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ent | 演算法競賽與題目分享( 質因數分解應用 )
嗨,又是我話很多但程式碼短的 Leo
( 閒話家常一下,想直接看演算法可以往下拉到題目介紹 )
在進入 42 以後,偶爾會有些線上的演算法競賽,讓我們自由報名並與全法國的學生及工程師一起競爭。一方面在限定的時間內腦力激盪挑戰打字速度極限蠻有趣的,另一方面成績好通常有獎品,所以時間允許的話我都一定參加。
目前,我共參加了兩次,分別是今年 6 月的 BattleDev 還有 10 月剛結束,由 Le Shaker 舉辦的 La Coding Battle ,兩次的競賽規則一樣,共有 2 小時, 6 道題按照順序來解,卡住也沒辦法先往後看。特別的是得使用他提供的線上 IDE 傳 code ,沒有辦法自訂測資來測試只能直接 submit 跑他完整的測資,但答錯並無 penalty,還有從競賽開始後就不能再更改自己使用的程式語言,算是讓我感受到了文化差異。
第一場比較沒有好題,前五題太水( 知識點單一且都是經典演算法 ),而第六題題目很冗( 印象中至少 6 頁吧 ,再加上英文版還有寫錯,我一小時根本讀不完 QQ ),又沒特殊知識點,所以就不特別介紹了。
最後我排在第 18 名,是 42 校內第一,還因此在我的 42 intra 獲得了 algo boy 的稱號。
第二場題目設計就比較恰當,前三題都很簡單( 不用任何演算法知識大概也能寫出來 ),而第四題敘述蠻奇怪的,看起來像是要找周長最小的凸包,我亂 submit 了幾次後才通靈出題目的意思。但這題真的槽點太多,明明照他給的測資範圍該是 O( H * log ( H ) ) 演算法才能過,但我亂傳個 O( H² ) 就水過去,總之這題算是這次比賽我最不滿意的一題。
第五題是給定我們一棵樹,然後要把其中一些節點塗色,規定每個塗色節點只能與最多一個塗色節點相鄰,問最多能塗幾個點,大家可以想想該怎麼做。
至於第六題,題目的範例輸出竟然寫錯,蠻雷的,但等等還是值得我好好講一講這題。
總之這次拿了第 7 名,前 5 名有現金,從那之後就只有禮券,所以我得來好好練練打字了,看看下次名次能不能再好一些…
題目介紹
那現在就來講第六題吧,原題目有點長但我把他濃縮了
題目敘述
給定一正整數 V ,求有多少種邊長皆為整數的矩形的面積加上周長等於 V( 長寬互換仍當同一種矩形 )
其中 V ≤ 10¹⁵
範例
input = 20
output = 2
說明
當 V = 20 時,我們能找到長寬分別為 ( 6 , 1 )和( 4 , 2 )的長方形,所以共有兩組滿足條件
長寬為 6 , 1 的矩形面積為 6* 1= 6 ,周長為 2 * ( 6 + 1 ) = 14 ,6 + 14 = 20 ,長寬為 4 , 2的矩形則有面積 4 * 2= 8 和周長 2 * ( 4 + 2 ) = 12 , 8 + 12 = 20 ,所以可以驗證這兩組解確實符合條件
相信題目已經清楚了,大家不想被暴雷的話先暫停想一下,迫不及待的同學則可以直接往下…
解題過程
首先,我們假設矩形的寬為 a , 長為 b ,那麼矩形的面積就是 ab , 周長為 2 ( a + b ) ,所以我們可以把題目簡化成計算共有幾組整數對 ( a , b ) 滿足 V = ab + 2 ( a + b ) 且 1 ≤ a ≤ b, 事先設定好 a , b 的大小關係可以避免 ( 1 , 2 ) , ( 2 , 1 ) 這種長寬互換的情形被重複算到
接著就可以使用數學小技巧:
V = ab + 2 ( a + b )
V = ab + 2a + 2b
V + 4 = ab + 2a + 2b + 4 = ( a + 2 ) ( b + 2 )
有了 V + 4 = ( a + 2 ) ( b + 2 ) 這個條件,現在只要將 V + 4 的因數找出來,就能計算出有多少組滿足條件的 ( a , b ) 數對了
我們先使用較小的數字來實做一次,假設 V = 20,那麼 V + 4 = 24
24 的因數共有 1, 2, 3, 4, 6, 8, 12, 24
其中我們能把各因數兩兩配對,就會變成
24 = 1 * 24 = 2 * 12 = 3 * 8 = 4 * 6
那麼會發現 ( a + 2 , b + 2 ) = ( 1 , 24 ) , ( 2 , 12 ) , ( 3 , 8 ) , ( 4 , 6 )
( a , b ) = ( -1 , 22 ) , ( 0 , 10 ) , ( 1 , 6 ) , ( 2 , 4 )
前兩組因為 a 不是正整數,所以不合,因此總共有兩組數對 ( a , b ) 滿足條件,答案為 2
從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只要先將 V + 4 的因數寫出來,兩兩配對,把 a + 2 = 1 和 a + 2 = 2 的情況扣掉,剩下幾組就是我們要的答案了
這個結論大致正確,只要注意唯一的例外情況:V + 4 有奇數個因數
只有在 V + 4 為完全平方數時才會有奇數個因數,所以在兩兩配對這一步驟,會留下最中間的數,讓他跟自己配對,像是 36 有 1 , 2 , 3 , 4 , 6 , 9 , 12 , 18 , 36
