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家的人——無家者議題與社會工作

台大社工系學會學術部
台大社工杜鵑花節
6 min readMay 17, 2020

2020/5/17 吳緗誼

資料來源: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55/4016579

好吃懶作、骯髒、危險、酒醉聚眾鬧事……等,是社會大眾在聽到無家者時,所給出的第一印象。無家者,亦即居無定所的人們,由於無法順利買、租屋,或是因為某些因素離開了原先的家,這些人可能夜宿在網咖或廉價旅館,也可能露宿街頭、地下道。除了經濟上的匱乏外,街頭生活不易也讓無家者們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睡眠不足造成精神狀況不佳,連帶著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現。總合來說,因為沒有錢而居無定所,又因為這樣部家的生活條件,缺乏能力改善困境,即是無家者身處的幽暗迴圈。

從有家走向無家的原因

無家者的身分多樣,有男有女,有曾經的生意人、軍人、或老師,但社會時常一律以咎由自取斥責他們,視其為不努力、懶惰的人。事實上,很多的無家者都是在生命的某個階段經歷了重大變故,才會迫退居到社會的最外圍。以下有幾個常見的例子:

一、因為破產或負債等經濟因素,親屬不願或無能力幫忙,最後失去原有的房產或租屋處,只得在街頭謀求生路。

二、部分無家者因為罹患慢性病或精神疾病需要長期照護,也可能因為受傷或其他身體狀況不佳而無法外出工作,造成他們被無力負擔的家人逐出家門,也有些人會出於不想拖累家人因此選擇自己在外生活。

三、家庭暴力也是導致許多無家者被迫離開家庭的一大原因,部分受家暴者由於在家中並非處於主導經濟的地位,因此在他們離家後,往往沒有足夠的存款或工作能力來支撐新的居所與生活所需,在無法回到家中的情況下,便成為了無家者。

四、一些更生人與經過復健的精神病友,因為求職上的不易,再加上社會、生活適應的問題,有時較難被家屬接納,這也是他們相較其他人,成為無家者的風險較高的原因。

即便當前有一些安置機構,但部分無家者仍會選擇在晚上回到原先的聚集地,因此,在看到這些人失去「家」的同時,我們也該思考他們被社會排除的狀況,以及他們依然需要人際支持的一面。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O1mg9y

《防止無家者躺臥的椅子》

許多民眾認為無家者影響市容, 也增加犯罪、賭博等案件,因此 時常驅趕、禁止無家者逗留。有 些公園長椅便被加裝扶手或橫 桿,威脅了無家者的休息空間。

資料來源:https://www.storm.mg/article/462118

《無家者的家當》

許多無家者的家當就是一車或 一箱的物品,也是他們僅有的財 物。因此,在街頭生活的無家者 須隨時提防竊賊,甚至有些人每 天帶著家當上工,也增加了他們 工作的不便性。

七成以上的無家者有工作

資料來源:https://www.storm.mg/article/2523224

許多人認為無家者成日遊手好閒,以乞討維生,事實上據調查,有七成的無家者是有工作的,靠著一己之力賺取收他們主要從事街賣、舉牌派傳單、拾荒、或從事派遣、臨時僅有少數狀況不佳者必須依靠慈善救助生活,然而,部分無受苦於一些精神、健康問題,穿著打扮也容易令他們在求職拒絕,因此在收入不穩的情況下,難以負擔固定的居所。

無家者與社會工作處遇

社會工作者除了服務主動到機構求助的個案外,可能還會接到警局、醫院通報的案件,有時候也會到公園、車站等地進行訪視,讓其他無家者也能得知相關服務資訊和資源。例如致力於此領域的人安基金會便提供防飢、防寒、防病、沐浴、慰問、社福轉介等服務。

資料來源:https://www.seinsights.asia/story/573/14/654

《大誌街賣原與街頭導覽員》

近年來,在原先的殘補式救濟之 外,許多服務目標都導向提供無 家者工作機會。例如擔任雜誌販售員,或是受訓練成為街頭導覽 員,不僅讓無家者們培養工作技能、自食其力,也透過民眾和這 些人的交流,增進社會對無家者的理解,創造更友善的空間。

相關議題介紹—貧窮社會工作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0oWGYb

貧窮議題為社會工作中一個相當大的領域,從貧窮的成因、 貧窮文化的形成,到社會救助以及預防貧窮的社會保險。貧窮, 即為經濟資源匱乏的狀態,導致個人的選擇極度受限,難以維持 基本生存所需,或者幾乎無法承受意外風險,不穩定的收入也影 響家庭的支持功能,延伸出家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社會議題。 不單是無家者,老人、新住民、身心障礙者等都是較可能會 面臨貧窮的族群,針對這個議題,除了關懷訪視,提供救濟之外, 非典型雇傭的勞動權益、居住正義、基本工資或基本收入,皆為 從社會結構上改善分配不平等的可行對策,也值得社會多方持續 討論。

相關推薦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X6Qgv7

作者:林立青 /書名:做工的人 /出版商:寶瓶文化

作者將他在進行工程工作時,對於身邊工 人、工地文化等所見所聞編纂為一篇篇的故 事,讓讀者藉由這些親身經歷,看到不同階層的生活方式與人生觀,並從中思索貧窮、 無家者、移工、性工作者等社會議題。

資料來源:https://reurl.cc/R4kgKr

作者:李玟萱/ 書名: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 /出版商:游擊文化

本書收錄了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層、 不同出身背景的十位無家者的故事,敘說 走向「無家」的原因,與在街頭生存的經 驗。書中也記錄了社會工作者面對無家者 的處遇模式,以及在工作過程中的心聲。 一則則動人的故事讓讀者以更為人性化的 角度去看待這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忽視 的無家者們。

參考資料

李玟萱(2016)。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游擊文化:

台北市。

李佳庭(2019 年 7 月 17 日)。七成的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

願 — — 你真的了解街友嗎?。關鍵評論網。取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18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