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老後,自我生命探索

大廟興學努力十八年,開創在地學習,希望營造共學安老的社區學習支持體系,今年,更進一步與台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建立醫學專業社群、大廟興學、社區參與機制,共同營造非機構式的在地安老的生活方式,邀請老中青少四代,養成公民學習生活習慣,相約在老後與自我生命完成的路上相會。

吳茂成/2024/06/29

大廟興學,以重回土地,保境護生,重建在地文化生態系為願景。

今天早上的保生健康促進中心講座,邀請陳伯愷醫師分享,老化?還是失智?或是阿滋海默狀?

陳醫師向台江鄉親提問,身體逐漸衰弱漸漸失去功能、感覺和神經系統缺損、失去所愛的人、罹患病痛、生活中不幸的經驗愈來愈多?或者是失眠困擾、多重用藥問題?這些中高齡者可能會經歷的問題?你我曾經有過嗎?

或是發現自己學不會新東西、同樣的話講很多遍、固執情緒難以轉移、四處漫遊、常常懷疑東西被偷、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這些可能是感官與肢體退化,影響到腦部,認不出東西,記不起物品,對外界反應遲鈍,聽不懂別人說話,或是誤以為別人講話大聲是在生氣,忘東忘西,理解力變差……..

陳醫師透過這些症狀指標,提醒鄉親認識自己的健康情形,特別是中高齡者若是減少活動量,大腦就會減少接受刺激的機會。他分享研究案例,西方修女罹患阿滋海默症較少,原因即是長期保持認知活動的學習參與。

這也是大廟興學推動一村一廟一學堂,在地學習,學習在地,營造學習型社區,鼓勵鄉親活到老,學到老的目標,以公民參與促進健康生活,以公民學習體系支持鄉親在地安老。

陳醫師最後向鄉親提問,有想過自我探索嗎?

子女長大後?在退休前?退休後?

或是沒有想過要做這件事?

是何種價值觀?讓你度過難關?

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麼?

在這堂課,陳醫師實際帶領同學,在課堂上,進行自我生命探索的敘說與對話。

從金融業離職後,產生憂鬱,覺得生命失去意義,後來改變心態,不能一直頹廢,就開始找志工與學習的課程,生活過得充實。目前利用早上做志工,晚上就到社大上課學習。(同學A分享經驗)

陳醫師進一步提問 —

什麼是你生命中的重要時刻?

當時發生了什麼?是什麼讓你感到特別有意義?

在這些時刻中,那些價值觀是最重要的?

有一次要開刀,當時學佛,學大悲咒,要上開刀房,就一直很擔心,就一直念大悲咒,醫生打麻醉劑後,就不痛了,就看見阿彌陀佛金色像,開完刀之後,就很感動,一直流淚。開刀身體回復後,真實覺得要把身體健康照顧好,同時要保持感恩的心。(同學B分享經驗)

師生聞言後,深覺這是靈性與感恩的人生重要體驗。

最後,陳醫師帶領大家探索人生重要的生命成就經驗。

台灣人要做的三件事,一是環島,二是登玉山,三是泳渡日月潭。前二項雖然完成了,但是自己不會游泳,最後在朋友協助下,完成泳渡日月潭,很開心。(同學C分享經驗)

這是冒險與創造力的價值實踐,重要人生成就經驗。

你我呢?未來如何走……

大廟興學努力十八年,開創在地學習,希望營造共學安老的社區學習支持體系,今年,更進一步與台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建立醫學專業社群、大廟興學、社區參與機制,共同營造非機構式的在地安老的生活方式,邀請老中青少四代,養成公民學習生活習慣,相約在老後與自我生命完成的路上相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