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一西 非營利調查媒體的曙光

過去幾年,每次出去演講或遇到朋友,最常被關心的問候就是「你們(指《報導者》)活得還好嗎?」

其實「活得還好嗎?」這句問候,已不是非營利媒體的專利,過去一週,包括《蘋果》和知名的財經雜誌都陸續釋出裁員消息,那麼,選擇一條人少的路的非營利媒體,要活下去,實在不易。

但,3月中旬我在德國埃森(Essen)一場國際調查記者的小型聚會裡,卻看到了東方與西方、讓人心情為之一振的兩個故事。在台灣持續結凍的新聞產業裡,希望這個故事的分享,能給大夥們一點溫暖的曙光。

一東一西的媒體,分別是位在南韓首爾的《Newstapa》(中譯名為《打破新聞》),以及位在德國埃森的《CORRECT!V》(取名自Corrective,意為端正、校準),兩個都是非營利體質的調查報導媒體。

在埃森待上的那幾天,我們和CORRECT!V 總編輯 David Schraven 見了兩次,其中一次會面是在CORRECT!V 開設的書店裡,同行的包括 Newstapa 的創辦人兼總編輯 Yong Jin Kim、也包括日本和印尼等調查媒體夥伴(此文主要是訪談 CORRECT!V 總編輯)。

進到書店,很難想像是由一家調查媒體所經營。書店靜靜地座落在埃森主要街道,從電鈴到大門,都印著 CORRECT!V 的標誌;書店裡有咖啡和啤酒,銷售的價格很一般。

CORRECT!V 顛覆了人們對新聞產業的想像,那不只是一個出版公司擁有一家咖啡店這麼簡單(台灣也不少商業媒體擁有自己的咖啡店),而是他們的辦公室就在咖啡店裡。

店裡有兩間辦公室和一間隔起來的討論室,旁邊牆上貼著 CORRECT!V 所有記者的照片。David說,他們希望讓讀者知道,「歡迎你隨時進來,坐下來,跟我們說話聊天!」

這裡的選書是有偏好的,店裡一半是自製書,另一半是編輯自選,從文字書到漫畫書都有,十分議題取向,主題和美學風格強烈。

(這種 Open Door 的策略大概在調查媒體很少見,多數調查記者得低調。我問 David 沒有人身安全的顧慮嗎?他說,他們有兩個辦公室,另一個在柏林,柏林那裡可能要特別注意安全,但埃森這裡治安算好)。

店裡一角。
書店裡有一半自製書,一半是編輯們自選書。
印尼《Tempo》、南韓《Newstapa》、德國《CORRECT!V》、外蒙古Mongol TV、還有台灣《報導者》,我們幾個人在下雪的3月,坐在CORRECT!V書店裡,交換調查媒體營運和內容經營的心得。

敢於想像的團隊

事實上,這家主核心不過是16人的調查媒體(但周邊寫手和其它合作夥伴不算在內),表現超乎想像。

由於德國基金會近年已開始意識到要把錢挹注到有品質的媒體上,CORRECT!V 在2014年,拿到 Brost Foundation 3年共3百萬歐元(近1億台幣)的贊助而成立,而且贊助的基金會還不只一家。但 CORRECT!V 建立之初就很清楚,長期目標要靠會員來支持,所以,他們一開始為自己設定高目標,希望多年後能達5,000名會員,他們第一年的成績不怎麼樣,596名,但短短不到4年,現在贊助的會員已超過4萬名。每半年,他們會免費贈送會員好看的雜誌書(有點像半年度報告),裡頭的編輯活潑,蒐納部份報導及他們最近在做的事。

點開他們的會員贊助頁面,月會員:學生捐款與低所得者(low income earner)5歐、大方捐款20歐、教父教母級捐款100歐……就是這些公民力量聚少成多,現在CORRECT!V每年收入有250萬歐元(相當9千萬台幣),其中會員贊助約貢獻其中的四到五分之一。

為什麼短短4年,可以讓這麼多人認同?

