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本質──藝術的療癒力量

撰文│蔡念加,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藝術教師

圖‧攝影│蔡念加

圖|毓豐在台上進行藝術史的成果分享

有時候,我們工作後一起坐在椅子上看著藍藍的天空,

聽著蟲鳴鳥叫,一起吃著餅乾。

陪伴毓豐的過程中,我很像對著一面鏡子,

看見自己,那種想逃離這紛亂的世界,

想躲起來,不想說話的狀態。

透過陪伴,療癒他也療癒了自己。

在這世代,需要被陪伴的特殊孩子越來越多,他們帶給了我們什麼?他們來到這世上的任務又是什麼呢?

我是一位新手藝術老師,對人智學的學習才剛起步。在來到海聲大約三個月時,某天一早孩子們都在唱校歌,我聽到有位老師呼喊著一位孩子的名字:「毓豐~毓豐~你要去哪裡?我們在唱校歌哦~~」就看著那位孩子光著腳丫,奔跑逃離校園,有老師趕緊追上前去。

這位十七歲被診斷為高功能自閉症的男孩,留著一個平頭,頭髮長的時候因為走路的幅度而上上下下擺動,走路總是腳尖落地,走起路來,踮呀踮的。他的名字是,毓豐。

毓豐是一位貼心的孩子;遇到人咳嗽會拍拍你的背,下雨天和你一起撐傘時會摟著你的肩膀靠近雨傘裡面,怕你淋濕;也會把好吃的東西多留兩塊,說回家要帶給姊姊跟妹妹吃。

開始陪伴毓豐的任務

回想起我剛來到海聲不久,就接收到要陪伴毓豐的任務,當下既期待又擔心。因為沒有特殊教育專業背景的我,雖然有團隊的支持,剛開始卻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更沒想到這樣的陪伴成了我的日常。

毓豐說話的時候語句很短、發音短促,需要仔細聽才能聽懂,開始工作前需要到校園大大小小的角落尋找他的蹤跡。下方是第一次陪他做泥塑的作品,我從五年級的課程重新帶領毓豐工作。我請毓豐閉上眼睛,感受從心出發的一股溫暖,這股力量傳遞到手,由外向內形塑的歷程,看似簡單的一個圓球,卻是生命的原型。一開始毓豐做得很快,甚至用搓揉的,很難靜下來工作,很想快速完成。在幾次透過不同的故事帶領,也讓毓豐感受快速工作後的成果跟用心工作後的成果差別,感受兩者力量的不同。在這之後,毓豐能慢下來好好工作,形塑這個圓球,也是在形塑自我。接下來幾天,我們從這個生命的原型,形變成一顆蛋,再從蛋到一隻鳥誕生的過程。

圖|毓豐的泥塑作品─生命原型 圖|泥塑作品─蛋 圖|泥塑作品─鳥

我們每天會有固定一起工作的時間,沒想到看似順利的關係在漸漸轉變中,毓豐逃避、躲藏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我變得天天都要在校園各個角落找他,他看到我開始會轉身逃跑、反抗和無法按照我們日常的節奏工作。有一次我們練習晃板,因為有安全性問題,因此教他一步一步來。當時的他,無法接受我跟體育老師的提醒,該如何預備、上去等動作,堅持自己想做的,甚至把我們推開,然後假裝摔倒躺在地上。我感受到毓豐的情緒,感覺他不高興,躺在地上不願起身,是在平息自己激動的情緒。這樣的日子持續好一陣子,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我到底哪一步做錯了?

藝術史報告後的擁抱

二○二○年的秋季,我陪毓豐一起上藝術史,透過繪畫,一起穿越歷史的洪流,也帶著他一起仿畫。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不常說話,總是透過藝術來交流。

圖|洞穴壁畫─手印 圖|洞穴壁畫─公牛

成果發表之前,帶他練習報告,說清楚想說的話,但都還是能感受到他的情緒,對我並沒有完全開放。報告的那天早上,更嚴重,他幾乎不跟我說話。我跟他說:「早安呀!毓豐,你今天好嗎?」他頭也不抬地拔腿就跑。

