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BitUniverse做增長,思維升級的五個關鍵點。

BitUniverse是區塊鏈行業中,少見的低調且具有強大產品實力的團隊,創辦人陳勇同是獵豹移動的共同創辦人,於美國上市並且最高市值達到50億美金。

Dave Yeh
你也在學增長嗎?
7 min readOct 26, 2019

--

近20年來,互聯網是顛覆了信息的中介,所以第一批你看到最多的就是門戶網站,例如Google, Yahoo 等等。

而接下來的20年,區塊鏈將顛覆價值的中介,而價值載體第一步就是金融服務。

這篇是對自己工作近一年的一個總結,也跟各位讀者分享我在近一年思維上的成長。

  • 第一點、不「想當然」
  • 第二點、減法思維,選擇不做什麼比選擇做什麼更重要
  • 第三點、不隨波逐流
  • 第四點、速度才是一切,效率之後再說。
  • 第五點、學習、學習、再學習。

第一點、不「想當然」

想當然的習慣會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尤其是認為自己對這個行業有很好的理解的人更容易有想當然的習慣,以先入為主的認知去做預判。

我這邊舉幾個例子,讓大家理解我這邊想傳達的概念:

  • 買媒體版位,想當然就能帶來流量並且轉化成用戶。
  • 想當然在熊市中大部分的社群都死了,沒有活人。
  • 想當然萊特幣是個去中心化社區,所以沒有人能出錢給我們做活動增長。

不想當然,跳脫框架、拋棄你所有的認知,更理性的去思考任何事情,眼見為憑、數據輔助。

第二點、減法思維,選擇不做什麼比選擇做什麼更重要

在剛開始入職時我就有很明顯的壞習慣,認為所有事情都很重要,沒有都顧好的話沒法帶來更進一步的增長。

舉例來說,受之前炒幣的經歷還有所見所聞,認為區塊鏈項目就是要經營好推特,不然用戶不會來。區塊鏈項目要跟用戶更近一點,所以我要做每週週報讓用戶知道我們這週有哪些重大進展。

但其實回顧這一年,我們每個大幅增長的關鍵節點,都是因為做對了一件事情,增長就這麼起來了。

這個對完美主義者會有很大的障礙沒辦法克服,擁抱混亂其實並不想大部分的書中寫的這麼簡單,我大概花了半年才慢慢的把這個習慣改掉。

第三點、不隨波逐流

現在交易所要怎麼起量,要怎麼增長?我相信這是每個交易所每天焦頭爛額在思考的一件事情,更別說要如何達到低成本的增長這個更進階的難題了。

目前基本上新交易所都是這麼做的,發平台幣,拉盤,找媒體、社群一起吹,再繼續拉,大家FOMO,後續持續靠上新幣帶量。

但我們不這麼做,有許多原因但主要是這兩個:

第一、這違反我們的價值觀,拉盤其實就是要讓韭菜進來接盤,交易所最終都要收割的。

第二、我們認為上這些垃圾新幣對平台用戶是有害的,這些都不是優質資產。

好,那麼問題來了,不上幣又不發平台幣,我們怎麼增長?我們打差異化,一切的功能都是圍繞著用戶在做設計的,而不是項目方。

我們做交易機器人、推出頂級基金下放給一般投資者。這後面其實也有很多由來,以及我們各種的運營活動乍看下會覺得理所當然,但其實都有這個活動的由來以及要嘗試的點,所以我們的活動屢次被其他團隊抄襲我們也不擔心,因為別人不知道我們想要驗證的點以及我們是觀察到什麼現象、數據才推出這樣的策略。

第四點、速度才是一切,效率之後再說。

這個已經可以說是我們增長團隊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用戶增長需要到位的運營活動以及產品上的配合,但如果要等到產品更新出來那麼速度上慢了太多了(產品要先設計、對需求、開發、測試,一連串)尤其尤其像交易所得金融產品更是不能讓我們隨意的快速迭代,以前做工具數據錯了,迭代個版本發個bugfix就完事了,但交易所出個交易上的bug,每個都是真金白銀,很容易導致巨大虧損。

所以在我們團隊內,一切的增長想法都會使用手動運營來替代產品方案但這個有很大的後遺症,很多細節都要手動處理,事後非常耗時很沒效率。(補充:初期快速試錯,速度的重要性大於效率,只要認為可以接受每個試錯帶來的後遺症,那還是可以去做很值得的)

