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的學習,與其說是建立在選擇,不如說是在拒絕之上

Leo
品牌博物學 Brandiology
6 min readOct 20, 2019

我第一次對於品味這個詞有所理解,是在高三的時候。

高中時代,也許起因於一種假文青做作的性格,有陣子很想讓自己成為個「有品味的人」。還記得大概是2011年,商業週刊邀請了建築師陳瑞憲(誠品早期的御用設計師)來客座主編,以倫敦、紐約、京都、巴黎為題出了四本《alive品味書》,內容討論了像是懷石料理、牛仔褲和英倫龐克這類影響人類文化至今的關鍵轉折,陳瑞憲開宗明義便表明:品味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學習的。這個觀念深深震撼我。

但即便買了雜誌,回來津津有味地瀏覽過一輪,但實際上好像也沒啥長進,那時只覺得所謂的品味,就是花很多錢,去旅行、吃高級料理、買名牌設計師的行為嗎?便覺意興闌珊、擱置不管了。

沒想到真正讓我理解到品味是什麼,卻是在高三的寒假,和損友奕翔、老弟去中橫健行隊的經歷。

*

中橫健行隊,是早年救國團舉辦給青少年的健行穿越中橫公路的活動,停辦多年,那時我偶然看見了復辦的消息,跟拉著老弟和奕翔去了,活動本身非常好玩,夥伴們也非常有趣,許多都有聯繫至今,但讓我理解何謂品味的,卻是其中一位奇怪的阿姨。

這位阿姨現在回想,大約有三十多歲,相比我們這些小朋友是年長的多了,自稱Amanda,獨自報名參加也是罕見,但精力充沛,步速飛快,常常在我們休息時不斷嚷嚷:「欸年輕人,怎麼走一下就停啦?」、「要休息到什麼時候?」,急躁的模樣時不時讓領隊還得安撫她,引起了不少人的尷尬甚至反感。

當時我和友人奕翔,作為屁孩,自然就時不時在背後揶揄這位阿姨,覺得這個阿姨怎麼這麼奇怪,甚至有時候還會故意上前調侃她,但阿姨也不以為意,似乎挺享受這段健行。

直到忘了第幾天晚上,奕翔突然跟我說:

「那個Amanda,我跟她小聊了一下,她不是普通人欸,她說她是專門的外聘業務顧問,是幫各大電子科技業到世界各地去喬大單的,不只英文很好,還會講德文。」

然後他莞爾地笑說:「還好我們沒有在背後用英文罵她。」

那時起就引起了我對這位阿姨極大的好奇,但可惜後來行程接近尾聲,也沒什麼機會跟她好好交流,健行隊伍歡樂地來到最後的花蓮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然後隔天我們便走下山,到花蓮學苑吃慶功宴。

慶功宴上大家當然都非常開心,互相交換聯繫方式、拍照,合菜吃得豐盛,甚至每桌還有兩瓶葡萄酒,氣氛熱絡,但這時我注意到,只有那位阿姨對眼前顯得意興闌珊,絲毫沒有完成了健行的慶功之感,一反精力旺盛的常態,默默微笑地倒著葡萄酒喝。

我想起奕翔說的,便過去搭話,説:「嘿Amanda,你怎麼都沒什麼吃呀,這個干貝很好吃耶。」

沒想到她看來疲累地笑笑,慵懶地說:「這干貝,不新鮮呀。」

「翠綠帶子,不夠新鮮所以才用大量澱粉勾芡,這個蝦子也是,新鮮的蝦子吃起來才不會粉粉的,肉質鬆散,這是冷凍過久的關係。整桌菜沒啥好吃的,我就沒什麼興趣了。」

當下的我大為震驚,感到不可思議,因為我覺得很好吃啊,有干貝吃不好嗎?好像我跟她吃的不是同一桌飯菜似的,這時,我突然覺得自己說這桌菜很好吃是有點可笑的事情,為什麼我會吃不出區區的干貝新不新鮮呢?

「本來呀我參加中橫健行隊,就是因為以前年輕時參加過,想來回味一下,現在走完了就好啦,吃飯倒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

說完,Amanda笑著倒了葡萄酒喝,似乎感覺有些落寞,然後便回到房間裡早早休息去了。

*

水野學曾說,品味是建立在知識上,但其實只有知識是不足的。品味是知識與經驗篩選後的總結,是對於每個細節纖毫的體察。

為什麼我吃不出干貝或蝦子的新鮮?
因為顯然,我沒有對吃過的新鮮的蝦子留下印象。

為什麼我看了陳瑞憲編輯過的《alive品味書》卻依然沒辦法立刻有品味?很簡單,因為我對於這些名詞的概念僅只於平面的閱讀,品味需要經驗,沒去過倫敦的人又怎麼可能對倫敦的品味有所理解?

如今我已經非常明白,為什麼要我們出來考察,因為那就像我過去也會給自己出作業一樣:如果不曾見識過好東西,你是做不出好東西的,因為你看不見細節,那實際經驗上的差距是無從彌補的。

其實品味並不是那麼艱難的事情,關鍵只是在有沒有用心體會而已,當你越花心思去鑽研和理解一項事物,你就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品味,當你專注於街頭小吃,你便擁有了小吃的品味;當你關注雜誌,你便有雜誌的品味,所以我們說某人對什麼很有品味,那與其說是建立在某人選擇了什麼東西,不如說是建立在他拒絕了什麼之上。

品味的本質,是當某個人終於決定,他不要再用一種無所謂、隨便的眼光去對待事物,譬如咖啡、電影、書籍、衣物、旅行,以及生活。

而為何品味似乎那麼難以建立,其實便源自於人們多數並沒有在好好過生活。

那並不是很表面的形式,像説自己是個foodie,名單拿出來全是米其林,卻說不出一家好吃的街邊小店;或說自己對音樂很有品味,結果都照著每週發燒排行榜聽歌,為什麼很多有錢的土豪照樣住四季、安縵、喜來登吃米其林拿Coach,我們還是只會用土豪稱呼他,因為他沒有選擇這個東西的理由,他只是照著形式做來妝點自己罷了。

為什麼追求品味,那並不是為了什麼假掰做作,是因為人追求品味,其實相當於建立一種自我的認同,每個人都在嚮往建立更好的生活,憧憬美好的事物,回歸到品牌來談,那就相當於去塑造一種價值觀,就像很多人會寧願走遠一點去全家也不想去7–11,是同一個道理。

拒絕什麼,並為了什麼而選擇,這就是細節。

七年後,我在北京的四季飯店吃早餐時,望著琳瑯滿目的buffet,突然想起了這件事,我想這或許是我人生中,對於與他人細節理解之差異最初的時刻。然後每當想起這樣微小的契機之際,我都覺得,或許此時此刻在這裡做著品牌相關的工作,或許多多少少有種命定的意味吧?

1020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請拍手和追蹤我的 Medium,我將會每週更新,分享更多最新潮的品牌與設計資訊:)

--

--

Leo
品牌博物學 Brandiology

張毓中 Leo,現任北京暖山生活市場總監,曾任G.D.Partner Brand北京及第品牌諮詢品牌顧問,初日美學製造所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