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Collision 科技大會心得: 新的未來即將來到

Ian Yu
多多手札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un 3, 2019

在5月21日至5月23日之間,北美最大的科技大會之一 Collision Tech Conference 在多倫多舉辦。這個大會中,七百多個演講人、兩萬五千以上的人參加、一千一百個新創,非常熱鬧。本來在舊金山舉辦的大會,今年和接下來的兩年,都因為美國最近越來越難拿到簽證,從今年到2021都確認會在多倫多舉辦。

【直擊 Collision 2019】TSS 領軍 5 大新創前進多倫多,台灣新創躍升國際舞臺!

同時有五個講台和十個左右的小講台,在三天進行演講,所以沒有人能夠每場都聽到,這次看到有趣的東西太多了,所以只打算講一點個人心得。

人才,還是缺的

來這裡參展的公司中,除了像微軟這樣的大公司以外,大多都有按照規模分。實驗到初期的Alpha、商業化並成長中的Beta、爆發成長中的Growth Summit、和規模最大的Top Startups,其中Top Startups 的展區都會比較大,而在這些Top Startups 中,看到不少都跟人力資源有關。通常都是像104人力銀行這種人力網,每個都有稍微不同的做法來吸引不同的客戶群,但可確定的是,對於人才的強力需求是促使他們成長的關鍵。

除了人力網,再來就是外包網,主要也是由技術人才為主軸。在這幾年,對於技術人才的需求高到讓許多人感覺工程師是最好的工作。現在包括亞馬遜和谷歌這樣的公司也都在全球招攬人才,多倫多也因此受益。但多多也相信在不久之後,隨著技術人才的供應趕得上需求時,對於其他專業的需求也會跟著增加。

矽谷是出了名的充滿著新創公司,但現在新創公司最缺的人才,就是合格的財務長。如何安排資源、找到資金、懂得談判等,一個好的財務長對這些公司相當重要。各個領域專業知識,也會是新技術要找到市場和加強服務的關鍵,像人工智能演算法要做得好,不可缺乏的就是該領域的專業人才。

另一個關於人才的趨勢,是在技術人才極缺的環境下,很多大公司選擇將在職員工重新訓練,成為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目前在這塊,並不是每家公司都做得成功,但這是善用現有資源和節省成本最直接的方式。

Vettery,強調由公司直接找到你,達到100%回應率
Toptal,找到高技術人才的外包網站
NeoSOFT,輕易外包各種高技術工作給印度的網站,一個小時二十美元左右開始。

學會合夥,在價值鏈找到自己的角落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科技公司以外,很多新創成功的要點就在於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就像生物物種多到不行,每個物種卻對整個生態圈都有貢獻與影響。在整個價值鏈當中,有很多小角落是可以做得,這些成功的新創就是找到這些小角落,瞭解別人的痛點,並且嘗試著去做得更好。

有間叫做Nylas的公司,就是專門為軟體公司email、聯絡人和行事曆整合,通常是CRM公司。另一間公司叫做Chargify,也是專注在怎麼整合不同的付帳系統,用很簡單的使用介面,讓你的公司可以輕鬆提供超彈性的付費計劃,卻又不用特地到每個付帳系統去設定。

在網路時代,也有很多人在網路上透過把部落格、聯盟行銷、亞馬遜賣場等等串聯起來,建立起自己的小網路帝國,賺取一定的月收入。這些人若想賣這些小帝國的話,會賣給那些想要買現成並去規模化成長的人。Empire Flippers 就是這類公司的買賣平台,幫助這些買賣家更方便找到對方。

Nylas,專門用API替你的公司和軟體整合email、行事曆、和聯絡名單
Hugo,專門做會議紀錄的軟體,把各種用其他軟體時有的痛點通通解決
Acorn在你還年輕時,從你的頭髮為你冷儲藏基因,為以後細胞轉幹細胞、幹細胞再轉各種細胞的長春科技準備。

懂得合夥,在這個時代非常重要。微軟在轉型前,也是什麼都想要自己做,在他們現任CEO 2014年上任後,把核心業務以外的事情都透過合作與收購完成,而非什麼都保留在自己身邊,並且專注在雲端與企業上,讓微軟重新在軟體的時代找到作為霸主。在2000年初左右仍以硬體為主的時代,同為霸主的CISCO等公司已經差距甚遠。

這世界上的機會很多,每個專業中,越專業分得越細,你越能看到價值鏈中有多少個小角落可以做事。如果你想找機會,卻總是覺得別人都把機會搶走了,其實可以把別人佔據的地方看得更仔細,有哪些可以複製,有哪些可以區別,並且不怕去多嘗試,總有機會是你能抓住的。

pachaterrae,Beta,送出無人機分析土壤,提高土壤品質,低成本方式準確測量含碳量,讓客戶準確賣碳信用
skyprep,Alpha,幫助公司輕鬆標準化設計在職人員訓練旅程,包括認證目標和各類任務
breather,提供人以天數或小時出租辦公室的平台(像Airbnb)

VC的聲音: 傳產與深科技

在經過幾個獨角獸上市卻不如想像中的做得好後,許多創投們已經在重新考慮自己要怎麼評估軟體公司。同樣的個人化、科技公司、AI、綠色科技等等字眼仍然會浮現,但是有兩個點,多多想要特別提出。

第一個點是對於傳產的興奮度。傳產目前來講,因為有太多幾十年的過時基礎建設仍然很好用,所以要數位化並不容易,這就像中國跳過ATM與網路線鋪陳直接進入數位支付與4G,遠比西方還要汰換已經成形的實體信用卡等還要快。傳產在設計上,並不像谷歌和亞馬遜這種以網路為核心的設計,所以在數位化上遠不如這些科技公司快,就算他們再有錢,轉型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其中最常被提的就是能源公司和交通運輸,整個後勤有很多東西其實跟其他產業的數位化程度比起來還相差很遠,所以創投們在多找這些看起來一點都不性感卻機會滿滿的傳統產業。

另一個常被提到的詞是深科技,雖然貌似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基本上是能夠帶來巨大改變的科技,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段的研發過程。換句話說,創投們已經在看AI與量子以外的東西,暑假時的Gartner Hype Cycle 或許能告知一二。

Loliware,一次性海藻吸管,紙吸管價格、無味、可食用、十八小時後自動分解
在美國,冥想市場已經達到十二億美金,預測接下來四年成長到二十一億美金,市場總是出乎意料、悄然崛起
Gartner 的新興科技Hype Cycle 是瞭解未來趨勢科技的好工具

結論

明後年多多應該還會繼續參加,在國際政治越來越難以預測的今天,不需要被過去十年被軟體科技主導的時代限制住,也不需要擔心自己不是技術人才,就沒有自己的價值。追蹤新聞標題,並不會幫助自己去找到下個趨勢或機會,我們需要放大自己的眼睛,多瞭解市場與產業的價值鏈的細節,會發現很多角落仍須有人去開拓。最後,林肯說過,最好預測未來的方式,就是去創造它。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arc.com.co on June 3, 2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