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記: WeWork 的崩塌對市場是好事

Ian Yu
多多手札
Published in
9 min readSep 28, 2019
Evan El-Amin / Shutterstock.com

彈劾,彈到哪去?

在九月二十四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宣布彈劾川普的調查正式啟動。彈劾總統基本上就是一整個確定美國總統是否有利用職權利益自己的情況。除了進行整體調查以外,六個委員會還得要確立是哪些規定、聽證、還有一整個複雜法律程序,最後讓民主黨佔多數的眾議院決定是否有戲。就算有戲,還是得要由眾議院院去和參議院說明整個結果和相關法令,由三分之二的參議院決定移除總統才有可能完成。在共和黨佔多數的參議院,除非事情嚴重到以前尼克森水門事件,不然很難成功。

要移除川普步驟,委員會認為調查結果足夠→眾議院三分之二多數判決→參議院多數判決要移除川普。來源: 紐約時報

「川普電話門」舉報信8大要點

這一次的彈劾主題,是由白宮舉報人透露出川普主動向新烏克蘭總統要求去調查前副總統拜登在位時是否有同樣濫用職權,保護自己兒子當時的雇主的一間烏克蘭石油公司,不被檢察官調查。同時,疑似把提供給烏克蘭的救助金擋住,就為了得到這個回報。這不只是一個濫用職權去攻擊自己明年競選對手的問題,更大的問題在於政府內部是知道這類敏感事情,本應該報給眾議院卻被私底下壓著。若是整個情況太過不樂觀,共和黨也可能承受民眾壓力而必須同意移除川普。

這整個過程還會有好一段時間,多多也不打算深入政治討論,但這件事情值得我們深思。在整件事情發展的同時,支持共和黨的媒體則有這是假消息的聲音。通常在這類消息出來後,會有兩種情況特別突出,第一種就是非常融入於整體討論,追蹤每分每秒的消息更新,讓自己生活圍繞在整件事情上面。這種情況,有些人會無法控制地被每個新消息影響到情緒,帶出極端的言語或行為而造成不好的印象。另一種情況,就是當作政府永遠腐敗,所以連一點關心度都沒有。這兩種情況其實反映到了科技面。

政府會腐敗,最主要是有信息差。因為流程不透明,或是立場不同而事情失真,就會有信息差,提供政治操弄的空間。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一派認為要用科技讓政府整體越加透明和有真實度,所以會竭盡一切推廣改革,卻往往不實際,這也是許多這方面區塊鏈項目失敗的原因。另一派則認為,不管未來發展如何,政府只會多加利用像Deepfake 這類科技來腐敗,從而不信一切和漠不關心。若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兩派背後其實都是情緒的推動,都是因為對在職者的過度不信任而有的不同反應而已。

Deepfake 科技是散播假消息的網路武器

相對於中國的崛起,它更代表著的是國際合作。平頭哥後面基本上是由阿里巴巴的芯片研究機構,達摩院,所研究。關於 2017年明報說:

我們正活在一個科技大爆發的轉折點,但我們的基礎機制卻還未有能力善用這些科技,就像是一個小孩拿著菜刀一樣危險。讀過多多以前文章的人就會知道,我深信道德觀是激發科技創新的基礎動力之一。作為公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政府變得如何而有責任,若是我們不積極參與政府的形成,那科技只會被拿來做腐敗的事情。同樣的,若我們參與過頭而有太多不實際的計劃,也只會讓科技本身的名聲直接滑落。

We 的崩垮,市場的轉變

隨著We 的IPO被延後、CEO Adam Neumann 下台,投資人與創辦人之間的天秤重新從創辦人身上慢慢導回投資人。在資本市場上,我們其實指望著手上的資本可以換對公司的一部份的影響力。就算在私募市場中,在以前也是像創投等投資人也是擁有很大的聲音。但在最近十幾年,蘋果賈伯斯、微軟比爾蓋茲、臉書馬克祖柏、阿里巴巴馬雲等人都讓創辦人獲得大量的名氣,在私募市場中創辦人逐漸變得更有影響力。隨著Y Combinator 的崛起讓孵化器盛行、科技的進步讓新創成本降低、和大量管理公司的資訊可輕易獲取,私募市場逐漸從買家市場變成賣家市場。這讓很多公開市場不喜歡的東西都被接受,包括公司不需要有利潤就可以上市和用多級股份讓創辦人擁有絕對權力(臉書馬克祖柏有著58%投票權)。

“達摩院一詞來自少林武術,意即研究本派武術的學院,後被借用作形容企業的核心技術研究機構。「達摩院」首批公布的學術諮詢委員會10人中,有3名中國兩院院士、5名美國科學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佈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大家李凱、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人George M. Church等。作為最高學術諮詢機構,該委員會對研究方向、重點發展領域、重大任務和目標等學術問題提供諮詢建議。”

達摩院其實的學術資訊委員會並非只有中國人或非中國人,而是很完整的一個混合。這次的芯片研究,也是與包括UC Berkeley 和特拉維夫大學等國際上不同大學與研究組完成。根據清華大學討論中國2018年人工智能的狀況時,就提到中美在重要論文上,國際之間的合作重要度非常高。

