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文化圖鑑、資生堂、摩登

散發文藝香氣的經典山茶花:資生堂 — — 作為引動潮流與時尚的擬態動詞

林廷璋 Ryan Lin
圈外 Out of
Published in
5 min readSep 23, 2020

--

日本從明治維新起,再到大正時期,「時尚」的概念隨著 — — 穿衣的人,從歐洲巴黎飄洋過海,遠渡至東洋,不僅僅是與日本傳統的服飾有了摩擦,更與日人原有的美學思想與感受方式,在許多層面上都產生不少的衝撞。大正時期流行的的「時尚」,除了融合繪畫、音樂、甚至還有文學,它們相互之間的重疊與影響,為時下帶來十分新穎的設計概念,並表現在商品的包裝、產品攝影、以及在當時就已相當完整的企業識別等,知名的日系品牌「資生堂」,從戰前以來致力於「品牌化」,更把所有象徵歐洲潮流的流行元素,藉由不同的產品或媒介,像是雜誌、廣告,來傳達給消費者。

1920 年左右,在那個「性別平等」的觀念尚未普及之時,美容諮詢、化妝保養等觀念或習慣,看似還未真正與一般男士的生活搭上關係,但即使是日本的男性也曾因為流行的風氣與氛圍,不免在內心有過許多的掙扎,當然也有不在乎外人眼光,不把塗抹保養品的行動視為是「化妝」的一種 — — 「擦上美白的雙養乳液,在頭髮抹上弗洛琳」 — — 週末休閒度假時,簡單的旅行組內,已經可以預見未來品味的一種養成。

「遮耳捲髮」作為時代尖端的表現記號

自古以來,日本女性在服裝、妝容的打扮上就歷經過多次的進化,從《源氏物語》中披著烏黑長髮、擁有雪白細嫩肌膚的貴族女子,再到江戶時期,女性髮型的發展更盛,成為象徵階級身份的一種符號,就連「結髮師」此種特殊的職業也隨之而生。在短髮的概念被普偏理解以前,非大城市的市鎮中,甚至有人是一年才洗一次頭髮,還得時常抹上大量的髮油,因為她們深信,「洗髮」會使頭髮受到損傷。這與會上高級沙龍,針對頭皮進行檢測,加上適度的深度清潔,並搭配護髮按摩的現代女性完全不同。

從 1920 年代開始,歐洲流行的「遮耳捲髮」風潮也逐漸席捲日本,年輕的女性之間,開始以「遮耳捲髮」的髮型來打破陳舊的習慣。也有更前衛的作法,運用「空氣毛氈」的造型,乍看之下是偽裝成的短髮造型,實際上卻是維持原來的長度;過去,她們的髮型必須搭配和服梳成固定的樣式,但同一時間,歐美的女性在日常就早已習慣短髮的裝扮:因為短髮與日式的和服並不搭,以至於無法流行起來。大和女子接受來自西方外在的流行資訊,以及對身體內在意識的新觀念,並逐步表現到服裝的選擇,以及搭配的髮式和妝容的變化。這些看來像是覺醒的過程,每個行為都象徵著她們的決心和勇氣。

「……….髮型也成為檢測對方是否為近代思想理解者的石蕊試紙,備受矚目。…….」(註)小時候,母親每逢出席重要的場合或喜宴時,總會在當天下午先到附近熟識的美容院去「做頭髮」,過程中不做多餘的修剪,而是會在清洗、吹乾頭髮之後,塗抹上一些髮品並吹整造型,免不了的就是最後的定型噴霧,已經燙過稍微有捲度的髮絲,就會從扁塌如深黑色的海草,慢慢變成蓬鬆彎曲的時髦模樣。即使是現在,我們還能在台北捷運上,偶遇那些模仿韓國女性,在瀏海上著捲子出門的女學生們——流行就像生物一樣,不會一成不變的靜止停滯。(註)

從服裝配件到步伐,帶有摩登的聲響和近代的節奏

1920 年代,歐美時下的流行固然在日本掀起炫風,作為引入潮流的時尚品牌「資生堂」,經歷關東大地震後,品牌的靈魂:設計部的人事也起了不同的變化。福原信三社長延攬畫家高木長葉擔任設計部部長,然而要把所有「外來的」元素全部放到日本人的身上,其實是不太合宜的。大和女子論身形、身高和五官輪廓等條件,其實與外國一般的女性或模特兒是截然不同的,這些差異不僅顯露在衣著、髮型的長度上,甚至是衣服的色系、花樣等,都必須對應到不同人種膚色、髮色等差異性去調整。

當高木初期上任時,在《資生堂月報》中陸續發表過數篇談論女性應該如何去「認知」及「理解」自身生理條件的優點,並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摩登美感。他在〈手套〉提到,「手套,作為女性的服飾之一,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註),手套的長短得以不讓手臂過於顯露,與服裝相互搭配,手套的樣式、質感,甚至是戴上手套的動作,都可以視為是一種美的表現,更與十根手指演繹出近似一種「近代感觸的音律」,美感的體現並不僅止於視覺。

此外,身處女性文化與美的意識有著巨大改變的當下,從傳統美術轉向廣告美術的高木長葉,在他擔任資生堂設計部長的期間,來回東京與大阪之間,中途也多次到歐洲考察取經,他所觀察跟見證到的,不光是外貿或服裝上的「變動」,漫步在不同的城市街頭時,內在所受到的衝擊與感受,讓他更關注到女性足下的「節奏」。他在〈足之美〉中表示,無論是身穿和服,搭配著鮮豔大花圖樣的和服下擺,或是一身西洋服裝,短裙時穿著絲襪的大和女子,在她們雙腳邁出的「步伐」之間,他看見「近代女性的特質」。

小至皮膚大至全身的保養觀念,抑或是上妝得選色與配件的搭配,大和女子一邊順從海外的流行作為穿搭的範本,另一方面又必須在西洋與東方之間找到平衡。無論選擇西洋或是日式,找到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裝扮,才是——新時代中摩登時尚的女性才擁有的力量。

註:和田博文。(2017年)《資生堂的文化裝置:引發時尚革命的美學教主》,臺北市:蔚藍文化出版社。

參考資料

--

--

林廷璋 Ryan Lin
圈外 Out of

私設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文藝月刊《圈外》總編|Podcaster「R 星球頻道」| 熱愛各種形式的閱讀,偶爾寫詩,偶爾寫文。相信文字的力量,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