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新冠肺炎蔓延時:面對時代課題,從人智學學習與實踐中的探問|疫情衝擊下的省思與改變──人智醫學在台灣

台灣國際人智醫學學士後訓練學程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年,然而這十年來成長的速度相當緩慢,雖然已經有歌德館認證的音樂治療師、優律司美治療師、律動按摩治療師等,仍主要依賴外師給課,跨團隊合作也很少。

然而,疫情改變了這一切。他們主動探問,可以為人智醫學在台灣做些什麼?如何將療癒的力量帶入自身與行動中?怡嘉醫師分享了這些在疫情衝擊下的省思和改變。

演講者 | 葉怡嘉,台灣人智醫學及健康照護平台(TAMHCP)醫師組組長、童綜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記錄 | 李星瑭

文章整理 | 專刊編輯室

二〇二〇年四月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台灣的我們在未知、隔離、恐懼之下,原本一堆計畫因此停擺,身為人智學醫師的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發起了一個Heart Thinking線上讀書會,時間訂在每周六早上六點半。因為過去醫師們的學習都在人智醫學的知識上,臨床運用不足,需要一些內在鍛鍊把思考從腦部帶到心的位置;這十年一起工作,彼此也累積了不同的創傷經驗,需要內在的療癒、鍛鍊來支持我們走下去。

史代納博士說,鍛鍊這些心魂的習慣,有時候就像在心的位置上發展一個十二瓣的蓮花。這個蓮花只有經由我們轉化,發展以太體,讓它在心的部位成熟,才能達到內在自由。

探問台灣人智醫學的需要

工作小組也努力在疫情期間,連結歌德館跟台灣的人智醫學。IPMT的小組成員,我、惠雅和美君醫師,評估當時的狀況不適合辦理一百多人的大型活動,未知數太多了。考慮台灣治療團隊的需求,將它轉型為第一次的AMAC(深化課程)。

我們深深探問,台灣人智醫學的需要是什麼?

二〇一九年的IPMT,來自德國的老師問我,「已經十年了,你們這些台灣的醫師還要我們這些從外國來的醫師支持你們多久?」這些探問成為第一次深化課程的主軸。

我們發現雖然彼此是同學,認識十年了,卻並不了解對方在做什麼?也不知道他是甚麼樣的人?於是,我們把主題訂在「聽與說」,深度地聆聽與圖像式地演說。目標放在只要能夠多認識你一點,就成功了。

這一次的禱詞是〈人是一座橋〉,就像禱詞說的;「透過已成過往的,去掌握未來吧。透過已成形的,去展望正在成形的。」

我們的課程,跟過去有很大不同。早上的主題演講是為了訓練未來講師;其他部分,則希望看到TAMHCP的圖像:過去、現在、未來及挑戰,它的下一步需要什麼?下午是實際個案的深度討論。十年來,除了醫師,還有各職類的藥師、護理師、律動按摩治療師、藝術、音樂、優律司美治療師加入我們。研討中我們感受到彼此的連結比在大型會議中更深刻,也啟動了很多跨專業的合作。

圖|十年來,除了醫師,還有各職類的藥師、護理師、律動按摩治療師、藝術、音樂、優律司美治療師加入我們

共識營中每一組都貢獻了他們的圖像。有些人覺得TAMHCP是一棵樹,不同的動植物可以在上面棲息;有的說TAMHCP像大樹與成長中的小樹林,有彩虹在映照著;也有人覺得,未來會有一個遮風避雨的房子,讓我們在裡面安住發展;或是我們是還在長大的小樹苗,在往下扎根,需要更多內化的學習去找出內外平衡。

這些圖像都深深在心裡,帶著我們走向未來。

從橋樑三講到百年年會的跨越

疫情前大家都準備要去瑞士歌德館參加人智醫學百年年會。

圖|魯道夫‧失泰納著,韋萱譯。人是一座橋:從物質世界通往經驗道德世界的橋樑,台北:宇宙織錦。

百年前史泰納《橋樑三講》作為青年醫師課程前導,是人智醫學的開啟年代。而在百年年會上,主題也是「人是一座橋」。在台灣,宇宙織錦的翻譯編輯團隊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趕在年會當天讓《人是一座橋》的中文版,可以在線上被閱讀。

