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嘅起源同伍子胥嘅傳說

五經無雙
城主文史雜談
Published in
Jun 8, 2022

今日講下端午節嘅起源。多數香港人認為認為端午節同屈原投江自殺有關,唔知大家又知唔知端午節同另一位歷史人物伍子胥既關係呢?

先講屈原。《荊楚歲時紀》:「(五月五日)是日競渡。」隋朝杜公瞻注:「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檝以拯之。」《荊楚歲時紀》話古代楚地有競渡既習俗,杜公瞻補充就話楚地認為五月五日係屈原投水自殺既日子,楚人好傷心,所以端午節當日會開船拯救佢。

之後杜公瞻就引用〈曹娥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話說東漢時代,曹娥老豆曹盱喺漢安二年五月五日喺水入面迎接「伍君」,之後浸死左。十七日之後,曹娥都自殺投江;再過多五日,曹娥抱住父屍而出。

伍君又係乜水呢?伍君即係伍子胥,係吳越爭霸既關鍵人物。伍子胥本身係楚人,走難去到吳國。佢受到吳王闔閭重用,但係同繼任吳王夫差不和。伍子胥認為要先滅咗越國,唔好比佢坐大,只係吳王夫差想同越國議和,最後伍子胥自殺。相傳伍子胥話要留隻眼睇住越國攻破吳國城牆,可能因為呢個要求太重口味,所以伍子胥自殺之後,吳王夫差將佢條屍拋落長江餵魚。

蘇州胥王廟

咁點解曹娥老豆要喺五月五日迎接伍君,而唔係迎接其他古代歷史人物呢?我地睇《後漢書・列女傳》,曹娥係會稽人,會稽同越國息息相關。《荀子》話「越王句踐霸心生於會稽」。傳說吳越爭霸之時,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就喺會稽派文種同吳國議和。曹娥身為會稽人,佢受既係吳越文化熏陶。如果一定要諗一個起源人物比端午節,影響吳越二國歷史既伍子胥,點都優先過楚地既屈原。

所以,杜公瞻引用完〈曹娥碑〉之後,就話「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佢認為「伍子胥起源說」係東吳習俗,東吳人民唔覺得端午節關屈原事。掉返轉講,亦都可以話,楚地人既「屈原起源說」,係楚地習俗。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是也。

不過值得留意既係,〈曹娥碑〉由頭到尾都無講過曹盱投水嗰一日叫做端午節。而且後世〈曹娥碑〉某啲拓本只係話曹盱「五月」投水,無話「五月五日」投水。但係呢,明確提到端午節節日習俗既書,真係有提到後世吳越之地係信奉「伍子胥起源說」。

蘇州吳門橋

清代《吳郡歲華紀麗》係記載蘇州歲時既著作,當中引用左兩首詩。袁景瀾〈山塘觀競渡行〉:「又傳勾踐憫胥忠,鼓樂迎神浙水東。弄潮犀手年年集,不與湘潭弔屈同。」山塘係位於蘇州既水塘,湘潭係指湘水同潭水,位於楚地。朱彝尊〈吳門午日觀競渡〉:「盡傳迎伍相,不比吊三閭。」伍相係指伍子胥,因為佢做過吳國丞相;三閭係指屈原,因為屈原做過三閭大夫。清代蘇州端午習俗,都係紀念伍子胥,而唔係屈原。清朝馬學乾〈煙雨樓觀競渡詩〉:「不迎三閭迎伍相,千秋往輒誰辛酸?」(《懷玉山人詩集》)煙雨樓位於浙江嘉興,一樣係古代吳越之地。

《吳郡歲華紀麗》載袁景瀾〈山塘觀競渡行〉

其實,屈原同伍子胥既身世有相通之處。屈原不受楚王重用,最後投水自殺;伍子胥比吳王逼死,最終拋屍落河餵魚。只不過屈原係楚地代表人物,伍子胥係吳地代表人物。亦都因為佢地身世相通,同時都係忠肝義膽既象徵,所以演變成為端午節既起源人物。端午節真正起源係點,呢個係學者既工作。只不過,每當讀到屈原投水,伍子胥自殺,心中都有莫名既悲憤。孟子所謂「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呢啲起源即使唔係真既,一樣有佢既價值。

--

--

五經無雙
城主文史雜談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僮,醉心先秦經籍,尤愛周易。閒時亦會睇文學作品及港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