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手系列: 中國對美國科技的依賴

Ian Yu
多多手札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May 26, 2019

自五月重新提升關稅後,中美交手重新被熱論。中美交手並不只是關於貿易戰,而是方方面面的互相牽制與重新洗牌,中美交手系列是為不同方面提供觀點,以更完整的框架去看待中美消息。

這兩周,華為成為中美交手中的焦點,不僅是在總統行政命令下被阻在美國市場之外,更是在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後,接收到美國供應商的禁售令。這所謂的禁售令,是指在黑名單中,除非是經過申請獲准的產品或服務,不然禁止出售給禁售對象。

封殺華為卻鬆手 美送90天豁免令

華為暫獲豁免 傳Google終止合作計畫踩煞車

禁售令一下來,是將整個中美交手帶到下一個階段,目前大家還圍繞在華為討論,但在這裡多多打算提供更完整的理解,除了半導體以外,還可以從AI、從人才、從習性等不同方面看中國的現狀。

禁售令是中美交手進入下一階段的關鍵點

直到禁售令之前,中美交手最主要還是在貿易上,尤其針對關稅部分。關稅理論上讓中國商品進入美國時增加困難,長期而言會改變全球供應鍊,但在短期三五年內會因為種種原因不會馬上被取代,包括素質人工的數量、基礎建設、底蘊等等,實際狀況遠比這個複雜,會用另外一篇講貿易與貨幣。禁止美國市場給華為也只是留在市場關閉的情況,美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但華為仍然可以嘗試著透過加強其他市場彌補。

華爾街日報整理《美國限制向華為出口將殃及矽谷》

但在禁售令出現後,這意味著要直接動華為本身,打壓華為實際的生產能力。要知道,就好像一台LCD電視有來自各個不同地方的零件組裝而成,華為產品也都需要從各個不同地方蒐集零件,很多關鍵供應其實都來自於美國,包括晶片和通信設備:

華為與矽谷最大一些公司有業務往來:從高通公司(Qualcomm Inc., QCOM)和博通(Broadcom Inc., AVGO)採購智能手機晶片,從英特爾公司(Intel Co., INTC)採購蜂窩塔組件,從甲骨文公司(Oracle Co., ORCL)採購軟體,還從美國各地一系列規模較小的科技公司採購其他零部件。

禁售令下來後,Google、Intel、高通都向內部凍結對華為的銷售,若非有暫緩令,相關指令會持續根據法律而下。Google 停止安卓的服務,代表著華為只能用開源安卓,不會有Google Mobile 的服務,包括Google Play Store 和其他附帶的AI運算程式,這對手機市場上有60%以上來自中國以外的華為來說,其實會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相當大的競爭優勢。另外,其他如晶片的部分,華為其實還是仰賴於外界製作,例如寒武紀和台積電。電信相關設備的禁售,代表華為的5G實施會受到影響。更不用說,今天就連ARM都加入了禁止行列,ARM的業務遠比單純手機晶片還要多。

Google後傳Intel、高通停止為Huawei提供晶片 華為另有準備?

ARM 加入封殺華為 自家「麒麟」晶片可能宣告死亡

可以說,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禁止市場,而是有打經濟戰的味道出現。目前90天的暫緩令,讓我們對這一切都有準備,華為自己也已經對這一切有三個月存量的準備,但在這之後會如何? 值得關注。

美國對中國所需要的不只是市場

在貿易戰從美國進口升級到美國出口後,傷害的不僅僅是美國的市場,不僅僅是金錢上面的差距。

目前對中國看扁的人有的刻板印象是低成本人工和落後的技術,靠的是以低成本和量來取勝,它的金錢來源主要是靠大量出口與人口規模來支持,但這種過於貶低的刻板印象會忽略中國的進步。單以華為說,業界都知道華為早期基本上就是抄襲CISCO而開始的,這也是為什麼任何CISCO員工都可以操作「華為」系統。

