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的美國回購利率暴漲,是怎麼回事?

Ian Yu
多多手札
Published in
5 min readSep 23, 2019

上週,美國的回購利率從2%左右暴漲到快10%。回購利率是國債一級自營商過夜借貸的利息,這是主要銀行在需要現金時互相借貸時所參考用的利率。在上週,銀行體系中的現金流嚴重不足,造成美國聯準會需要每天灌入750億美元將更多貨幣灌入體系之中。

現金的缺乏是來自於三者。第一個是繳稅季節,如果你的公司決定不在春天繳稅而需延期的話,2019年最晚可以延期到9月15日,大量的公司在這個期限前需要現金準備繳稅。第二個是美國立法院剛通過把國債限制提高,也就是說國家可以發行更多債券。

來源: WSJ

銀行體系的準備金是什麼?

這裡先釐清一個概念,讓大家能夠懂什麼是銀行準備金(bank reserves),基本上為了保持資金流動,央行會保持銀行體系的準備金的平衡。通常這個做法,就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s,OMO)執行。當央行認定需要控制經濟衰退時,會透過從一級自營商(也就是主要銀行)手上購買債券,將資金從央行轉入銀行手上,以此將資金流入公開市場,貨幣供應擴增/寬鬆。通常都是買國債,該債券的價格會提高,相對應降低利息,以促進銀行的借貸。同樣的,當央行決定需要控制通膨時,就會把債券賣給銀行,銀行根據法規必須購買,從而讓現金回流到央行手上。這個過程,貨幣供應會減少/緊縮,普遍借貸成本也會相對提高。

來源: 黃昱程

量化寬鬆基本上是大規模的OMO,但都是有特定的計劃。08年後的量化寬鬆,就是美聯儲購買大量的不動產貸款抵押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和國債,將大量的資金打入市場,同時將利率直接降低,所以是兩個動作同時進行。在計劃持續過程中,總是會有債券到期,美聯儲還會持續看需求再次購買債券,以保持流動。所謂的縮減資產負債表,其實就是停止購買債券(打入資金到銀行體系),讓帳上的債券到期後不動作,這是自然而然的緊縮政策。

美聯儲帳上擁有的債券,黑色為國債,紅色為MBS,單位兆美元。來源: 彭博

上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回到現在,繳稅的過程,其實是把紀錄放在國庫中,所以也會讓貨幣緊縮。這次美國又可以超限的發出國債,其實就是強迫性把資金從公開市場拿回。在到處都找不到現金的情況下,銀行還要被強迫購買國債,自然非常不願意把現金互相借貸,因此才會出現近10%的回購利率。央行所謂的灌錢,其實就是從銀行手上每日收回750億美元價值的國債,把資金打入銀行準備金。同時,聯準會也說了會持續到十月初,至於是否要開啟OMO,以及要怎麼執行,就是接下來一個月的課題。

在這裡必須提醒,開啟OMO跟量化寬鬆是不同的。量化寬鬆的著重點在量化,是要進行大量刺激而進行的計劃。開啟OMO,以及找到合適的流動等級,是聯準會接下來要研究的。在08年危機進行量化寬鬆前,美國的經濟狀況使美聯儲總資產本來就在提升狀態。

美聯儲總資產仍有3.8兆美元左右

灌錢不是問題,長期來看怎麼調節流動率是難題

目前聯準會不確定什麼程度的流動率合適,這是因為有很多情況與當時不同。基本面上,美元流動率不是只有美國本土的問題而已。有幾個原因:

  • 現在的美元在全球貿易上使用更頻繁
  • Foreign repo pool,與國外官方帳戶(主要是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相關的逆回購協議餘額持續增大(資金不在美國銀行體系本身中)
  • 新興國家與市場在過去數年利用美國利率低的情況,發行大量美元計價的國債
  • 銀行和基金會把美元和美債作為避險工具,因為美元的需求高,美元價值上漲,而要調整投資組合的配置。或是非美國銀行為了符合法規而賣資產以換美元。

美聯儲的工作實在不好做,因為不是只有本土環境可以看透情勢,國際金融環境更直接影響本土貨幣狀況。

國外逆回購協議的增高,代表越多資金仍在外流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arc.com.co on September 23, 2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