判斷到底會怎樣去運作。那因為我沒有學生會的經驗,我相對沒有這麼熟悉學生會跟學代之間的狀況,或是他們一些法務運作的情形,所以我就先不多談。但其實我的看法會跟冠澤(現任研協會會長)他們有點不太一樣,我比較認為沒有必要去跟學生會制度化地,拿那一筆研究生的經費。理由有幾個,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學生會的業務本身其實也會需要涵蓋研究生,研究生也是他們的會員,所以不會說把這一筆錢挪到研協會之後,學生會就不處理研究生問題,所以我覺得這筆錢可以放在學生會身上。

如果說處理是全校性的事務,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妥,其實回來看到我們現在的經費使用,大致來說,現在這筆十五萬的經費在我們現行規劃的各式活動或是一些開銷上面,它其實沒有到真的不夠,其實我覺得還算蠻剛好的。其三是,如果研協會在當屆能夠跟學生會保持一個密切的合作關係,就像現在這一屆,他其實也還是有辦法拿到一些學生會撥出的經費使用。這是現行的狀況,學生會有撥錢給我們去舉辦一些比較全校性的或是研究生本身的事物。所以我沒有這麼希望,一定要把這筆錢拿過來,但當然學生會如果有意願,我們也可以明年繼續做研議。

〈研協會長1候選人黃種賢專訪(下):政見與議題詢問〉連結:https://reurl.cc/QXpWW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