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收入如何帶領我們逃離無聊、煩悶的工作?

-《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讀後記

Sid
🔭 基本收入全球瞭望站 🔭
6 min readMar 6, 2019

--

點進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受困於無趣又重複的「狗屁工作」之中呢?除了埋怨過後繼續任命上班之外,我們是否能有其他選項?如果你好奇這些問題的話,那麼最近大衛.葛雷伯(David Graeber)所撰寫的《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也許相當值得一讀。

取自:博客來

這篇文章之中,我會從幾個重點下手,分別是「狗屁工作的定義」、「狗屁工作的歷史」、「工作美德的歷史」、「社會價值的定義」最後說出大衛格雷伯提出的解法(其實就是無條件基本收入),以及我認為本書仍未解決的問題。

大衛.葛雷伯討論UBI的影片截圖。

大衛.葛雷伯是全球最知名的人類學者之一, 他對於狗屁工作的定義主要出自於他於網路上所蒐集而來的五百多份個人心得分享和幾個深度訪談。經過整理後,他發覺這些工作根本是「完全無謂、不必要或有所為害,連工作者自己都講不出自己工作存在的理由,但又必須假裝這工作很重要」。

這類工作大致可以五種,分別是:

  1. 幫閑:像是電梯小姐或是閒閒沒事的櫃台人員,他們的存在純粹是讓他人感到高尚,做一些人們其實自己就可以做的事情。
  2. 打手:透過哄騙誘惑的方式增加人們的商品服務需求,但可能根本不是很必要的東西。或者因為別人有因此自己公司也要設置。前者譬如電話銷售員、廣告公司。後者如軍隊、公司法的律師。
  3. 打勾人:負責檢查事項有沒有如實辦完,但本身沒有生產任何事情。作者舉了一個飯店門房的例子,花在請人填滿意度問卷的時間比真正做些有用的事──譬如整潔環境──的時間還長。因此這項工作「確認事情有沒有做比做事本身更加重要」
  4. 補漏人:因為沒辦法處理根本問題,所以創造出一個不停彌補這個漏洞的工作,像是沒錢修整屋頂,所以花錢雇用一個人每天倒水桶裡的水,譬如為了一個久待公司難以請走的固執老員工,只好雇用另一個員工彌補老員工原本應該做的工作。
  5. 任務大師:這有兩種,一種是本身沒做什麼事,大部分交由下屬完成,只要分配任務就好,通常都是主管階級。另外一種,就作者而言,危害更深,是需要憑空想出一堆任務的任務大師,通常都有酷炫的稱號「xx策略顧問」、「xx計畫主持人」。

這五種狗屁工作型態也可能互相重疊和影響。它們帶給了勞動者嚴重的精神暴力危害,造成憂鬱症和無意義的生活感。

取自:https://www.huffingtonpost.ca/kathy-smart-/prepare-avoid-sad_b_12946180.html

接著作者開始追溯工作道德觀念的歷史轉變過程以及近代社會結構轉型過程,並說明「工作如何從原本生活的手段變成了生活的目的」。從宗教神學到近代企業大亨,都有著強調工作為人類生活的美德的相關論述,在一些演說家的口中甚至合理化為生涯規劃必經的痛苦過程,因此完全剝奪了我們改變這種社會型態的政治想像力。我們也無法寄望左右派政治力量,因為他們都基於不同原因(右派認為工作是財富積累唯一合理的手段,左派強調保障就業)強調工作的必要性,使得狗屁工作長存。

這些狗屁工作到底怎麼來的?作者矛頭指向了FIRE部門(財務、保險、房地產),以及金融資本主義無所不在的滲透,他們在做的事情,無非就是「創造出極其複雜的方法把錢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去(像各種xx投資金融債券之類的)」,並且從虛空中創造出各種職務以收取規費、手續費,像是一個銀行為了要處理還給原本民眾的錢,因此又創造出一堆工作室,「目的就是減緩這些錢流動到原本的使用者手上」。

取自:http://www.satiitv.com/valuable-tips/2017-real-estate-story/

總而言之,作者說明現在的資本主義越來越不資本主義,反而像是中歐封建主義。企業資本主義和管理主義聯手促成複雜的官僚化和文書作業,以及企業封建體制,老闆像是領主,底下簇擁著成群的經理們互相鬥爭。下方還有一大群農奴般的小弟們,這些工作存在的必要性不再符合市場自由派津津樂道的經濟學原理(當沒有用處就自然被市場淘汰、增加效率),而是為了達成政治目的而硬生生讓他們留存著。

我們會發現,能賺錢的行業未必和其社會有益程度正相關,而在於這些行業如何透過政治手段將獲益手段正當化,發明一套專屬的知識體系遊說政府和大眾,或者想盡各種辦法擴張消費者的需求。

所以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葛雷伯指出「目前看起來最可行的方案就是無條件基本收入(UBI)了」,他在書中並沒有深入介紹這項方案,但簡短透過訪談者之口說明了UBI的研究成果,同時身為無政府主義者的他,也對於UBI將減少政府官僚介入的益處讚不絕口。

取自:Ministry Matters

然而我認為,UBI的支持者若要拿著這本書,打著解放「狗屁工作」的名號來說服他人支持UBI,恐怕不會是最佳理由,至少比起促進「社會正義」、「實質自由」的政治哲學論點而言更弱。因為要界定一份工作是否具「社會價值」、是否值得做其實相當困難。同樣地,要說明一份工作帶給人們的「煩悶感」也很困難,即便我們喜歡某件工作,我們可能終究也會厭倦。就算未來的世界有UBI,我們還是會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感到厭倦,因為這有時關係到個人主觀感受、意志力、生活熱情,以及其它諸多複雜的因素。

但我認同,UBI將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多元,不需要每個人都守在辦公桌前面。有人也許因此可以花更多時間做網路梗圖取悅大眾,而這種行為一般無法獲得金錢報酬,儘管他做的事情讓社會大眾獲得更多的歡笑(按照葛雷伯的想法,也許比銀行業者還對社會更加有益)。

所以,看到這邊,如果有人希望社會更加多元,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實踐,那我可以推薦你,從參加本次UBI Taiwan所舉辦的年度高峰會開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