華爾街日報 DailyShot 分享

在2G轉3G的時代,各個廠商都有發現華為努力去盜竊如母板等產品,並且帶回去中國做反向工程。在這期間,華為也積極透過獵頭瞄準競爭者的高等人才,尤其是在網路泡沫後大量人才被裁員,十多年的人才累積,協助他們在技術上的研究。這個人才累積,是阿里巴巴在同樣的技術研究上(如AI晶片),要跟華為競爭是不容易的。這個人才累積在4G時代發酵,加上了中國政府透過銀行不斷借款給華為,華為可以透過三分之一的價格毫無顧慮的成長,提供相對品質的產品,並且在4G和5G都有大量的專利。

多多認識一個一生都在做電信和網路相關的美國人,他到世界各國都負責過網路鋪陳和各個通訊相關的項目。對於這個話題,他就提到西方廠商如Nokia 和Ericsson 就是太過小看華為,高層總是說:「中國人哪能有什麼技術? 不都偷來的?」

西方太過忽略他們在4G時代的成長,但人才累積、價格競爭,以及中國跳過大量舊時代基礎建設,專注在大量4G鋪陳,給予華為很多空間可以進步。我們是透過解決問題而去進步的。光是中國的人口規模,就會給華為不同於Nokia 和Ericsson 的通訊問題。他認為在5G之後,華為會慢慢地超過Nokia 和Ericsson。

華為網安評估報告原文

多多手札: 網路安全的未來

別的不說,就是在英國華為網絡安全評估中心監督委員會出的報告中,都提到華為共同合作的人才的優秀程度是頂尖的。除了華為以外,其實中國也已經不像以前那麼依賴於出口。雖然目前還是比較依賴政府投資,以及外國直接投資(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接受FDI國,僅次於美國),但已經不再像是以前一般只靠出口就可以牽制的國家。提到這麼多,其實就是希望大家可以放下一些成見,客觀面對中國的成長與進步,同時才能更看清楚中國的痛點。對美國而言,中國最重要的仍然是市場,其中如高通和英特爾等,對中國的出口相當依賴。美國不像中國,要拿到因為國際政治而受到的經濟損傷而提供的補助,遠比中國還要困難與緩慢。

圖來源: 華爾街日報

不只如此,在美國也有相對的中國人才聚集。長年以來因為美國的人才缺乏,無法跟進高科技產業的成長速度,所以這些公司都會請非美國公民的技術人員來保持生產。高敏感度技術的公司,例如半導體、通訊系統、加密技術等,除了一般要有的工作簽證以外,公司本身還得要申請視同出口的簽證。這是因為這些非美國公民的技術人才,可以把這些技術帶回去本國,因此視為技術出口。也就是說,在敏感產業中要雇用中國人之前,必須跟美國商務部申請。

在以前,最快幾個星期就可以獲得批准,現在基本上都是六到八個月才會獲得批准。這種簽證中,以中國人民佔最大數,第一和第三申請最多的項目分類是晶片,第二多則是通訊相關。這個現象,是中國技術人才源源不斷的原因之一,不只是中國數十年累積的技術人才,好一部分也是透過這種方式去累積技術人才。對美國來說,有品質的技術人才在中國最大量,是保持產量的關鍵。

在降緩批准速度後,不只是中國會受傷,美國也會在出產的速度上受到影響,要取代相對品質的技術員工,絕不是換一個國家這麼容易的事情。那是需要經過不斷的訓練和底蘊所產生的。

若還只是技術員工的話,事情不會那麼複雜,但今天中國的進步已經在趨勢科技上取得重視。以人工智能來做例子,根據清華大學《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所做的研究,中美在高水平論文(以被參考次數為標準)上,透過國際合作的論文都佔了53%以上,而中美互相各為對方的合作方,也就是說在人工智能方面,雙方的合作是在人工智能發展上相當關鍵。

