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分析無人商店?

Ian Yu
多多手札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an 20, 2016

2018年是無人商店大奪版面的一年,從Amazon GO到繽果盒,各類無人商店都出現,但是也因為種類太多,使大家很難一眼判斷一間無人商店的優缺點在哪。有幸的是,多多在去年夏天為了一個項目而進行研究,在這裡分享給大家評斷方式。

目前無人商店最多應用的仍在中國,但是大多也都失去了焦點。無人商店並不能強調在無人,很多商店的模式認為無人商店的重點是在省人工而已,因此執著於無人。在這類型的商店中,最重要的兩個點其實就是「客戶辨識」以及「安全系統」,而很多應用也因為在客戶體驗設計上不良,在購買歷程中製造太多摩擦點,反而變得比去一般的店買東西還麻煩。

相較於用無人商店,PwC 稱之為無摩擦商店(frictionless store),這是因為無人商店其實重點在無人助結帳(cashier-less checkout),以此來讓員工可以專注在更有價值的工作,例如高價值銷售或製作更精美的食物等等。相較於省成本,事實上更重要的是要看這個省出來的人力可以往哪放,提高整間店的價值,才不會陷入價格競爭。你若是去Amazon GO,就會發現所謂的無人,其實真的是生產力重導。

這張照片是我在該項目整理出來的流程決定,每一間店都有各自的變化,而事實上在這半年間我知道又有其他的新技術進行商品辨識等等,但是整體體驗歷程的原理是不會變的。

要評斷一間店時,先注意到每一個歷程點,從你進店開始,每一個步驟是怎麼設計的? 你就可以大概推出背後的一次性成本跟重複性成本。這張圖表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對我個人來說付費必須要是拿物品後才付費才是新零售的趨勢,若是先付費才能拿到物品,那其實就是本來大家都習慣的自動售貨機,只是從賣飲料變成其他商品而已。這就是客戶體驗巨大差別點之一。

再來,可以注意到最底下我寫了精力消費,所謂的精力消費就是這整個歷程當中,讓你等待或進行動作的次數有多少。例如,如果我要自助掃描,就代表我要自己把商品一個一個進行掃描,這就是客戶要消費的體力。基本上,越順暢、越自動、最多一次性的設置等,體驗才會越好,很多商店就是為了便宜而增加客戶精力消耗、為了不被偷竊而造成人要等待甚至不小心因為BUG被門鎖住(繽果盒)。考慮到我們一般進去店裡面,拿東西後,排隊、買東西、離開這個歷程,如果一間新零售的店沒辦法把消耗降至2以下,那摩擦點時在太多。

在這裡,我個人比較願意稱其為未來商店模式,原因是未來零售還有很多其他趨勢正出現著,所以重點不該只放在結帳點上,Amazon GO 也不是只為了要做出商店並期待可以透過商店那薄利賺錢,但這我們留到下次說。下一次再談得跟未來商店有關的話題時,我會著重在數據端、安全端、以及其他零售方面的趨勢。

圖: 多多整理
照片: 團隊去芝加哥時拍的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arc.com.co on January 20, 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