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人到底有沒有共通的特質?

Photo by John Cameron on Unsplash

最近跟地科圈外(或是半隻腳踏入地科圈內?)的同事聊天,聊到某個主題上時,對方有感而發:「我真的比較喜歡跟地科人共事,因為他們有些性格讓我覺得很合得來。」這話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不禁問他:「哦,是怎麼樣的性格?」

「嗯…像是對自然與戶外活動的喜愛,比較沒那麼汲汲營營之類的吧。」

「喔喔,有趣,」我說。自己倒是沒有強烈感覺說身邊的地科人都會帶給我這樣子的氣氛。

聊完後試著 Google 了一下,發現地科人似乎具有一些集體印象,而且有時候連地科人自己也這麼覺得。《Geostory 地球科學科普平台》列出了十個為什麼地科人會是理想伴侶的理由,其中提到了地科人可能具有的人格特質,像是方向感好、野外經驗豐富、親和力高等等。在《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上也可以找到一些地科人錄的、介紹地球科學職涯發展的影片,其中還有不少也提到了這些集體印象,跟上面大同小異,例如熱愛大自然、觀察力敏銳,還有體力好

這些印象是真的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以上所有的描述在我地科圈朋友內幾乎都可以找到反例。沒出過野外的地科人、會迷路的地科人、看起來很嚴肅的地科人、熱衷於投資與賺錢的地科人…都是真實存在的。

不管地科人是否普遍呈現出上述的特質,這些描述讓我在意的地方是:傳達出的訊息可以被解讀成「因為有著這些特質所以才選擇地科來發展職涯」或是「專業訓練讓地科人的這些人格特質突顯了出來」。前者讓我很擔心,因為這些「印象」有可能會透過各種方式散播到對地科職涯有興趣的人身上,如果這些人評估自己沒有這些特質,那麼可能會降低他們探索地科職涯的意願,間接影響了地科人的多樣性,長期下來還可能加深這種刻板印象,鞏固地科界內「性格不平等」的情況。

但如果是後者就很有趣了。可以理解專業訓練可能會讓地科人呈現出一種共通的外在形象,但我懷疑這種形象會包含像是「體力好」或是「野外經驗豐富」這種對於身體強度或是過往經驗的描述,畢竟並不是所有地科人做的事情都需要出野外。個人覺得如果硬要說,只有兩個形象我會大致同意:

  1. 不排斥進行戶外活動。地科社群內存在不少戶外活動的機會,像是附有野外調查的課程、暑期學校、實驗室徵人野外打工、系學會規劃的出遊行程(可能跟地科有關,也可能無關)等等都是很熟悉的形式。因為吸收相關資訊的機會多,可以合理推測地科人大體上不會因為不了解就排斥戶外活動。
  2. 善於討論政治議題。地科領域中包含許多公眾感興趣到會進行激烈爭論的議題,不乏在媒體上看到地科人出現在討論環境變遷、資源與能源、汙染、自然災害等等的場合。不管在教育場域中有沒有提供相關的訓練,地科人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不免會聊到這些議題,有很大的機會積累許多真槍實彈的互動(地科人們,你們之中有多少人曾經跟人討論過全球暖化是否存在的問題?),最終主動或被動地學習到相關的溝通技巧。

總歸一句:如果地科人真有共同特質,那可能是受專業訓練後顯露出的外在形象。這些特質不太可能是地科人本來的性格,更不是具有這些特質的人才能走上地科之路。

讓我們使地球科學真正成為吸引所有人深究的領域。

--

--

Whyjay Zheng 鄭懷傑
地科人之眼

Postdoc at UC Berkeley Statistics, working on geoscience stuff: 🛰🌏❄🧊🌋🪐. Also loves 🏂🏕. Views = my own. | UC Berkeley 博士後研究,前面的 emojis 大致呈現我的興趣。觀點僅代表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