一九二〇年十二月十七日起一連三天,史泰納博士在瑞士的人智學會給了三場演講。當時一些年輕醫師對史泰納博士說:「我們在現在的科學醫學教育中,找不到對人的熱情,找不到人靈性存在的意義。你可以給我們一些關於醫學的演講課程嗎?」史泰納博士想一想後說:「在這個發展的醫學運動中,只要你們願意帶著熱情來參與,即使你們只有十幾個人,我也願意為你們演講。」當時的演講大約只有三十多個青年醫師聽眾。

這三場橋樑演講,提到了人類的本質、道德秩序,是所有世界創造力的泉源、自由跟愛的道路。演講主要在理解物質與靈性要如何一起工作,如何在科學方法與人的精神道德中找到橋樑。

歌德館百年年會用的是一個動詞「crossing」。我們在推動一個醫學運動,即使一百年前史泰納在推動時不是很成功,在他過世後伊塔·韋格曼(Ita Wegman)也被逐出人智學會一段時間,可是這個運動還是持續在進行,在百年後擴展成許多國家一起參加這場百年年會。我們如何跨越?

圖|史泰納博士給伊塔‧韋格曼在一九二零年聖誕節的〈人是一座橋〉手稿

年會早上以〈人是一座橋〉作為開場禱詞,之後有各個領域的討論,也有百年年會的主題演講,晚上則是〈溫熱冥思〉。〈溫熱冥思〉是史泰納博士給醫師醫學的一個禱詞。其中提到,我要如何找到善?他講到思考、感受、意志只有在溫熱中可以在身體上落實,可以在溫熱中感受到我的人類性。他也提到四種乙太特質,溫熱乙太、光乙太、聲音乙太、生命乙太。今年七月IPMT最後一天的晚講中,一位醫師深度解析這篇〈溫熱冥思〉,如何引導我們在醫學上的學習,診斷內在的準備、治療的給予、生命的發展。

圖|〈溫熱冥思〉

人智醫學在台灣療癒意志的發展

歌德館知道各地區沒辦法實體參與百年年會,便將重要的演講集結成書,希望大家發展自己的慶祝活動。在台灣很特別,我們找到共同可以的時間竟然是十二月十九號,也就是「橋樑三講」真正一百年後的這天,第一次在台灣有一個人智醫學論壇:當橋伸向兩端。同時也跟宇宙織錦團隊合作,在這天出版了《愛在瘟疫蔓延時─人智醫學百年紀念集》,其中特別寫到人智醫學在台灣療癒意志的發展。

記得那時,宜璇寫了一個非常感人的邀請稿:

在這個道路上我們互相伴行,但在療癒的道路上,常常覺得自己孤單地行走,有時候在不安中找尋平衡。是什麼深深感動我們?什麼是支持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大家若是好奇,可以去翻閱這本書。

年會中,我們邀請許姿妙醫師、顧哲銘醫師,兩位人智醫學道路上的前行者為我們演講,也在下午的分組討論中跟華德福教育、BD農夫從療癒植物談起;

以及校醫跟治療教育小組、人智醫學護理跟兒科照護,我們以跨專業的方式去延伸深度跟廣度。晚講時,我們一起聽米迦勒與拉斐爾於人智醫學的角色,以〈溫熱冥思〉做為結束禱詞。

圖|由賴心詩老師帶領做優律司美

我們請賴心詩老師帶領做優律司美,早午茶則是由「晉福田農場」,帶領一群農夫,為我們準備豐盛好吃又有機、讓人懷念不已的茶點。我們努力在社群中跟教育、醫學、農夫做橋樑的連結。

一年的醞釀準備 終於開花結果

接下來是第二次深化課程,主題也是橋樑。早上有律動按摩治療師、護理師、許文婷醫師跟我,彼此分享怎麼做為主流醫學及人智醫學的橋樑?人跟人之間的橋樑?在發展自己內在的圖像跟外在的醫療工作時,怎樣搭起光跟溫暖的橋樑?

