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中直人的有趣金句

大福
大福同學
Published in
4 min readApr 17, 2019

對竹中直人的印象是什麼?2000年後的日劇迷是《交響情人夢》好色的偽德國人指揮家「米奇」;大河劇觀眾是從《豐臣秀吉》到《軍師官兵衛》的豐臣秀吉;熟悉港劇的觀眾就是「那個跟黎耀祥長得很像的日本演員!」(縱使據說黎耀祥本人蠻抗拒…)

黎耀祥為了不再被說像竹中直人,所以留著不一樣的髮型…(才不是!)

其實竹中直人不只是日劇、日影界不可或缺的老戲骨,同時亦是導演、編劇、歌手等等,當然這些資料你可以在維基百科找到,但這樣的一個多棲演員在日本演藝圈打滾多年,見聞或見解應該會很有趣吧?早前在電光影裡書店被老闆推介竹中直人的散文集,並指香港應該沒什麼機會看到,個人倒是被書名吸引住了…

演員還是別太出色比較好〉引人入勝的書名

「演員還是別太出色比較好」?出自一個公認是演技派的老戲骨之口,究竟胡蘆裡賣什麼藥呢?所以就把書買回去慢慢看,結果發現果然很有意思!

日文原版「役者は下手なほうがいい」

竹中直人從小時候開始聊,唸書時的八卦、做綜藝搞笑節目時的趣事、拍電影的時候遇到的困惑…

書當然要自己看才能領會,但個人想抄下覺得很有意思的「金句」,大家看罷再決定是否要買書自己參詳…(笑)

「話說,我怎麼會給人那種不會乖乖聽話的印象啊(笑)!明明我總是照著導演的指示表演啊!怎麼會這樣呢…(笑)總之,正因為是人,才會被誤解吧!」

「我想導演與演員的關係,就是腦子裡會不會有『值得為這個人付出』的念頭吧!導演的眼神,勝過拍片技巧。對我而言,電影就是這樣一回事。」

「我認為對於演員來說,導演的關愛就是一切。
人家常說:『塑造角色』,但經過這麼多年來的歷練,我認為這說法並非絕對。
所謂角色,是藉由觀看者如何捕捉這個角色而塑造出來的,所以依據每個人的人生價值觀,會有各種解讀。
所以演員不需要解釋這個角色,也不可能全盤理解、演出這個角色,畢竟連自己的事也無法理解。
我認為選角時,這角色便已經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因為是導演決定由這位演員演出這角色。
如果腳本夠好,演員就不需要演戲,但不可能有這種腳本囉!所以『讀完腳本後,再決定』我覺得這是一句很可恥的話。
那麼,我們要憑藉什麼來演戲呢?那就是創作這部作品的導演的眼神,還有參與演出這部作品的演員,以及工作人員的眼神。」

「我最看重的是一起參與演出者們下戲時的另一面,還有與工作人員的互動。對方的想法、拍攝現場氛圍、想要呈現什麼樣的演出,演員就是感受著這些,詮釋自己的角色。」

「若大將這角色真的太讚了。加山(雄三)先生也因此成為國民巨星;但是在日本,演員一旦演活一個角色後,往往很難脫離這個角色給人的既定印象,戲路也就變得狹隘,真的很悲哀。」

「人們往往會依據最初的觀影印象,決定這個人的形象,賣座的作品更是如此,要是一直都很賣座的話,就更難跳脫框架了。」

「我認為演戲還是別太出色比較好,因為沒必要太出色,畢竟人生總是充滿著未知。
我也很討厭什麼『因為我讀過腳本了』這種話;要是有人對我說:『我想和你合作』,我想馬上飛到他身邊;我想當個有人找我,我會馬上回答:『我什麼都願意做!』的人。因為人生在世,不曉得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樣的邂逅囉!無論幾歲,這種心情都不會改變。
我一輩子都不想被人說是資深演員。
『很無聊耶!』」

--

--

大福
大福同學

有時會分享大小姐的塗鴉網誌的舊文章,還會閒聊影視各種怪現象之外,也開始寫有腦退化的老媽子照顧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