第五點、學習、學習、再學習。

由於我們是個非常小的團隊,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自己找方案、工具、如何正確使用等,簡單的記錄一下自己這一年學會的一些技能:

  • 學會了自己寫各種SQL語句,查數據庫,快速掌握增長的各項數據
  • 流量GA, UTM等配合埋點使用
  • 郵件營銷的各項眉角(我使用SENDGRID
  • Sketch 出設計稿,很基本的一些海報設計,基本上對外的活動海報我都自己直接出完
  • 各種提高生產力還有轉化的自動化方法

另外也養成讀書的習慣,主要是看老闆這麼忙竟然還能固定看書,覺得自己也該向他看齊。在培養讀書這個習慣的時候,也悟出一個小道理:設定一個小目標就好。

舉一個最簡單的小例子,當我決定要培養閱讀的習慣時,我定的一個目標是每個月閱讀一本英文書。但是最終沒有成功,連第一個月的書都沒看完。主要是因為這個目標其實蘊含著兩個我以前從來沒有的習慣:讀英文書+固定閱讀。所以很明顯的,失敗的概率就很高。

所以在發現行不通後我馬上轉換另一個目標:就讀中文書吧,閱讀的習慣先培養起來,英文其實不是必要的。後續就比較順利的把這個習慣培養起來了。

閱讀的清單我是挑選跟工作有關的,以及輕鬆閱讀系列交錯著,近三個月已經看完的書單如下:上癮 — 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閃電式擴張、壞血、東方快車謀殺案、態度(吳軍),現在正在讀的是吳軍寫的見識。

補充、我們的技能也存在著「存量」以及「增量」這麼一說

我發現有些朋友會對自己的職涯有很多困惑、不知道為什麼要努力,當然我也跟大家一樣才剛進入職涯,但我想以經濟學裡的存量以及增量去講述一下。

大部分的人,一輩子在職涯中可能就依靠某項技能,但這種我認為長久來說都不會發展得太好,並且天花板是可預見的,因為他們在做的就是利用自己存量的技能在維生,很容易變得不重要或是被取代。

穩固存量技能,發展增量技能。由於現在科技變動很快,不斷的有新東西出來,僅有這樣才有希望將自己的社會階級往上移動。

吳軍在書裡舉過這麼個例子,我們把社會想像成一個100階的金字塔,首先我們得認清自己是處在哪一階,這跟每個人的家庭、教育、環境等都有關係。好比說一個在70階的人,花了80%的努力可能都還上不去一階(而人的一生要持續花費80%努力都是非常有挑戰的事情),或許還會被下面的一階因為付出了100%的努力加上點運氣,而被擠下了一階。

用之前比較紅的說法,就是跳出舒適圈,擁抱不適應的難受感吧。

我對想要進入區塊鏈行業朋友們的建議

互聯網在上個30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早期切入、耕耘的人大多都享受到了非常好的成果,而區塊鏈我相信在下個30年會占有顯著的一席之地,現在還算早期。

建議想要切入區塊鏈行業的朋友們把握在接下來半年切入,因為熊市磨久了,剩下的都是努力做實事且價值觀可能較正確的團隊。但在選擇團隊的時候可以特別參照下我所給的下列建議:

  • 挑選頭部五家的交易所,因為他們至少有實際收入且比較成熟了。
  • 避免去目前已經發幣,但實際業務卻沒成績的團隊,這種團隊沒實力、方向可能也是錯的、又要處理自己幣在市場上的各種繁瑣事情,沒法專注在讓業務突破的事情上。
  • 避免去各種「去中心化」項目還有應用的團隊,因為我認為去中心化還不到時候太早了,估計去了項目最終也是錢燒完,然後沒東西落地。
  • 要不就是來我們團隊,履歷直接發我信箱(dave@bituniverse.org),有合適的職缺就幫忙直接引薦。

對自己接下來要提升的各方面小記錄

  1. 總結能力
  2. 跳脫框架的思考能力
  3. 在運營、增長這邊的技能提升上來,跨足到產品做出有增長競爭力的產品,畢竟產品增長運營是個密不可分的角色。
  4. 想到再繼續補 😂

如果有成功提升的話,那明年這時候再分享如何達成這幾點給大家囉。

- 這個資訊有幫助到你的話,歡迎追蹤以及給我5下拍手,我會持續把工作中得出的總結分享出來。- 目前在區塊鏈新創 Pionex 交易所做增長的工作,歡迎圈內圈外的同好一起交流增長血淚史、一起學習如和低成本高速增長。我的 LinkedI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