那天下午報告,看著他在台上,分享他的仿畫──米羅《小丑的狂歡》,奮力地將他想說的表達清楚,我在台下看了好感動。在大家都結束後,毓豐突然走過來,給我一個擁抱,這個擁抱讓我忍不住流下眼淚。他幫我擦掉眼淚,用他的臉貼著我的臉,毓豐沒有多說什麼,只跟我說了謝謝。我想說,其實該說謝謝的是我,謝謝你,沒有再也不理我;謝謝你,願意給我機會陪伴你。

圖|毓豐仿畫的過程 圖|毓豐仿畫─米羅《小丑的狂歡》
圖|藝術史分享完毓豐給我一個最溫暖的擁抱

從那次之後,我在想我們的關係,是不是抓得太緊,一昧想讓他能更好,且能好好完成一件事情,這種迫切的感覺使他感受到無比的壓力,因此有了想逃避、躲藏和反抗的念頭。這些都在無聲地表示,他需要被信任的空間。

學習信任與等待的過程

我開始轉變了方法,學習信任。

我相信,我們約定好在哪裡見面要一起去工作,時間到了你就會出現。

我相信,只要我突然需要找你,我到那個地方就一定能找到你。

我相信,當你工作後會按照平常的節奏把桌子、地面收拾乾淨,洗好工具並放到正確的位置收好。

我相信,我們說待會見,就真的會再見。

這個信任與等待的過程,讓我想到一部電影《輕聲細語》(The Horse Whisperer)。這是一九九八年的電影,說的是一位很愛騎馬的女孩葛麗絲,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她最好的朋友,葛麗絲與她的愛馬朝聖者身心也受了嚴重的創傷。女孩的母親因緣際會下,找到一位住在蒙大拿州的男子湯姆‧布克,聽說這位男子能與馬交流,就開著車帶著葛麗絲,車後拉著一個貨櫃,帶著朝聖者,到距離好幾千里外的地方找湯姆.布克。但因為葛麗絲受傷的心尚未痊癒,她看著曾經與她有這麼多美好時光的朝聖者變得面目全非,再也無法讓人接近,心裡非常難過。湯姆.布克第一眼看到這匹馬,透過牠的眼睛、顫抖的皮膚、四肢,他不清楚牠究竟經歷了什麼?他答應幫助這匹馬,但條件是葛麗絲也願意一起幫忙。經歷了各種波折,最後葛麗絲再度騎上她最愛的馬,也成功克服了心理障礙,跨出一步。影片中,湯姆.布克其實不止幫忙療癒了馬,連葛麗絲母親、葛麗絲都彼此治癒。

在這部電影中,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畫面是,當朝聖者在訓練過程中因為女孩的母親手機突然響起,而嚇得跑走後,湯姆.布克說:「就讓牠跑吧!」接著他到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遠遠地看到朝聖者,靜靜地走向牠,在離牠一小段距離後停下,慢慢蹲下,就停在那裡,時間從白天漸漸到黃昏,耐心地等待。最後,當朝聖者願意走向湯姆.布克的那一刻,牠開始相信湯姆.布克。而湯姆.布克始終信任牠,相信牠會回來。那種無條件的信任,需要多強大的力量跟勇氣。

圖|電影《The Horse Whisperer》,湯姆.布克在遠處等待朝聖者的一幕

這一幕,讓我好感動。我認為我跟毓豐的關係從分裂漸漸得到一點良好的轉變,就是從我學會信任他開始。一位十七歲的男孩,渴望得到信任,他希望別人相信他已經長大。但通常在他身邊的大人總是因為擔心而不斷地給予提醒,或是抓得太緊。當你學會信任他,就算他今天稍微晚了一點點,也要相信他一定會來。這種信任,對他來說很重要,且他能將事情做得更好。

放手在錯誤中學習與探索

在陶藝工作過程中,我們也經歷了一些磨合。一開始他不願意按照步驟工作,想用自己的方法做。我決定讓他盡情探索,看看這麼做的結果會發生什麼事?

