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ian Abbot 事件、DEI 價值觀與言論自由

這裡來講講去年(2021)九月發生在美國地科圈內的一件大事,也是讓我決定在 Medium 上寫作的一部份契機。

Photo by palesa on Unsplash

Dorian Abbot 是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系的副教授,做的是氣候模擬、系外行星適居帶等研究。除了研究之外,他也關心在學術圈內觀察到的結構性問題。他從 2020 年開始透過文章、影片等等方式批評美國高等教育與師資招募時考量的 DEI 價值觀。

DEI 是什麼?這個新興詞彙是多元(diversity)、平等(equality)、包容(inclusiveness)三詞的首字縮寫。在美國的各種社經圈內部,社群成員的組成常常跟美國總人口的組成有很大差別,地科圈也不例外。舉例來說,在美國得到地科博士學位的人口中白人所佔的比例比全美國人口中白人所佔的比例要高得多,而且過去四十年來這個現象完全沒有改善。或許不用上述的連結來告訴你,只要親自走一遭 AGU 大會,你就可以了解美國地科圈中族裔比例的差異是多麼懸殊。為了打破這種結構性的不平等,許多公、私家機構在招生、徵才時都會標榜自己有 DEI 的價值觀(像是這樣),在收人的時候把應募者的族裔、性別、社經地位等等背景考量進去,然後決定要收誰。

這股風氣約在兩、三年前吹進美國地球科學界。Abbot 看到了這個現象,深感憂心,認為招生時採用 DEI 價值觀會破壞招生制度的公平性,應該要採用另一套稱之為 MFE (merit, fairness, and equality) 的方法,也就是說只看個人優點與表現來決定要不要錄用某位人才,具體的說明可以看他在 2021 年八月與 Ivan Marinovic 發在《Newsweek》上的評論

Abbot 的觀點顯然不容於 DEI 倡導者的眼裡。對這些人來說,Abbot 之前針對 DEI 價值觀的評論已經對地科界的少數族群造成傷害,不僅無法打破既存的結構性不平等,更會讓地科人面臨仇恨言論的風險增加。

Abbot 提倡的 MFE 到底有什麼問題?雖然名字聽起來很炫,不過 MFE 的本質就是把「形式平等」(或是古早以前使用的「齊頭式平等」)這個術語換句話說而已。把大家都放在相同的立足點競爭,會對社群中掌握比較多資源的優勢族群較有利,如果這些人有比較高的機會成為贏家拿取資源,那麼既存的結構性不平等只會一代代被複製下去。你或許會覺得很驚訝,形式平等的概念與潛在缺陷早早在台灣國高中的公民教育中就可見到(或許要感謝孫中山的《民權主義》?),而在美國,一個地球物理的副教授正在使用形式平等來攻擊 DEI 的價值觀。

在 2020 年一月,Abbot 被麻省理工學院(MIT)邀請來 2021 年的 Carlson 講座演講,這是開放給社會大眾參加的科普講座,Abbot 十月預計要講的題目是「Climate and the potential for life on other planets」。2021 年九月時演講資訊一出,立刻引起地科界內部分 DEI 倡導人士的高度注意。可能是認為讓持有這種觀念的人發表科學演講會增加「形式平等」的招生形式在地科界被採納的機會,又或者只是單純看 Abbot 不順眼,在 2021 年九月底,推特上開始出現推文抨擊 MIT,說請 Abbot 來演講牴觸了 MIT 的核心價值觀。部分批評者還具有 MIT 的教職員、學生或校友身分,甚至說出對自己身為 MIT 的社群一份子感到羞恥之類的激動言論。據 MIT 教務長的說法,有校內人員更直接收到了校外人士寄來的辱罵信函。為了迴避這些爭議,MIT 決定取消這場學術演講,這時離 Abbot 接到邀請函已經過了一年八個月左右。

MIT 的取消公告一出,竟引來另一波的爭議。部分言論自由的倡議者認為這件事已逾越了紅線,是持有 DEI 意識形態的人想把持有其他想法的人噤聲的警訊。他們的論點大致如下:「Abbot 是進行科學演講,怎麼可以因為他表達了完全不相干的價值觀就封殺他表達科學論點的權利?」不過 MIT 的決定覆水難收,因此有些人開始試著重新邀請 Abbot 看能不能把這場演講給補回來。我現在待的加州柏克萊大學的 David Romps 是其中一個,他原本是柏克萊大氣科學中心的主任,但是沒想到他把邀請 Abbot 來演講的計畫講給中心同仁聽的時候,遭遇到了未曾想像的阻礙,最後認清了自己與其他同仁價值觀的不同,因此辭職以明志。

只靠地科社群,看似處理不了這個燙手山芋,畢竟大概沒有系所想成為繼 MIT 之後下一個被抨擊的目標。最後,Dorian Abbot 受到在普林斯頓大學法學與公共事務學程任教的 Robert George 教授邀請,在原定的 10 月 21 日演講時間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原本應該要在 MIT 發表的演講,總共吸引三千多人到場觀看,演講的錄影在此

Abbot 處在這一連串風暴的中心點,他是怎麼看待這整件事的?以下段落摘錄自《紐約時報》對他的訪談,以及事件發生後他親上火線,發的一篇部落格格文:

一旦囿於意識形態,我們就沒辦法做好科學…覺醒意識形態(註:woke idealogy,通常是指對於社會上的歧視與不公的現象,帶有左派色彩的見解)本質上就是極權主義,它嘗試把整個人類的存在放入一個狹窄的意識形態框架內,然後再把所有不同意這個框架的人給噤聲。

哇喔,令我大開眼界。推崇形式平等的人的價值觀果然用我的腦袋很難想像。

Dorian Abbot 被取消演講的事件把幾個地科界的重要議題串連在一起:地科社群的結構不平等、DEI 價值觀、言論自由之於科學的重要性,以及研究者的意識形態會對研究計畫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其中有太多值得探討的地方了,希望有機會在未來能以更多《地科人之眼》的文章與社群分享自身或他人的觀點。

--

--

Whyjay Zheng 鄭懷傑
地科人之眼

Postdoc at UC Berkeley Statistics, working on geoscience stuff: 🛰🌏❄🧊🌋🪐. Also loves 🏂🏕. Views = my own. | UC Berkeley 博士後研究,前面的 emojis 大致呈現我的興趣。觀點僅代表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