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養小童成大同》譯者心底 話(一):帶來意想不到的震撼

EDiversity
《善養小童成大同》
4 min readSep 21, 2017

--

文:Kriss

自從大學畢業後,我當了將近十年的譯者。十年間我翻譯過很多不同種類的文本,即使曾經遇過令人頭痛的內容,卻沒有一次像這本書帶給我如此震撼的經歷:我幾乎完全下不了筆。

我拖了很久才開始動工,但大多數時間都覺得身體疲倦得很,有時候甚至一天睡到晚。奇怪的是我從來沒試過這樣,就算是醒著的時候,我最多是對著電腦屏幕發呆,或是處理其他工作,總之就是下意識千方百計逃避這本書,同時心裡卻一直痛罵自己是懶惰鬼,矛盾得很,痛苦非常。那時覺得自己猶如處於濃霧之中,心裡有些無以名狀的感覺,反正說不出來,索性不去理會。

剛好那時正在上一些身心靈的課程,濃霧稍為轉薄,我開始​意識到自己這種逃避模式源於心底的恐懼。恐懼什麼呢?這是個深入探索自己的入口,過程猶如「剝洋蔥」,一層層剝開,慢慢重新接觸過去的自己。一開始,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的恐懼來自對「生兒育女」的不安。事實上,我自己這一兩年來經常為了生育孩子的事情感到巨大的壓力,猶如泰山壓頂。

「生孩子?我能擺脫上一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快樂成長嗎?孩子生於這個世代真的好嗎?我會否只是為他們帶來痛苦呢?假如看了這本書後,我仍然一塌糊塗,那如何是好?」這些自我懷疑的對話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彷彿有小魔鬼在我耳邊細語。

後來我與這份恐懼共處,接納了自己的情緒。原以為這樣我就能衝破心魔,但很快我發現自己的狀態「不升反跌」,跌入更深層的恐懼之中。

我想起自己在初讀這本書的時候,經常不自覺看得淚流滿面,喃喃自語:「我小時候就是這樣呀,怪不得現在我會有這種習性。」我恐懼的也許不是這本書,而是這本書的內容勾起了我童年回憶,觸碰了多年來沒有處理的很多大大小小的創傷,一時間難以消化。說來有些諷刺,當初我就是因為這份觸動才答應幫忙翻譯,最後卻拖了自己後腿。

與自己的過去修和是一個漫長的歷程,到頭來在恐懼的深處,我發現了我父母的身影。我一方面很抗拒父母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我對父母其實非常忠誠。我強烈覺得如果我接受了新的教養方式,就等於否定父母,甚至背叛父母,簡直是大逆不道!畢竟沒有他們的努力,我也走不到今天,我感恩都來不及,怎能否定他們呢?而且否定他們,豈不是等於完全否定我自己的價值?

這三個層次的恐懼一直在我內心翻騰,一點一點地奪走我的力量,使我呆在原地,動彈不得。那份恐懼深不見底,即使到現在這一刻,回想起來我還是有點「起雞皮」的感覺。

恐懼感湧現的時候,我往往只懂得抗拒,向恐懼感說「不」,殊不知這樣反而令恐懼更壯大,在濃霧之中化為高山,擋在我面前。當我終於省悟,選擇承認這份恐懼,反而生出了勇氣,才能撥開大霧踏出一步,看清楚恐懼的真面目-原來只是一塊絆腳石。

當恐懼縮小的時候,我又能重新看到這本書的重要價值。上一代父母沒有我們這份福氣,沒有途徑學習成為父母,只能沿用前人留下來的方式來教養自己的孩子,這是華人社會常見的模式。把這本書翻譯為中文,就是要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可以有更多選擇,從以往行不通的方式中汲取教訓,跟隨歷史的巨輪,通過讓孩子快樂成長的教養法來為將來的世代創造更美好的太平盛世。這麼一來,像我這種因為恐懼感作祟而逃避工作的人就會大幅減少了吧?(笑)

在此特別多謝我的良師益友Jeff,在你的開導、鼓勵和「鞭策」下,我總算完成了任務。另外我衷心感激找我翻譯的Karen,你的耐心等候和體諒令我有時間沉澱,也容許我成長。

最後想公開多謝我的爸爸、媽媽和哥哥。你們排除萬難,全心全意的保護我、照顧我、養育我,讓我在安全的環境成長。以前我不懂得感恩,把焦點放在自己的缺失和不足;現在我理解到時代的限制,感激你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感受到你們滿滿的愛,謝謝你們,我愛你們。

預購: https://goo.gl/Ke3JUA
譯書緣起 : https://youtu.be/x0MomS8d0SY

--

--

EDiversity
《善養小童成大同》

A parent-initiated NGO promoting diversity and choice in education in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