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是什麼?

--

2020/03/03 張桓瑜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利用各種方法與觀點,以資源連結或移除各項社會限制等方式,讓個案、家庭、團體、社區能夠促進或恢復他們的社會功能,進而增強他們的權益與福利,使其未來能擁有正常生活的能力。另外也促進社會的改變,透過關注社會議題、與政府機關倡議讓政策有更完善的面向,也透過環境的改善讓社會大眾有更友善的價值觀。總結來說,社會工作是關注弱勢族群、實踐社會正義,讓人民的基本需求得以被滿足的專業工作。

每個人有他獨特的生命歷程與背景脈絡,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文化與生活習慣,身為社會工作者,我們有尊重並包容多元的特質,各式各樣的人能夠和樂地共處在社會中,不必擔心受到歧視與偏見或者資源差距的影響,以人道關懷與利他精神,讓社會正義能夠落實是我們的重要價值。

由於社會議題的成因總是相當複雜,一件事情必然受到許多交織性的因素影響,因此社會工作也是一個強調思考的學問,我們講究批判性思考、反思、同理心等,什麼現象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理所當然?這個社會現象對我的生命歷程有什麼影響?如果我身為這個特定群體會遭受哪些挑戰?以上的問題都是社會工作思考的一大面向,我們將從小至個人的心理認同層面,大至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層面,分析一個人或一個事件的成因究竟受到哪些影響。

社工與志工的差別

在與他人提到社工的相關話題時,常常會聽到「社工就是志工嗎?」、「那一定很有愛心囉!」等等的詞語。事實上社工與志工有著相當大程度的差別,且社工對於案主的服務輸送是以專業關係進行,而不是單純以一股熱情與問題導向的處遇方式來服務案主。

成為志工只要受到基本的教育訓練,知道各項工作內容與步驟便可進行服務。但若要成為社工則需要一定的知識背景作為基礎,才能對案主展現自己的專業責任,社工會在與案主接觸過程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持續將所學活用於實務中。舉例來說,當我們在評估一個人時,不會單純以對方的外顯問題進行評估,我們會以有目的式的會談了解案主的各項問題,並探討個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面向,進而發現個人可能的問題成因,包含探討文化與家庭是否影響個人認知、個人的問題是不是這個成長時期的共同特徵等等,這些評估方式就需要其他的專業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融入於社會工作的知識中進行服務,也需要批判性思考、反思與同理心的技巧,才能真正理解個案或議題,這些都是需要經過長期的教育溝通與學習才能獲得的知識。

所以,社工有著更專業的工作方法與知識,使他們能夠讓案主獲得更完善的資源以及問題成因,而不會因為錯誤的評估而導致利益受損。社工以研究的理論觀點應用於實務中進行驗證,再將實務而得的內容回饋於理論中進行修正,以完備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使其更具有科學精神與專精化。此外,社會工作的最終目標是達成社會改革,藉由長期的實務經驗了解一個群體所面臨到的共同問題,進而對該議題進行批判與反思,形成一個新面向並進行倡議,透過政府政策修改來移除社會結構的限制,讓所有人都能有生存在社會中的基本權利。

總結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將所學應用於實務中,需要相當大量的知識背景與專業訓練,這也是與志工最大的差異。此外,社工也注重人在情境中的觀念,強調不只看見案主問題,更看見其所處的環境造成的限制與壓迫。一個人的問題並非我們所想的那麼單純,我們勢必需了解所有層面的互動關係,任何層面的改變都會對案主個人產生重大影響,身為社工必須做的就是將所學內容融入評估與計畫中,並尊重案主自身的決定,以整合的觀點讓案主獲得最符合其個人的處遇方式,進而達成對案主的充權。再透過長期的倡議來移除環境上的限制,進而達成社會正義的最終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