主要是 CORRECT!V 超越了新聞文本的想像,也落實了 Open Door 的策略。

David 在談話時給我們畫了一個圖表,他說,在有了新聞故事後,他們會在一開始想像,這個故事會以怎麼樣合適的形式和媒材展現,形式從短文、長文、影片、電影、小說、漫畫到舞台劇都有可能。一旦決定了展現形式,他們就找最合適的人和資源進來。

其實我私下覺得這張圖畫得很像海螺,大家一定有過耳朵貼近海螺聆聽「大海的聲音」的經驗,原理是貝殼的共振,能把聲音放大,我覺得 CORRECT!V 的內容運作也有這種效果。

CORRECT!V 出版的一本漫畫報導,描寫德國極右派恐怖團體「白狼」(Weisse Wölfe),腳本就是David寫的,因為他很愛漫畫,所以有了概念後,再找來畫家合作,而 CORRECT!V 不做戲謔的漫畫書。

而這種漫畫書或嚴肅的議題書,正是他們讀者期待的,David說,他們曾出版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書,但很奇怪,輕薄短小的書反而賣得不好,所以每本書都挺厚重的,都是300頁起跳(還是有人愛紙本啊)。

白狼的漫畫報導因為迴響不錯,他們進一步把漫畫放大,到德國各大城巡覽,數千人看過此展。而其它議題,也曾選過以舞台劇方式呈現。從下圖照片裡,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CORRECT!V提供。
CORRECT!V 提供。

四種主要資金來源

寫到這裡,我知道大家可能關心,究竟 CORRECT!V 如何營運?靠捐款就能活嗎?(其實身在非營利媒體的人比誰都焦慮這件事,並不是外界有些聲音認為只要有個願意捐大筆金錢的慈善家/基金會就無後之憂了),於是我把這件事儘可能在有限時間內請教David,並試著做成以下圖表給大家參考:

在這個圖表裡,可以看到 CORRECT!V 的財源來自4大塊,這4塊會隨每年情況有些起伏,彼此互補。左上是基金會的支持、左下是會員贊助、右上是教育課程與活動、右下是出版。

除了前兩項靠理念的贊助,後兩項是實打實的靠著知識和服務進帳。以出版為例,一本調查報導書籍售價15歐到18歐,去年有本暢銷書就賣到3萬本,也就是一千多萬台幣進帳,加上他們自產自銷,主要透過自家網站,減少了通路和中間商的成本,所以錢能回饋進 CORRECT!V,David 說:「這是我們的金礦。」(This is our gold mine.)也因此CORRECT!V有2位專門負責出版的同仁。

另外一個金礦是教育課程,這裡包括培訓一般人基礎的媒體知能,很多是公益不收錢,但收錢的課程則是進階的寫作課,有線上和實體課程。每年他們可以從課程拿到 40萬到50萬歐元,但這裡也包括有基金會支持他們開設課程有關。

CORRECT!V 提供

為了有永續的資金來源,這個非營利調查媒體的人力配置反而是商業市場的思維

由於他們不必每天出新聞(調查新聞怎麼可能每天出 XD),所以實際上,他們的記者只有7位,全是有著豐富調查經驗的資深記者(外部合作的記者更多);其它的人力配置則包括4位 Crowd Sources 的人員,我想他這裡指的是找各種外包和合作,以及負責專案進度的人,這個部份挺重要的,他們不只是談 “Crowd Funding”,而強調 “Crowd Newsroom”,他們知道最重要的本業還是好新聞,所以對外合作很關鍵的包括德國地方媒體以及在地社群。CORRECT!V 花不少資源在建立網站後台,讓公民或公民記者可以提供資訊,他們在2016年從 Google 專為歐洲設立的「數位新聞創新基金」(Digital News Initiative Innovation Fund)中,拿到近50萬歐元來實驗 Crowd Newsroom 的計劃。

向群眾募新聞的意思,是讓更多接地氣的人帶進資料與訊息,但是光是支撐這個想法,CORRECT!V 還要有3位「事實查核」(fact check)的人,以及建立網站 Crowd Newsroom Platform。

總之,不論是新聞、新聞延伸出去的教育/策展/活動等,CORRECT!V 花很多力氣在找尋對非營利有興趣的商業開發、社群經營、數位軟體人才,以及向各型基金會和公益組織募款。

但,最最讓人驚訝的,是David 告訴我們,CORRECT!V 已經成功說服一個基金會,支持他們在柏林興建一棟屬於自己的五層樓新聞基地:一樓是咖啡廳餐廳、二樓是共享工作空間、三樓是CORRECT!V的辦公室、四樓是新聞青年旅館(News Hostel)、五樓是起居室。兩年後,這裡有機會成為歐洲甚至世界調查記者來訪時,可棲身的基地(hub)。

我好奇地問David,他是不是一開始就在思考非營利媒體的商業模式,走在零度的埃森街上,他說的話讓我挺感動的,他說:

「我其實是在想像新聞工作者,可以擁有怎麼樣的生活風格。」
(Imagine what kind of life style journalists could have.)

