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外人物:文 / 林廷璋;攝影 / Oliver

靈感擷取自生命積累的經驗,揉合光與自然中的設計元素 — — 專訪服裝設計師汪俐伶

林廷璋 Ryan Lin
圈外 Out of
Published in
Oct 30, 2020

--

來到麗晶精品的地下二樓,沿著走道兩側望去的,全是來自歐美的時尚品牌,在西方的奢華與絢爛之中,唯有一家精巧結合中、西方的思想與美學,彷彿走入當代水墨的山水之間,這是新銳設計師汪俐伶的同名品牌「Wangliling」的首間概念門市,同時也是開幕三十年來,首個進駐麗晶精品的台灣品牌。似山水輪廓的流線型展架,陳列的每處細節彷彿再現庭園之山水、溪谷中靈石,帶出設計中的律動表現,黑、灰再,配上白和紫的色系交錯,與不規則的彎曲燈管,讓空間的視覺更具魅力,而身穿一襲黑色輕鬆衣裝,腳踩潮牌運動鞋的設計師現身於前。

關於設計的「因」與「果」

談到最早對「設計」有感的記憶或印象,汪俐伶說,「相較於一般女孩,我的個性比較男孩子氣,平常就跟兩個弟弟玩在一起。」曾把手上三個芭比娃娃全部拆解的她,反倒是被「無敵鐵金剛」上頭的亮面材質,及其充滿複雜結構的機械細節給吸引。「如今回想起來,好像所有的東西都是有關聯,從那時候開始,就一直留存在腦海裡,對自己的設計之路也產生間接的影響」。

「小的時候有學畫畫,有段時間不管去到哪個城市,都會隨手把眼前所見的城市樣貌畫下來」,另外她以前陪著阿嬤上老人大學,間接接觸到不同的媒材或藝術創作,像是書法、國畫等,在等待下課與陪伴的過程中跟著練習;過去曾跟家人到過許多國家旅行,期間透過視覺等感官「記住」的各種風景,很自然地轉化並留存在她的腦海中,如同儲存在潛意識裡的「素材」,將這些種種的學習與經驗慢慢地彙整、堆疊在一起,間接地領著她走向服裝設計的領域。

從大膽的穿搭嘗試,到揉合東西方元素

關於「穿搭」,汪俐伶說自己在不同的時期的穿衣風格是非常不同的。她從很早就開始,收集一些設計有趣的衣服,特別是在英國念書的那段期間,基本上是不買新的衣服,反倒是買了許多有趣、古怪的古著或配件 ,然後再混搭一些新的單品。創業之後,花比較多的時間在品牌的經營上,出門前對於衣服的挑選,希望盡量能越有效率越好。特別是在品牌成立後,常會需要出席一些特別的場合,當大家都以為她只穿黑金色系衣服時,她反而就挑粉紅或其他亮色系,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壓箱寶」來穿,「螢光粉紅應該是我最喜歡的顏色。剛從英國回來台灣時,平時盡量不會穿得太誇張,但還是有黑色配螢光色的穿著」。

今年適逢生肖需安太歲的康子年,汪俐伶帶著「寧可信其有」的想法,聽從當下廟方所給予的建議,巧妙地將會帶來好運的動物圖案,應用到生肖系列的衣服設計上。至於大家常問她,「中西合璧的想法是如何來的?」,她回答,這些其實都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就像有人會參考星座、八字,或者是其他的年度運勢,但要如何將這些融合得很自然,則是非常需要有邏輯的思考。她笑說,今年本該會是充滿動盪及挑戰的一年,自己比其他人要來得順遂一些,甚至還有些預料之外的合作。

歷經紐約時裝周的洗禮之後,汪俐伶坦言「我是真的很幸運,因為一些緣分跟機遇,得以順利能站到國際舞台上。若你不熟悉這個市場或人脈,真心建議不要輕易去嘗試。去過之後,你才知道做完一場服裝秀實際上的成本有多少,而走完一場秀後,接著要面對的是生產與國際貿易該如何完成」,所以她定下停損點,在大膽嘗試過後,回到國內深耕發展品牌。

夜晚的「課外活動」為她自己的設計之路注入了光

無論有沒有背景或資源,要打造一個「台灣品牌」並非易事,作為品牌的設計師,不光是設計要夠出色,產品還要能進到通路,甚至得讓完全不認識你的人穿上你的品牌。汪俐伶說「設計師,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的」,這句話並非帶有任何批評的語氣,更多是來自她的體悟與經驗所給出的建議。門市開立之前,她帶著員工做快閃店,模擬開店後可能會有的各種情況與挑戰,都為了做好開店準備,甚至是品牌常會忽略的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 因為一但創業之後,「才華」大概只會佔其中的 10% 而已。

從學生時期開始,包括大學的畢製及新人獎的作品,「科技」早已結合到她的設計中,像是專為登山遇難的人所設計的多功能背包,拉開後可變成帳篷,透過上面設置的太陽能跟 LED 燈,是能在危急時保護遇難者直到獲救。在英國倫敦的聖馬丁學院研究未來材質,該科系所想探究的並非是五年、十年後,而是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後人類要穿的面料材質。

在她作品中經常出現的符號:「光」,以及其他擷取自大自然中的,例如風、雷、水、霧等元素,汪俐伶笑著說,那是她在大二時,參與一連串的迎新活動而有的靈感,因為當時除了有校內的派對,還有許多夜晚才有的「課外活動」,在燈光昏暗的夜店之中,摸黑要找到廁所跟補妝實在太過困難,於是她跟同學一起設計了一個鏡面的包包,左右兩邊還鑲有一顆顆會發亮的 LED 燈,不僅讓他們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也在老師的建議之下,朝著「光」去發展設計。

自認對小朋友很有一套的汪俐伶,把生肖系列當作契機,陸續推出童裝及親子裝系列,她認為學校所受的美學教育仍然有限,無論將來是否要從事設計,透過「小小設計師體驗營」來訓練孩子們的觀察力與想像力,盡可能接觸更多的東西或刺激,那些留在腦中的印象,多少都會對他們的未來帶來一些助力。在後疫情的推波助瀾下,無論是跟科技結合的面料,或是 3D 列印量身打造的衣物,看似科幻電影中的服裝,事實上很可能會實現,汪俐伶相信:「『時尚』在接下來幾年還會有更多有趣、可以發揮的空間。」

--

--

林廷璋 Ryan Lin
圈外 Out of

私設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文藝月刊《圈外》總編|Podcaster「R 星球頻道」| 熱愛各種形式的閱讀,偶爾寫詩,偶爾寫文。相信文字的力量,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