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收入帶給社會的思想革新運動

──專訪「哲學哲學雞蛋糕」朱家安

宋至晟
🔭 基本收入全球瞭望站 🔭
8 min readMar 8, 2019

--

以下為臺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UBI Taiwan)於 2019 年初與經營「哲學哲學雞蛋糕」部落格的朱家安進行的專訪內容。

朱家安與基本收入

UBI Taiwan:請問你是什麼時候接觸到 UBI 的概念?它最吸引你的是什麼?有什麼疑慮或是還沒被解答的問題嗎?

朱家安:2017 年秋季,在殷海光基金會舉辦的「海光書讀」讀書會中正大學的謝世民老師帶我們讀 Van Parijs 的《基本收入》。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基本收入這想法,覺得蠻勁爆的,想說怎麼可能實現。但 Van Parijs 本身是哲學家,和另一位政治學家合寫這本書,把基本收入介紹得很清楚、有說服力。

書中的哲學想法我蠻贊同的,UBI 最吸引我的地方有兩點。第一點是簡潔,基本收入需要的行政成本往往比其他社會福利政策低,並且不像低收入戶補助等政策需要在比較大程度上掌握人民的資訊,省錢又兼顧隱私。

基本收入另一吸引我之處,是它可能舒緩社會結構對改革的阻礙。現行很多福利政策難以取得成效,並不是政策立意不良或設計有問題,而是社會結構阻礙。例如,就算勞基法很健全,也可能因為勞工不敢檢舉老闆違法,而無法貫徹。在這種情況下,基本收入能成為勞工的本錢,降低檢舉和抵抗老闆的代價。另一例子是教育改革。很多人對教育改革悲觀,認為教改怎麼改都脫不出升學主義的魔掌:學生讀書是為了好文憑,爭取好文憑是為了將來有好工作有飯吃,因此不會把心思放在好好學習上,而是會為了分數取巧鑽營,在這方面和同儕軍備競賽。這類悲觀有道理,因為在這種觀點下,教育的問題變成了民生問題:人擔憂自己未來的營生,因此在現在無法好好學習。照以上推論,如果基本收入能舒緩民生問題,照理來說也能舒緩升學主義問題,讓教改發揮更大效果。

我對 UBI 沒什麼疑慮。不過這不是因為它沒什麼問題,而是因為我不算是 UBI 倡議者,而是哲學老師,基本收入議題對我來說是哲學教育的好教材。許多人對 UBI 的質疑來自實務面和政策面,但這不會是我的疑慮。我對基本收入的期待是他有趣、有啟發性,而不是滴水不漏。

UBI Taiwan:你曾說你是少數在臺灣純粹靠哲學普及過活的人。如果有了 UBI,你認為自己的生活型態會有什麼改變?

朱家安:如果我有 UBI,每個月多一筆錢,我會重新整理工作。作為自由工作者,接案數量需要足夠支撐自己的生活水準。我專注的事情是哲學教育,不過偶爾還是必須接一些雖然和我的專業相關,但對哲學教育幫助有限的工作,例如寫其他領域的書評。若有基本收入,我每個月會換掉收入和基本收入數字相當的那批對哲學教育幫助最有限的工作,把時間拿來製造更好的哲學內容、自我成長,以及遊玩 PS4 上輕鬆有趣的派對遊戲《血源詛咒》。

另外一個層面,如果臺灣社會實施 UBI,可以想像會有更多人讀哲學,或任何他真的喜歡的東西。現在臺灣有很多人願意花錢進修,去上理財、談判、簡報技巧課程,人們上這些課大多不是因為他們喜歡,而是他們相信這些技巧能賺錢。假使臺灣實施基本收入,大家的經濟壓力下降,就會更有餘裕把時間花在自己真的喜歡的事情上。

Photo by Brett Sayles from Pexels

如果有更多人願意學哲學,臺灣的民主也會變得更有效率。這裡的有效率,並不是指能有效率達成特定意識型態,例如有效率推動女性主義,或者促進台獨,而是指公民能更有效率、更準確的依據事實判斷,和立場不同的人溝通。民主討論本身就是困難的,政治運作的特性使它很難有效率,加上人類心理機制的「驗證性偏誤」(Confirmation bias),使我們較難接受和自己意見相反的觀點。而哲學訓練提供的是一種思考模式,訓練人把注意力放在論述的理由而非既定立場上,促進有效的溝通。

不工作,真的可以嗎?