至於另一個目前營運情況不錯的Newstapa,我則在這裡簡短說明(主要內容是從我和創辦人 Kim 在尼泊爾、日本、南非、德國見過數次面,每回聊天內容所得,希望日後再找時間訪談)。

2012年成立的Newstapa,目前有四十多位近五十位記者,這裡集合韓國MBC、KBS的電視台最優秀的調查記者,因為反抗當時的總統(近日因涉貪被收押的李明博)強力介入媒體人事而成立(建議大家可以去看Newstapa出品的紀錄片《共犯們 — 掌控媒體的陰謀》,楊虔豪有翻譯成中文,也曾在2013年底於首爾採訪Newstapa)。

取自Newstapa 網站。

Newstapa 主要是由會員支持,會員人數目前也約4萬名,每月贊助10到15美元,一年光靠會員就有新台幣1億4千萬元以上的經費。他們的產量和品質也很驚人,特別是2014年南韓的世越號沈船,當其它媒體說救援順利,人員都救出時,Newstapa 是唯一一個揭露政府未積極現場救人的媒體,世越號最後有304人罹難。頻繁製作重磅報導,而且吸引各國媒體與他們合作,是至今維持大量會員的主因。

Newstapa 創辦人也是總編輯的 Kim 告訴我,他們每年會做兩次民調,也會在年底時詢問捐款者,最喜歡和認同 Newstapa 做的哪些新聞,同時也會邀捐款者一同喝啤酒小聚。而今年10月,Newstapa 還將主辦 GIJN(國際調查媒體聯盟)的亞洲年會

Newstapa 和 CORRECT!V,一東一西,在世界各國眾多非營利調查媒體裡開出不錯的花朵,一來兩國人口不少,分別是8千多萬與5千多萬人,有相當基礎的德語和韓語市場;另外,德國一樣,有眾多公益基金會願意捐款給好新聞;南韓因主流媒體的壓縮與壟斷,激發出南韓人對好新聞的渴望。

但同樣有人口基數,約1.27億人的日本,卻沒那麼幸運;此次同行的日本的調查媒體《Waseda Chronicle》總編輯渡邊周,在朝日新聞工作十多年後離開,他與朋友成立日本第一個調查報導網站。直到現在,他們做出來很好的調查內容,主流媒體大量引用之際,卻亳不尊重,從不提 Waseda Chronicle 的名。

渡邊周和他十來位核心夥伴靠著過去在主流媒體的薪水過活,他在銀行工作的妻子支持他,但他兩年沒領薪水了,而 Waseda Chronicle 從公共募資到的經費主要拿來支持調查,他們的辦公室像鴿子窩一樣,但靠著認同的記者、學者和志工,支持著 Waseda Chronicle 。關於他們,可參考林怡蕿寫之前在《報導者》寫的《日本調查報導網站Waseda Chronicle的一場社會實驗》

每個國家土壤和文化不同,情況不一而足,大家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持續努力,不敢鬆懈。

但 Newstapa 和 CORRECT!V 肯定是讓世界驚艷的好故事。他們不單是思考單一組織怎麼活著,更多時刻,他們思考的是:怎麼讓新聞這個產業持續有魅力,讓新聞工作者有力量,又如何讓更多讀者一起參與這項重要的志業。

《報導者》定期定額贊助夥伴招募中>>> http://bit.ly/2C3hweE

加入《報導者》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報導者》新聞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

--

李雪莉
媒體 2020:想像與實踐|Media 2020 : Think & Act

等待轉折,摸索顛倒,努力避免心靈與思想的退化。待過蒙特婁、北京、香港,半輩子在學習用文字和影像把故事說好,現在努力在調查報導之路邁進。期許成為更好的人、有人類學的細膩、社會學的宏觀、能回到本質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