華為也是如此。作為非技術人員,多多總是要問不同背景的人去避免自己的偏見,所以我同時問了許多華人與非華人的業界人士,基本上的答案都是一樣: 華為在5G是真的領先的。華為一開始的確是完全抄襲別人起家,但在崛起的過程中,除了花大筆錢請IBM的人來指導如何管理公司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國際各處都有研究所去進行研究,再加上中國人口剛好成為最適合拿來測試的實驗地盤。電信業者會想要華為並不是真的只有便宜而已(但也是主因),而是其實際品質真的有到位。(至於安全風險問題,一個高端的後門是真的很難發現,但每家電信業者都不會只買一家的設備,才能夠控制風險)

Adam Neumann 是這一切的極端表現,除了說要讓全人世界”覺醒”,更是在公司治理上有很多奇怪問題。在IPO預案中透漏有多少We 本身和他的私人公司之間的交易和想要擁有絕對投票權等等,再加上We 本身每年損失越來越大,太多的負面消息讓IPO整個被延後。一般來說,就算被延後,也會認為只是需要時間與耐心去跟市場溝通,畢竟私募市場和公開市場之間總是有很多差異,但這次私募市場(主要是軟銀)的表現就像是突然被公開市場點明一般,說:「喔! 你說的對,這公司問題很多! 我怎麼沒發現呢?」

雖然在這之前,市場就已經對這類公司開始保守,但這次We 的事件,會是市場太過極端拋棄過去的準則後,平衡天秤的轉折點。至於是否會如一些人預測的私有市場泡沫爆炸? 我們還有好幾家獨角獸可以觀察結果。

華為的5G和阿里巴巴的AI芯片,雖然在新聞上基本上是中國崛起的故事,但在多多看來,更是放下偏見、國際合作的重要典範。

平頭哥的AI芯片

「阿里巴巴出了AI芯片,是目前全世界最強悍的AI芯片!」 相信大家在這週都看到類似的頭條,一部分的人帶著興奮,另一部分的人則帶著懷疑。首先,阿里巴巴的含光800芯片,是由平頭哥團隊設計與研發、台積電製造。其效能是由內部測試,而且目前來講不會公開販售,所以會有質疑是很正常的。

關於性能測試或實際應用等等,其實往往是時間才能夠給予答案。有的時候,只是其他性能高強的公布的時間差,有的時候則是需要經過外人實際解剖才知道。這些無法獲得答案的問題,我們先放在一旁,先假設這個芯片實際就是強悍,這代表著什麼?

相對於中國的崛起,它更代表著的是國際合作。平頭哥後面基本上是由阿里巴巴的芯片研究機構,達摩院,所研究。關於2017年明報說:

“達摩院一詞來自少林武術,意即研究本派武術的學院,後被借用作形容企業的核心技術研究機構。「達摩院」首批公布的學術諮詢委員會10人中,有3名中國兩院院士、5名美國科學院院士,包括世界人工智能泰斗Michael I. Jordan、分佈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大家李凱、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人George M. Church等。作為最高學術諮詢機構,該委員會對研究方向、重點發展領域、重大任務和目標等學術問題提供諮詢建議。”

達摩院其實的學術資訊委員會並非只有中國人或非中國人,而是很完整的一個混合。這次的芯片研究,也是與包括UC Berkeley 和特拉維夫大學等國際上不同大學與研究組完成。根據清華大學討論中國2018年人工智能的狀況時,就提到中美在重要論文上,國際之間的合作重要度非常高。

華為也是如此。作為非技術人員,多多總是要問不同背景的人去避免自己的偏見,所以我同時問了許多華人與非華人的業界人士,基本上的答案都是一樣: 華為在5G是真的領先的。華為一開始的確是完全抄襲別人起家,但在崛起的過程中,除了花大筆錢請IBM的人來指導如何管理公司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國際各處都有研究所去進行研究,再加上中國人口剛好成為最適合拿來測試的實驗地盤。電信業者會想要華為並不是真的只有便宜而已(但也是主因),而是其實際品質真的有到位。(至於安全風險問題,一個高端的後門是真的很難發現,但每家電信業者都不會只買一家的設備,才能夠控制風險)

華為的5G和阿里巴巴的AI芯片,雖然在新聞上基本上是中國崛起的故事,但在多多看來,更是放下偏見、國際合作的重要典範。

本周 Thoughts

【Thoughts: 地球工程】

隨著氣候變化越來越極端,全球數百萬的學生們到處抗議,要求大人們對未來的地球負起責任。地球工程,就是為了應變氣候變化而產生。圖中幾個技術中,目前比較常聽到的大概就是林地復育/植樹造林和碳捕捉/吸收。地球工程每個思維方向其實都不容易,首先要考慮到的就是成本和實際效益…

【Thoughts: 奢侈品】

多多每天要見面的人都來自不同領域,有些背景是商業、金融,有些是科技人士,每天都要根據場合和對象去決定穿著打扮。這個過程中,難免要買不少奢侈品牌,但在經過中國消費者的崛起後,奢侈品牌的平均價格遠比以前來的高,就算考慮進通膨,還是變貴。這也形成一個新的趨勢…

【Thoughts: 量子電腦】

一般認為,要讓量子電腦超過經典電腦,需要突破使用50 qubit 的極限。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文章都是差不多在40 qubit 左右,這次Google 突破了量子計算50 qubit 的極限,使用了53 qubit,宣布了quantum supremacy,但這就代表量子電腦的霸權時代來臨了嗎?…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arc.com.co on September 28, 2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