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社會與福利政策之探討

台大社工系學會學術部
台大社工杜鵑花節
10 min readMar 13, 2020

2020/03/13 吳智超

民國107年,台灣內政部公布台灣社會人口結構型態中顯示,老年人口已遠超過7%門檻,到達總人口的14%,代表著台灣社會從過往的「高齡化社會」,正式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在亞洲排名第3。而當中,內政部亦提及國發會推估台灣自2016年(民國105年)至2061年(民國150年)間,這8年間,我國的老年人口便從14%老人人口的「高齡社會」蛻變為20%老年人口的「超高齡社會」,與南韓、新加坡人口老化的速度並駕齊驅。而人口老化會對社會產生什麼影響,將於以下進行分析。

何謂人口老化:

人口高齡化又稱人口老化、高齡化社會,是指因出生率降低和預期壽命延長導致年齡中位數增加的現象。而這一類的現象不論是發展中國家或已發展國家都有出現。人口老化這一問題已經是全世界普遍現象。聯合國預期二十一世紀人口高齡化比率會超過上一世紀。自1950年來,年過60歲的人數增加了三倍,達2000年的6億,在2006年超過7億。預期到2050年,高齡人口會達21億。

人口老化的成因:

人口老化已經是全球無可避免的問題,而人口老化對於社會的醫療以及勞動力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首先是台灣人普遍的壽命延長。葉素萍(2019)的文章中顯示在2019年9月份,年政部公布「107年簡易生命表」,國人平均壽命為80.7歲,其中男性77.5歲、女性84歲,雙雙創歷年新高,也都高於全球平均水準。由於醫療科技的進步和營養保健盛行以及國民的健康意識提高,從而導致人口老化的情況持續惡化。現今的科技發達情況之下,過往許多沒有根治的問題(如:霍亂或者天花)等皆有了治療的方法,使老人家存活率得以提高,死亡率的下降也導致老年人的壽命隨之而延長,造成了人口老化。另外,國民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對自己的生活品質亦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對於自己的健康也開始有所管理,進而促成營養保健以及健身文化興起。在台灣,每年有幾場規模大小不同的路跑活動,帶動全民的運動風氣越來越盛行。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健身房和運動中心身處於各大城市中,原本較具規模的健身房位於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和高雄等大都市,經過十幾年發展後,就連其它城市的街頭都可看到健身房林立的街景。

在 黃宗玄(2019)的「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比日本還快!他道出這社會最大隱憂:到2026,台灣五分之一人口是老人。」中曾提到 台灣的出生率持續偏低。台灣在「西化」、「女性主義」、「少子化」的思想影響下,以及照顧孩子成本上升,包括醫護、教育及其他方面等,都令出生率下降。台灣yes123求職網在2018年4月時公布「上班族生養育計畫調查」,在年滿20歲的成年勞工受訪者中,有63%沒小孩;且在未生育的勞工受訪者中,有48%無生育計畫。在可複選的情況下,調查顯示,不想生孩子的原因,第一名是怕賺的錢不夠養小孩,佔了66.3%;有28.9%的人覺得工作繁忙,怕沒有時間照顧小孩;以及不滿意台灣教育體制佔了23.5%。另外,隨著時代的變遷,人人的思想觀念隨之而變化,現今的青少年比較提倡「個人主義」,他們提倡自由,也希望趁年輕能夠多賺取金錢,而導致他們在年輕時把所有精力投放在事業之上,而忽略了婚姻愛情,所以生育率也跟著減少。加上,現今的青少年比較晚婚,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處顯示,自2015年起,登記結婚的人數隨之而減少,從2015年的154346人減少至138034人,減少了約百分之十。出生率的減少導致勞動市場缺乏勞動力,而隨之,老人的數量不斷增加,導致人口老化的問題越發受到重視,而其對社會的影響亦隨之而擴大。

人口老化的影響:

首先,人口老化最大的問題便是「收入」與「開支」的倒逆。社會學者指出,老年人口增加太快,對社會發展十分不利,主要是醫療支出驚人,總體生產力萎縮,會讓年輕人擔負過重的扶養壓力,台灣目前大約是八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推估到民國一四零年,將形成三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的情況。這將會加重政府以及市民的負擔,為了滿足老人的需求,政府需不斷在社會福利上發出更多的資源以照顧逐漸被老人充斥的社會。

