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咏
吃書長大
Published in
Apr 9, 2020

《知識變現:微夢想、微行動、微習慣,開啟你的斜槓人生》| 回聲書籤

適合服用:想改掉拖延症的小海豹人類、有目標卻不知從何開始的人、學生或上班族

當舊的模式已被打破,新的模式尚未建立,你更需要新的思維,讓興趣變成一門生意,利用知識價值實現財務、精神和人生自由。

《知識變現》是一本講時間管理、學習的書,我一開始看到書名以為是在講述如何把知識轉換成收益,讀後發現這本書的核心概念是:唯有不斷學習成長,才能使知識變現。

封底的句子「二流大學畢業的Angie 歷經失業、待業、在家育兒……三十歲這一年,一躍成為……她是怎麼做到的呢?」這種充滿矛盾張力的句子,即使知道是故事的包裝手法,還是不免被引起了好奇心,想看別人的人生是怎麼過的。

小胖的主觀評分

  • 內容豐富 🌕🌕🌕🌑🌑
  • 閱讀難度 🌕🌕🌑🌑🌑
  • 嚼後啟發 🌕🌕🌕🌗🌑
  • 必讀程度 🌕🌕🌕🌗🌑
  • 閱讀總時 2hrs

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前半部,作者花了些篇幅講她大學時期到現在的職涯故事,從互聯網工作→管理者→跳槽外商主管→廣告公司營運總監,下班後還是六位數月收的斜槓青年,二十到三十歲這十年的轉變成長過程。

作者透過時間管理、目標設定來平衡多重角色以及自己的人生,把每天的時間分類型並巧妙運用,並創辦時間管理培訓營,身為三分鐘熱度又拖延症的我心生敬佩,又在閱讀的同時替她感到累XD(但作者說她一點也不累,反而覺得很有趣)

本書的主軸:習慣養成 – 時間管理 – 立即行動 – 知識變現 – 斜槓青年

以下分享幾個我打算嘗試的書中觀念。

閱讀筆記

一、時間管理與任務分配

攝影師:Michaela,連結:Pexels
  1. 時間特性 —作者將時間分成以下六類,並對應適合的使用策略(見括弧內)進去
  • 常態時間 —通勤、午休。(穩定:安排固定任務)
  • 動態時間 —變數較大的時間。(B計畫:預備兩個任務以防萬一)
  • 黃金時間 —上下班前後等大段專注的時間,一天約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好。(專注:寫文章或企劃案等需極度專心思考的任務)
  • 碎片時間 —等朋友的時間、排隊時間等。(調校:類似B計畫)
  • 暗時間 —沒有被察覺可以利用的時間。(察覺)
  • 其他時間 —情緒化時間、無所事事、滑手機時間。(夠了:將容易陷入浪費時間循環的app放到手機桌面上不易找到之處)

2. 吃青蛙理論 —將每天的任務分成大小青蛙

  • 大青蛙 —當天一定要處理完的任務,預計花一小時以上。
  • 小青蛙 —幾分鐘至一小時內可以完成的任務,作用為妥善利用碎片時間。

3. 一天計畫安排

STEP1 每天早上或提前一晚找出所有青蛙

STEP2. 準備任務資料 —配合原則「提前準備」。

STEP3. 青蛙分類 —一般而言一天會有一至三隻大青蛙,三至五隻小青蛙。

STEP 4 完成順序 – 早上先完成一至三隻小青蛙,再開始大青蛙,最後以完成剩餘小青蛙作為一天的收尾。

4. 閉鎖式學習法則(搭配碎片時間使用)

比如現在有十五分鐘的時間,用不超過十分鐘來學習,剩下的時間來*總結剛剛學習到的三個重點*。

結合剛剛的時間管理,提前準備工作是建立一份學習資料or任務清單,包含儀式感的休息。

例如:

十五分鐘 —聽一段TED演講的錄音檔、看書籍的一小段內容、想一篇文案的大綱。

十分鐘 —聯繫人際關係中想聯絡感情的人、閱讀之前收藏的網路文章。

五分鐘 —整理當天剩下時間或明天的任務、檢查電子郵件。

三分鐘 —起身喝水上廁所、泡杯咖啡、發呆、偷聽一段一分鐘的Podcast。

題外話,閱讀作者的經歷後,發現閉鎖式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不斷總結、複習,跟學生時期老生常談的讀書方法一樣,除小段時間內總結,一天結束後總結今天學習的,一星期結束後總結這星期學到的,一個月結束後總結整個月,每次總結只要找出印象最深的三個重點即可。