UBI Taiwan:你覺得有 UBI 之後,世人對工作的價值是否會被重塑?

朱家安:要知道基本收入會不會改變人類對工作的看法,首先可以參考各種試點實驗結果,看看當地居民的想法有沒有改變,再來,也可以檢查各種左派政策對人民思想的影響。

我自己推測的話,基本收入或許會舒緩目前台灣社會用工作和收入來評斷個人價值的現象。現在,工作時間佔據多數台灣人生活的大部分,我們很自然用工作來評比別人,若人對工作賺錢的需求減少,花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評價別人的判準可能也會更多元。現在你「在銀行工作的朋友」,以後可能會變成「雕刻師,平常在銀行工作」。

UBI Taiwan:那你認為假如有了無條件基本收入,會不會讓社會對不工作的人的看法改變?

朱家安:我覺得會,不過可能性很多,沒有實證說不準。在現今社會,沒工作的人會被說「啃老」,將來沒工作的人或許會被說是「靠社會養的」。你不需要實施基本收入,也知道有些臺灣人很討厭「佔社會便宜」的人,例如長期住國外,一年回台灣兩次用健保看醫生的人。所以我認為未來假如臺灣有了基本收入,社會上還是有可能會歧視那些不去工作、依靠基本收入生活的人,即便這並沒有什麼不正當的。

Photo by Lukas from Pexels

基本收入是國民的基本權利?

UBI Taiwan:有人說基本收入是一種人的基本權利,也就是「應得」的概念,它可能承襲自「我們生產的一切都得利於前人的遺產及自然資源」的想法,請問你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朱家安:這邊我蠻同意 Van Parijs 的看法,我們的成就得利於前人遺產及自然資源,但是我可以理解很多人不會買單,因為人類有種天性,會覺得成功靠的是我自己。

國外有個心理學家叫做 Paul Piff,他的TED演講介紹一個心理學實驗,叫受試者玩大富翁,規則故意修改成明擺著對特定受試者有利。遊戲結束後,他去訪問贏家,問他們認為自己為什麼會贏。贏家給他的答案,多半著重於遊戲過程中他做了哪些對的決策,而不認為是因為「經過起點可以拿雙倍的錢」這類規則優勢。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當人成功時,誇大自己的努力和聰明才智的影響、忽略一些顯著的背景因素,某種程度上是人的天性。

基本收入讓人更自由?

UBI Taiwan:Van Parijs 認為提供基本收入,才是讓資本主義民主社會擁有真正自由的方法,達成他所謂的「實質自由」或解放,請問你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朱家安:我覺得資本主義很大程度限縮人的自由。資本主義雖然是分配資源很有效的方式,但在遊戲規則讓貧富差距過大的情況下,資本主義也很浪費、閒置資源。可以想像資本主義者若跟效益主義者辯論,效益主義者會說,你的遊戲規則在生產資源方面很有效,但是你的遊戲生產出來的資源,以效益主義的原則來分配,總體幸福會更高。

事實上,資本主義有潛力讓人類的總體幸福往上提升,但在現在的遊戲規則下很難做到。也許資本主義者會說,這個是必要之惡,因為我錢拿出來發,大家就不工作了,社會就不會進步,我覺得這個也很有道理。

然而,考量上述各方意見和他們的顧慮,基本收入的倡議者可以說,基本收入是「第三條路」。保留資本主義模式的運作,把部分的資源無條件分配。如此一來,閒置的價值可以被拿去增進幸福,而且也可以保留資本主義互相競爭和促進人類進步的效果。我相信基本收入可以讓人更自由。

想了解關於基本收入的國際趨勢與實驗發現?

2019 基本收入國際高峰會,將帶你深入社會議題的核心、探索基本收入這項新制度實驗,如何讓我們重新奪回生活主動權、翻轉不平等!

🎬活動官網隆重鉅獻:http://bit.ly/2DA2XkE
⚠️ 3 月 16 日 基本收入高峰會早鳥票即將售罄:http://bit.ly/2MYCodj

現在開始追蹤基本收入瞭望站!

我們將定期更新基本收入關鍵趨勢!想看到更多基本收入實驗網站,快給作者一些掌聲吧!(左邊的 Clap 用力拍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