因此才有了一個美麗的意外。因為在做的時候,土層層疊疊包來包去,因此有空氣包在裡面,燒的過程造成破裂。我們一起回顧工作的過程,最後看到這樣的結果,我們也一起努力修飾,使這個原本殘破的狀態圓潤。透過這樣的回顧,我們重新看見工作的歷程,也知道下一次怎麼做會更好。

圖|這場美麗的意外,讓我們看得更清晰

在這之後,毓豐瞭解到當他的土排列的不整齊,不只會讓容器的牆壁厚薄不均,層層包覆的土以及沒有搓好的土條,都容易包進空氣,造成燒製的時候破裂。現在他能確實做到每個該注意的步驟,扎實的工作,讓作品成功率越來越高,品質也越來越好。從前置工具的預備,到確實做好工作,最後也能好好的收拾,將使用過的工具清洗完成、晾乾,放到該放的位置,好好愛惜這些用具。

圖|毓豐專注做陶器的模樣

我們持續進行繪畫練習,透過雕塑作品的素描,用身體的姿態來感受每一個作品。在畫米開朗基羅《囚》的一系列雕像時,我問毓豐:「當你做出這個動作時,你有什麼感覺?」毓豐:「感覺頭擠壓,抬不起來。」(第一張圖)我:「那這一個動作呢?給你感覺怎麼樣?」毓豐:「我感覺想起身。」(第二張圖)我問毓豐:如果要將這四個作品安排一個順序的話,你會想怎麼排?以下就是毓豐排列的順序,一個人從石頭掙脫的過程,以上是毓豐的感受,他也為這些作品寫了一首詩:

石頭裡的人

在石頭裡的時候,

雕刻的人在用腦袋映像,

把石頭做成那一顆蛋的映像,

在做雕刻的時候,

那個人的映像成了大火,

卻快速熄滅掉了,

那個人也變成公仔,

但也還沒成型,

不過有一束小火,

公仔人去了小火身邊,

公仔人拿起了小火並把丟到一個方向去,

小火飛著慢慢成形了一把鑰匙,

鑰匙把公仔人的心打開了,

是心的映像,

公仔人變回了雕刻的人,

他也把石頭弄成了鳳凰蛋。

圖|毓豐寫的手稿詩〈在石頭裡的人〉
圖|順序一:一個頭抬不起來的人 圖|順序二:一個想起身的人
圖|順序三:一個伸懶腰的人 圖|順序四:一個拿著東西起身的人
圖|毓豐受米拉朗基羅《囚》系列作品影響,仿畫原雕刻作品,圖片來源Galleria Dell ’Accademia Di Firenze

透過米開朗基羅這系列雕刻作品,毓豐感受到一個人想從石頭裡掙脫出來。在詩的最後,一顆原本不會飛的蛋,也成了會飛的鳳凰蛋。透過這樣的練習,希望幫助毓豐從語言的束縛、肢體的侷限、或是關在自己的世界中,得到釋放。

真實的看見孩子與自己

信任跟不被束縛,是毓豐現階段需要的。我想分享的是,不害怕遇到關係的抗衡,不排斥關係的磨合,或是面對孩子真實表現情緒的時候,無論是抓狂、反抗、逃避,真實的看見他,看見他也看見自己內在的衝突與掙扎。

我們每天主課程時間一起工作。毓豐很喜歡吃東西,某次工作到一段落,我問毓豐:「你餓不餓?要不要回去吃午茶?」毓豐點點頭便離去,過了幾分鐘後,他回來,指了他放在椅子上的麵包說:「給你吃,麵包。」簡單的一個舉動,一塊麵包,代表了關係的轉化,連結的重新建立。

有時候,我們工作後一起坐在椅子上看著藍藍的天空,聽著蟲鳴鳥叫,一起吃著餅乾。陪伴毓豐的過程中,我很像對著一面鏡子,看見自己,那種想逃離這紛亂的世界,想躲起來,不想說話的狀態。透過陪伴,療癒他也療癒了自己。我們不斷地透過藝術一起工作,不會有太多的對話,但我覺得我們用屬於我們自己的方式在溝通。

陪伴毓豐快兩年的時間裡,我學習跟他相處,也不敢說我真正做了些什麼?真正幫助到他什麼?但我確信的一點是,我們的關係有所轉變,是因為我的轉變,而他願意信任我,讓我們一起更順利的工作。

我想,與其一直在思考能給這些特殊的孩子什麼?不如問問自己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看見本質,透過藝術不斷地陪伴工作,展開療癒的力量。

--

--

台灣華德福教育運動聯盟 T.W.E.F.
台灣華德福教育運動聯盟專刊

【關於台灣華德教育運動聯盟】106年2月由國內十餘所華德福學校/團體所成立,以人智學「自由」、「平等」、「博愛」的三元社會理念與精神為基礎,推展華德福教育運動,以建立健康和諧與善美真之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