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關鍵讀者,增加回訪機率-3個可能做到這件事情的方法

在極其分眾的社群媒體時代,了解自身媒體品牌的讀者群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唯有找到他們,才能有主動出擊的機會,從中建立品牌形象,獲得讀者的忠誠度。

未來媒體環境勢必不斷改變,角色從記者轉換到數位專案管理後,因為工作內容轉換有了一些感想。我僅就目前經驗,歸納出未來尚須努力的方向。

關於「數位專案管理」這個職位內容,可參考下列文章:

1. 議題各異,怎麼找到關鍵讀者群是重點

網路平台百百種,競相追逐讀者眼球的內容如此多,當花了很多時間和力氣做了專題,該怎麼把它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一直以來都是努力的方向。

每個人看到的「熱門話題」可能僅是同溫層裡的回音,該怎麼追蹤不同議題的關鍵讀者們?廣大的網路世界裡,我們怎麼知道議題在哪裡發酵呢?怎麼找到關注這個議題的族群,讓他們知道我們寫了這個跟他們相關的報導?

透過記者主動接觸意見領袖和相關社群是一個方式,但目前這個方式大多僅限於臉書與Line群組。在這個分眾越趨明顯的網路世界,臉書之外有許多平台論壇也可能是討論熱點區。不過,在分工上,「誰」該扮演尋找關鍵社群的角色?「如何」尋找?可能都需要考慮。

2. 脫離絢麗專題,轉而優化基礎建設,尋求讓讀者更適合閱讀、更能理解報導的方式

數位團隊常會討論「我們為什麼要做數位專題?」這個思考背後的結論是,我們希望每一個經手過的題目,都可以讓報導更貼近讀者,讓他們更能理解這個議題。所以從去年底開始,團隊製作方向轉變為「讓記者想傳達的報導內容更容易被讀者理解」為主。

「優化讀者/使用者體驗」絕對是開發重點。

不管是利用線上的回饋系統或是面對面的使用者訪談,都可以更接近使用者的想法,了解類似專題可以怎麼改善設計。又或是一開始設計時,了解記者寫報導的初衷與想強調的新聞點,定調整個專題的風格後再延伸功能,都是優化讀者閱讀體驗的方式。

此外,媒體也不應顧此失彼,只追逐絢麗的呈現方式,而捨棄與閱讀體驗相關的網站基礎建設。我認為基礎建設才是網路媒體得以長久經營的重點,舉凡完善的會員系統、便於使用的CMS(內容管理系統)、網站介面與功能優化等。

關於「優化使用者體驗」的作法可參考下列文章:

3. 盡可能擺脫臉書,創造有機流量

隨著臉書演算法不斷調整,加上最近的個資風波,臉書似乎是一顆不定時炸彈。盡可能脫離臉書創造自己的有機流量,依舊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如何找到讓讀者主動回訪網站的方式將是一大重點。根據不同媒體屬性應有不同發展方向,就自己目前觀察初步有3個可能方式:

*建立記者品牌,讓讀者可以追蹤其最新的報導

分眾化的今天,不同的個人品牌也會吸引對不同議題有興趣的讀者。舉例來說,報導者雖是以「調查、深度報導」為主,但議題廣泛。當某位記者長期深耕某個議題、或是具有個人寫作風格,已有特定讀者群。在網站內建立追蹤記者報導的功能,可讓這群人更快速接受到自己有興趣記者的報導。

*根據讀者閱讀喜好,推送特定議題領域電子報、或結合線下活動

在文章量已到達一定數量後,我認為將類似領域的報導規劃成特定主題的電子報,是可將報導再度曝光的方式之一,如果可以結合線下活動也不錯。

*依據話題時事或節慶,策展不同主題的電子報或文章特區

承上,因應不同話題時事或節慶,推出相關主題的電子報或文章特區,也是方式之一。例如在勞動節推出薪資、工時、勞動權益等議題的報導。

關於國外媒體經營電子報的趨勢,推薦閱讀:

上述3點總括來說就是「加強會員系統」的功能,讓已熟知品牌的讀者更能掌握自己有興趣的內容。

在極其分眾的社群媒體時代,了解自身媒體品牌的讀者群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唯有找到他們,才能有主動出擊的機會,從中建立品牌形象,獲得讀者的忠誠度。

《報導者》定期定額贊助夥伴招募中>>> http://bit.ly/2C3hweE

加入《報導者》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報導者》新聞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

--

Mimi Chen
媒體 2020:想像與實踐|Media 2020 : Think & Act

分享數位工具、資訊圖表、多媒體網頁製作等心得,有時候會來一點生活經驗文。工作信箱:chenchenhua11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