此外,隨著人口老化,加上年輕一代補充勞動人口下降,預期潛在本地生產總值(GDP)的上升空間將會受到很大的阻礙,這會削弱本地競爭力,降低本地生活水平。在一篇名為:「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比日本還快!他道出這社會最大隱憂:到2026,台灣五分之一人口是老人」的網絡文章(黃宗玄 2019)中提及,台灣在2018年高齡人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aged)社會。依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老化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而從事經濟生產的青壯族群減少,將造成勞動力不足,導致工資上漲,不利出口競爭,或者必須大量引進外勞,引發社會變遷,出現更多的社會社會爭論,例如文化差異造成社會治安問題,通婚衍生下一代教育問題等。倘若台灣無法解決此一社會爭輪,將會使政府的負擔加重,以致難以承受。

現有政策:

首先,在老人保護方面,為了防治老人在年暮之年遭受不公平的對待,例如被拋棄或者家暴等。在Group noname(2010)的老人福利於政策中提及:「台灣政府於民國86年修訂了老人福利法增訂老人保護專章。民國96年修正老人福利,而且增訂醫事人員、 社會工作人員、村(里)長與村(里)幹部、 警察人員以及其他執行老人福利業務之人員,需要結合警政、 衛生、 社政以及民政等,定期召開保護老人聯繫會報,以強化老人保護網絡。」

其次,台灣提供機構式的照顧以增進老人福利。機構為老人提供完善的安養以及長期照顧等福利服務措施。現今社會有很多年輕人或夫婦整天為了工作奔波勞碌,以致他們甚少有時間去照顧家中老人,而機構則是為了補充家庭照顧這一塊的不足,在機構中,可以提供老人醫療以及長照等福利,以照顧老人的福利。

最後,台灣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所得稅已有增加50%免稅額的規定。如果在上報的時候發現子女與老人同住,稅額就會隨之減少。藉此以加強老人在社會上的福利與角色。而且在心理及社會適應方面,台灣在北部和中部以及南部設立諮詢服務中心,為老人提供醫療保健以及個人心理困擾等資訊或者會談服務。從而協助老人處理各個方面的問題。

老人社工:

在人口老化的時代中,老人佔居了社會的大部分,因此,我們需要社工來了解他們的需求,協助他們解決他們的生活所需。而老人社工師則是把焦點放在老人的需要以及老人與其家人的關係上,透過改變環境來支持以及照顧老人的需求。在黃順富教授的老人心理與輔導的策略中(2002)提及:「自尊感對老年人來講,是一種積極的情緒,它可以有自我約束和自我 激勵的作用,老年人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其行為會朝向維護尊嚴與榮譽 的方面表現。」可是社會上往往認為老人行動不便,是負擔。因此老人心理會產生落差感,而老人社工需要透過「充權」來為老人提供信心以及動力,加強其在社會上的角色,讓其有信心改變自身的處境。而在此,老人社工需要提供各式各樣的福利去滿足老人家的需求,例如在其健康程度上允許的情況下提供社區服務或者社區活動以讓他們適應自己社會角色的改變;又或者在去老齡化的過程中,提供家庭護理或者臨終關懷等服務。人口老化並不能保證老年人的權益受到保障,在資源分配以及就業機會等,老人的權益會相對的減少,因此老人社工需要為了老人的福利去爭取,進而締造一個公平的社會環境,無論任何年齡都應該享有同等的待遇。社會上往往對老人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顯示出對其的微歧視,例如覺得老人是固執的,食古不化的,愚笨的等等負面印象加諸在老人的身上,使得老人不被重視,也因如此,我們需要老人社工去為了老人的福利以及權益去作倡導,讓世人都明白老化不是疾病,這是每個人都必經的過程,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時候,因此老人是需要被同理的,我們不希望老人遭受到社會的歧視,而是能夠證明自己的。

另外,老人社工亦積極的推動社會「活躍老化」,「活躍老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提出的觀念,並定義為「提升民眾老年期生活品質,並達到最適宜的健康、社會參與及安全的 過程。」(「活躍老化」研討會, 2010)。而這一個概念積極的維護了老人的自主以及尊嚴,使老人的社會地位不再受到歧視,而在「活躍老化」的概念之下,老人能夠積極的與社會產生連結,依舊能夠進行社會參與,甚至可以作出不同的生涯規劃以及公益慈善。並且,在此概念老人可以正式或者非正式從事工作或者志工等,從而提升其在社會的價值以及地位。同樣的,老人社工為了去年齡歧視而努力爭取著福利和權利,從而締造一個和諧共處的社會。

參考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