除此之外,還有借鑑。中國在視覺、語音、和電力工程的人工智能技術是比較突出的,在這過程中,中國也衍生出了很獨特的場景。例如行動裝置消費,基本上就是未來的消費者型態,西方因為有很多現有的基礎建設,所以好一部分的消費仍停留在現金與實體信用卡,中國的消費型態則是可以借鑑與實驗未來消費型態的優勢與困難。

中美兩方不像當初美蘇冷戰一般可以切除明顯。冷戰時期,基本上都是意識形態的對立,在軍事上、盟友上地圖板塊上都有很明顯的切割,在經濟上互相來往非常少。但這次中美狀況,中國雖然沒有意識形態的輸出,卻透過不同形式在經濟上與全球和美國緊密相連著,這也使得在面對中國時,美國必須時時考慮對自家的影響有多大,某種程度上來講,在情緒上和意識尚不像蘇聯當初那麼逼迫,但卻複雜許多。

圖來源: 華爾街日報

中國高科技發展的痛點

中國整體高科技其實對美國仍然相當依賴。多多的工作經驗中,必須接觸很多不同投資機構和新創,普遍來講,我發覺中國市場普遍遠比其他地方都注重應用,這跟他們改革開放後人人注重賺錢有關。這使得他們對革命性新創的注意力不足,普遍需要人解釋為何某科技很有未來性,相較起來比較缺乏想像力,很急著要跳進應用。過於偏頗應用的傾向,所以基本上在高科技中沒有核心技術。李開復說中國有大量數據而在人工智能有優勢,但在人工智能一塊中國雖然很夯,數據、硬體、演算法、商業系統、道德等,中國只有數據有優勢。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下載

截自清華大學《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結論

同樣狀況還可以套用到其他高科技領域。很多中國頂尖人才是海龜,儘管中國投入的人才數量很高,但境內本身教育系統出來的傑出人才比例很低。若看人工智能方面,傑出人才佔比低於很多西方國家,除了太過注重於應用以外,在核心問題的研究上,因為企業與學術研究過於分開,不像西方都是橫向合作,所以一些在實際應用上的核心問題,不容易在中國被提出。例如在研究人工智能的運算程式方面,最近一個趨勢是提問因果關係。目前來講絕大部分的運算程式都是透過足夠量的樣本去找出關聯性(correlation),但有關聯性並不代表是因果關係。當視覺辨識的運算程式看到數字時,能夠以高準確度辨認出數字,但當研究人員加入顏色這個因素之後,準確度就會大幅降低。這種核心問題,驅使往情景(context) 方向研究,也就是說在訓練個過程中,相較於大量導入樣本,研究人員在研究如何在訓練電腦的過程中,同時區分出顏色和形狀,這個方向研究成功,找到電腦可以辨識的關鍵點,會大大降低所需要的樣本量。

管理也是問題,這個問任何從矽谷回去中國的工程師,都能告訴你各種故事。華為的崛起,除了吸收西方人才,更重要的是找IBM做長期戰略顧問。中國對管理學的需求很高,透過高薪吸引西方的管理人才,現在雖然有在改善,但差距仍在。

中國也嘗試著要降低依賴程度。他們多與各國進行合作,而非只跟美國,例如從以色列進口核心技術進口。中國也在嘗試著進行自我研發,華為的AI晶片就是需要寒武紀。除此之外,當英文系的問文出現後,通常都會馬上翻譯成中文給中國學術人員,相較來講,中國有內涵的學術人員,有著更完整的資訊量,更明白著差距。去年吉林大學有篇畢業講詞出來,講述中國還差距著什麼,便能看到有自覺的人是什麼想法。

中國的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曉畢業講詞

即使如此,中國在高科技方面對美國和其他國家很依賴,他們因為都注重在應用,所以給人高科技超發達的假象,往深層看,卻會發現很多痛點。若暫緩令過,卻還沒達成協議,接下來還會有什麼樣的動作,很難推測。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arc.com.co on May 26, 2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