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源流考(二):五行相剋同五德終始說

五經無雙
城主文史雜談
Published in
Mar 28, 2024

上一篇文章講到五行最初係無相生相剋嘅次序,相生相剋係戰國同漢朝後起嘅學說。今日講下五行相剋,現存文獻最早提到五行相剋嘅係戰國時代嘅鄒衍。鄒衍係周游列國嘅學者,受到各國君主嘅尊敬,司馬遷話佢「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豈與仲尼菜色陳蔡,孟軻困於齊梁同乎哉!」不過佢都有運滯嘅時候,《文選注》引《淮南子》話:

鄒衍盡忠於燕惠王,惠王信譖而繫之,鄒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也。

呢個淒美動人嘅故仔應該係後來六月飛霜嘅原型,只係大家未必知呢個故事主角係乜水。言歸正傳,鄒衍提出嘅學說,最主要就係五德終始說。所謂五德終始說,就係每一個朝代都屬於五行某一元素,後一個朝代嘅五行係剋前一個朝代嘅五行。《文選注》引劉歆《七略》話:

鄒子有終始五德,從所不勝,木德繼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

鄒衍五德終始以土為首,木剋土,所以木德排喺土德後面,如此類推,咁就係「從所不勝」。但係大家要留意,鄒衍提出嘅,唔係單純五行元素嘅相剋,五行係要配上朝代先有「德」,所以引文係講「木德」等等,而唔係單單一個木字。鄒衍心目中嘅古代朝代更迭係咁嘅:

五德從所不勝,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文選注》引《鄒子》)

鄒子心目中嘅古史係以虞朝為首,之後就係夏商周。因為佢係戰國時代人,周朝仲未完,所以排到「周火」就無啦。我地可以簡單列表如下:

而《呂氏春秋.應同》亦有提出五德終始,但係比以上引文詳細得多,除左五行同相應嘅朝代,仲有當時見到嘅祥瑞,去解每個朝代點解配咁嘅德行。我地可以簡單列表如下:

無論係鄒衍定係《呂氏春秋.應同》提出嘅五德終始理論,都係少左水德。學者王夢鷗喺《鄒衍遺說考》指出,鄒衍提出嘅五行相剋係有政治色彩。鄒衍係燕昭王嘅老師,佢為咗鼓吹燕昭王及早稱帝,所以創造咗呢一套學說。燕國喺北面,北屬水,所以鄒衍提出嘅五行相剋次序,終結於水。到底呢套學說係咪為咗燕王稱帝而創造?我唔敢肯定,但係可以肯定嘅係,秦朝係第一個接受朝受五德終始說嘅朝代。《史記》話:

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曰德水,以為水德之始。

十月屬亥,亥屬水,所以用十月做歲首。一同六屬水,所以數字用六。黑色屬水,所以衣服旗幟用黑色。秦朝用嚴刑峻法,法字從水字旁,所以都係同水有關。

以上係最早提及五行相剋嘅傳世文獻,出土文獻都有提及五行相剋嘅地方。例如《孫臏兵法》:

五壤之勝:青勝黃,黃勝黑,黑勝赤,赤勝白,白勝青。(《孫臏兵法.地葆》)

呢一段講五種土壤嘅相勝,事實上每一隻顏色都係有五行屬性,例如青屬木,黃屬土等等。如果將佢轉換成為五行,就會係咁:

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

《孫臏兵法》入面嘅五行相剋,係同政權更替無關,可能比鄒衍更為古老。講完五行相剋,我地講下古代唔信五行相剋嘅學說,例如《孫子兵法.虛實》同《墨經》都有講過「五行無常勝」。其他有學者將其發揚光大,例如《文子》話:

金之勢勝木,一刃不能殘一林之木;土之勢勝水,一掬不能塞江河;水之勢火,一酌不能救一車之薪。

金剋木,但係一片刀刃唔可以鋸爛一整個樹林嘅樹木;土剋水,但係兩隻手捧住嘅泥土唔可以塞住江河;水勝火,但係杯水唔可以救車薪。《文子》認為如果數量失衡嘅話,五行相勝就唔再成立。出土文獻《閻氏五勝》講得更詳細:

五勝: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衡平力鈞則能相勝,衡不平力不鈞則不能相勝。

水之不勝火,萬石之積燔,一石水弗能勝;金之數勝木,一斧之力,不能闢一山之林;土之不勝水,一絫之壤,不能止一河之原 ;火之數勝金,一據(炬)之火,不能熛千鈞之金;木之數勝土,一圍之木,不能任萬石之土。

是故十火難一水,十木難一金,十水難一土,十金難一火,十土難一木。

《淮南子》亦都有類似講法:

金勝木者,非以一刃殘林也;土勝水者,非以一墣塞江也。

下期我地講下五行相生。

--

--

五經無雙
城主文史雜談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僮,醉心先秦經籍,尤愛周易。閒時亦會睇文學作品及港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