另一個很美的圖像是,以安寧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我們延伸人智醫學的照護與主流醫學的照護,核心是真正考量到病人身心靈的需求來給予。那不是以治療者站在什麼樣的角色,而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出發。

圖|藝術創作分享
圖|學員作品分享

文婷醫師帶我們做Social Painting(社會繪畫),我們用深刻的方式,用藝術治療、優律司美、音樂治療的方式去感受這個個案的需求。

這一年來的連結與努力在今年(二〇二一)七月的IPMT剛完成。

這次的挑戰是要在一個月內將實體課程轉為線上,台灣講師完全負責早上的歌德觀察跟文本帶領。我們非常焦慮,也需要很多內在準備及團隊備課。學員給予的熱烈回饋及參與讓我們非常感動:線上課程可以這樣,真是超乎想像,有這麼多的收穫…

這一切並不是偶然,而是這一年來的累積醞釀及準備。

疫情衝擊下的省思和改變

去年,鮑裡斯·克勞斯(Boris Krause)醫師給了一個演講,主題是「焦慮及自我發展」。

在我們是青蛙的時候,跟水和環境沒有分離,也比較沒有意識到獨立跟發展的課題。等離開水,我們分離了,在空氣中要能夠存活,身體裡要能夠展開一個內在的空間讓氣體的元素注入,讓心魂在其中發展。這個發展帶來跨越的醒覺度,也讓我們的直立性變得更好。

這樣的醒覺度跟直立性在人類中,就像在伊甸園時魔鬼化身為蛇,告訴亞當跟夏娃,吃了智慧之樹的果實,就會和神一樣有智慧。他們吃下果實後就醒了,知道了善惡、羞恥,發現自己沒有穿衣服,也知道了恐懼、焦慮、疼痛及死亡。如果沒有死亡,那麼生命的意義在哪裡?

疫情衝擊下,我們也像突然醒過來、張開眼睛的發展中生物。文婷醫師跟我們分享了呼吸靈性的意義。什麼是呼吸?它是一個律動的過程,是我們帶進來跟給出去的過程。

在這一年的發展中,疫情帶給我們的省思跟轉變是,當我們吸入的時候,我們在分離、在焦慮中醒覺,從深刻的提問由心轉化意志、進入思考,做出行動的決定。呼出,我們伸出雙手彼此連結,執行一個可以在人智醫學、在台灣真正落地的工作。

我們不能說我們已經達到目標了,只能說,我們在這個道路上。

將靈性太陽發展成內在太陽

在準備演講的過程中我看到這個圖像,這個圖像也讓我回看。想到史泰納在《橋梁三講》的第三講,給了很美的行動圖像:「我們執行一個行動,一個在愛裡思慮周全的行動,一個以意志所滲透的思想,又從中萌芽出自由的行動。」我們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在這行動中又延伸了一個有趣的課題跟探問,我們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大家都知道,人的發展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人的姿態──直立的姿態。大家都有看過橋吧?橋有直立的嗎?橋總是伸向兩端努力地連結,就像我們在物質跟靈性世界、過去跟未來、人智醫學跟主流醫學,在要不要打疫苗還是每三天做一次PCR的掙扎衝突中。我們在拉扯,我們總是在兩極中拉扯。

圖|人如何在兩極中維持直立又成為橋樑

想像一條直線有兩個方向和一個半圓弧,我們怎麼在兩極中維持直立跟九〇度呢?

這裡有個數學的泰勒斯定律,要是我在太陽行走的軌跡上移動,我在出生跟死亡這AB兩點總是會形成一個九〇度的夾角。

這張圖又回應到我的第一張投影片,我們到底在發展什麼?要怎麼樣維持直立同時又成為橋樑?

我們的歷程,要是能夠把靈性的太陽發展成內在的太陽,就能在困難的衝突議題中找到我們的直立性。

--

--

台灣華德福教育運動聯盟 T.W.E.F.
台灣華德福教育運動聯盟專刊

【關於台灣華德教育運動聯盟】106年2月由國內十餘所華德福學校/團體所成立,以人智學「自由」、「平等」、「博愛」的三元社會理念與精神為基礎,推展華德福教育運動,以建立健康和諧與善美真之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