36 = 1 * 36 = 2 * 18 = 3 * 12 = 4 * 9 = 6 * 6
也就是說,在 V + 4 有奇數個因數時,會有一個因數跟自己配對
那麼在觀察了這些規律後,我們的解題策略變成:
- 算出 V + 4 的因數個數 k
- 若 k 為偶數,則 ( a + 2 , b + 2 ) 數對共有 k / 2 組 , 若 k 為奇數則有 ( k + 1 ) / 2 組
- 將 a ≤ 0 ,也就是 ( a + 2 ≤ 2 ) 數對給扣掉,剩餘即為所求
現在,我們只需要一個快速算出 V + 4 因數個數的方法,這就回到我們這篇文章的大標題了:質因數分解
所謂質因數分解,就是將一個數 x 化成 (p[0]^q[0]) * (p[1]^q[1]) * … * (p[n]^q[n]) 的形式,其中 p[i] 為 x 的質因數,符號 ^ 代表次方
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將數字 24 分解成 24= 2³ * 3¹
那麼這跟因數個數有什麼關係呢?以剛剛的 24 為例,我們可以發現他的因數都可以寫成 (2^i ) * (3^j ) 這種形式,而且 0 ≤ i ≤ 3 , 0 ≤ j ≤ 1,像是 6 = 2¹ * 3¹ , 12 = 2² * 3¹, 8 = 2³ * 3⁰ , … ,所以只要算出有幾對符合條件的 ( i , j ) 就知道有幾個因數了。以 24 = 2³ * 3¹ 來說,因為 i = 0 , 1 , 2 , 3 有這 4 種可能性,j = 0 , 1 有 2 種可能,因此因數個數就是 4 * 2 = 8 個。
總之,質因數分解將數字 x 化成 (p[0]^q[0]) * (p[1]^q[1]) * … * (p[n]^q[n]) 的形式後,能直接算出因數數量為 ( q[0] + 1 ) * ( q[1] + 1 ) * … * ( q[n] + 1 )
現在我們會算因數個數了,那就能解這題了,我也提供 C++ 程式碼給同學們參考一下
一開始的前置作業, 主要都是為了實做方便
typedef long long ll;
V += 4;
bool divisible_by_1 = (V % 1 == 0);
bool divisible_by_2 = (V % 2 == 0);
- 質因數分解,這裡可以使用 unordered_map ,實做方便
unordered_map<ll,ll> prime_factor; // prime_factor[p] = q 表示 p^q 能整除 Vfor (ll i = 2 ; i * i <= V ; ++i)
while (V % i == 0) {
++prime_factor_power[i];
V /= i;
}if (V > 1) // 最後除剩下的如果非1,就是最後一個質因數
++prime_factor_power[V];
2. 由質因數分解的結果來計算因數個數
ll factors_amount = 1; for (auto it = prime_factor.begin();it != prime_factor.end();++it)
factor_amount *= it->second + 1;
3. 將因數兩兩配對,也就是算有幾對 ( a + 2 , b + 2 ) 滿足 ( a + 2 ) ( b + 2 ) = V + 4
ll factor_pair_amount;
if (factor_amount % 2 == 0) {
factor_pair_amount = factor_amount / 2;
}
else {
factor_pair_amount = (factor_amount + 1) / 2;
}
4. 扣掉 a + 2 ≤ 2 的可能性:如果 V + 4 能被 1 整除,那我們先前算到的因數對就有 ( 1 , V + 4 ) ,必須扣掉,若能被 2 整除則必須扣掉 ( 2 , ( V + 4 ) / 2)
ll answer = factor_pair_amount;
if (divisible_by_1)
--answer;
if (divisible_by_2)
--answer;if (answer < 0)
answer = 0; // 答案不可能為負數
這樣就成功算出 answer 了
最後附上我在賽中的 AC code
typedef long long ll;
ll solve(ll V) {
V += 4;
ll is_even = 1 - V % 2;
unordered_map<ll,ll> prime; for (ll i = 2 ; i * i <= V ; ++i)
while (V % i == 0) {
++prime[i];
V /= i;
} if (V > 1)
++prime[V];
ll ans = 1;
for(auto it = prime.begin() ; it != prime.end() ; ++it)
ans *= it->second + 1;
return (ans - 1) / 2 - is_even;
}
大概就這樣,如果有哪裡講不夠清楚的可以留言跟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