#小筆記

並非所有時間都要被填得滿滿的,不然這樣過一天後很快就會像我回到小海豹模式,主動休息及儀式感也要放入碎片時間內,讓自己的身心維持彈性。

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作者建議的三個步驟:

  • 建立框架 —為不同類型時間找到可以做的事情(學習、休息、小青蛙)
  • 活在當下 —提升利用碎片時間的比例(可以慢慢練習,不需一下改變太多)
  • 規劃未來 —平時多收集時間使用清單(想看的文章、影片、Podcast等)

二、微夢想清單

攝影師:freestocks.org,連結:Pexels

每月列一份微夢想清單,內容可以是一直以來自己想做卻一直沒做的事。

  1. 適合放入的事件類別:
  • 生活中的小確幸 —每天拍一張自己刷牙的照片紀錄之類的。(別笑,我同學真的大學四年每天都拍)
  • 人生的新嘗試 —屬於小步試錯,失敗了也沒什麼損失,成功就當作發現自己多一項優勢。
  • 深入探索一件事 —最好的方法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稍微深入嘗試。
  • 有形和無形的人生整理 —像是趁換季時整理衣櫃(有形)或每天寫下一個感受(無形)
  • 關係昇華 —對很多人而言最難的部份,可以是找天陪家人吃飯、和伴侶抽出時間看一場電影、傳訊息給要好的朋友。
  • 夢想拆分 —將三至五年的大夢想拆成容易執行的小夢想。
  • 習慣強化 —一個月的時間剛好養成一個小習慣

2. 合理制定微夢想清單的方向(擇一或綜合使用)

  • 時間基準 —每天可以抽出多少時間完成微夢想。
  • 事件基準 —每天完成一個,21天就有21個微夢想。
  • 主題中心 —每月確立一個主題,當月微夢想清單圍繞著這個主題,例如本月主題是寫作,清單可以有每日晨間日記、參與一場作家演講等。

3. 制定微夢想清單的兩個途徑

  • 隨時收集靈感 —可能從文章、書籍、電影等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重點是『找到你想要成為的樣子』
  • 榜樣上身法 —在生活周遭、網路上或書籍裡,各種在不同面向使你欣賞的對象,寫一下那些在他們身上想要學習的行為或興趣愛好,仿效時,在物質上量力而為、精神上充分實施。

#小筆記

例如每次想認真複習課堂內容時,會打開youtube上網紅的直播讀書或Vlog。想維持身材時打開健身或營養師的頻道。榜樣上身法對我們這個世代的人來說,找到榜樣不太困難,障礙在於能否持續和他們一樣努力。

此外,榜樣清單也是需要定期更新的,不同階段時心態會不一樣,想追求的樣子也不會永遠相同,製作微夢想清單,我認為還有一個很大的功用是:

追溯自己一段時間內的想法變化,缺乏動力或目標時,回頭看見自己曾經努力過的痕跡。

嚼後心得

這本2018年初版的書,其實在幾年前就在書架上看過它,前陣子頻繁地看到《斜槓青年》、《關於斜槓的五十道難題》等類型的書出現,但當時的心理狀態讓我對這類書籍有點卻步,於是一直到最近才拿起來讀。

如前述,第一章是作者在講述大學至現在的經歷,原本我是想跳過故事,直接閱讀方法的部份,但後來還是耐下性子從頭開始讀。讀到後面方法時,會發現有一部分方法及實例在前面故事的部份已經講過了,甚至故事的部份說明得更詳細,後半的方法章節比較偏向總結式整理。

作者的專長是時間管理,書中大多的內容也是在講時間管理,也有一部分自我成長及心態調整,我覺得作者本身像個教練在督促她自己,閱讀過程中也會不斷被她喊話,如果像我一口氣嗑完整本書,其實到後期會有點疲累,眼神不自覺跳過那些精神喊話。

但這是一本很適合常態擺在書桌前,覺得自己廢到很愧疚的時候,隨性翻開一章來讀,每一章都可以學到一些方法和能量。另外,若和我之前一樣是興趣太多或找不到興趣的人,書中也有介紹如何試錯、建立興趣探索模式等。

雖然讀完後,覺得自己還是很難像作者那樣自律地運用時間,發揮碎片時間的最大效用,但可以在精神上仿效。

有意識地感受時間的流動,有方向地朝著目標踏出小步

攝影師:Fabrizio Verrecchia,連結:Pexels

建議閱讀順序

翻開目錄後,在心中問一個想在這本書得到答案的問題,先在第五、六、七章的小節找找看,心有餘力或想知道更詳細的實踐辦法,再往第一、二章讀作者的自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