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 如何學 (大方向)

習拳以養生為目的,就是要以進入太極之門為目的

Stephanie Ho
太極筆記 (Learning Tai Chi)
4 min readDec 11, 2019

--

跟口訣(捷徑)、行貓步(次序)、對學習抱合理的期望(KPI),以上你都在做了,覺得可以加強難度,那麼這篇文章是為你而寫。然而,這篇的原意是紀錄個人的看法。

為什麼要向初學者談談習拳的大方向?

有緣的話,初學者可以玩上三、五年的拳。雖然如此,我聽過有差不多拳齡而又對學習認真的拳友,表達過埋怨與迷失:「學習到的是一個殼!」「我在太極拳已沒什麼可學了,很悶!」

我為他們花了那麼多時間而覺得自己空手回感到可惜。他們對太極拳「有所不知」的地方太多了;可惜的是,步法身法手法的分寸、速度還未有掌握、用尖襠行拳走架,在拳架未成形之時,在還未是時間放棄就放棄了。中間也有些一廂情願,以為懂得。結果,誤會太深,兩邊都冤枉。不過:

太極拳不會有損失,損失的是我們自己。

如果一開始有個大方向,知道學習的階段,會避免這種悔恨出現。

門 (Photo by Clement Souchet on Unsplash

我自訂的「太極之門」

太極之門,不是指一開始習太極而踏上太極之路的意思,而是指拳者達到一定的條件去真正修練這門拳藝,包括「鬆、靜、定」

未達到這些要求的學員,會覺得懊惱。「鬆、靜、定」似懂非懂,教人摸不著邊際。如果要勉強形容一些境界,也無甚實質作用。因此我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表述,怎樣能夠向太極之門進發。

簡單說,我個人是透過我形容為「立體」的拳而進階相關文章);先決條件是「轉尺骨」,或太極拳典籍上說的「前臂外旋」或「前臂內旋」。

聽起來是否很簡單?對啊 – 但為什麼班上新舊學員二、三十人,沒有一位做到呢?

我執手分享,讓學員感受「轉尺骨」,轉頭又用回舊方法「轉手腕」。

新學員有太多東西要兼顧,初期不需提及「轉尺骨」這回事。但是,我怕新學員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會自由發揮,用了手腕做動作。習慣成自然,到後來已經改不掉,學拳容易改拳難,恨錯難翻了。這也是為什麼我給初學者寫的《太極拳 如何學》要提到比較深奧的部分。

大方向 (Photo by Karine Germain on Unsplash

「轉尺骨」只限於尺骨轉動嗎?

東方的智慧博大精深的地方是其系統思維,不同於西方的分件式邏輯思維。

以太極「一動無有不動」之特色切入,前臂的旋轉帶動身體一環一環之轉動;精妙靈巧運用身體的關節與肌肉,才做到「用意不用力」而來的鬆開。

不懂利用「轉尺骨」便不懂「立體的拳」。「立體的拳」是身法手法的左右加上下同時旋動。不懂「立體的拳」對拉不到位,因此練不出柔韌。

怎樣欣賞太極拳?我看到連綿不絕中的動中有靜及柔中帶剛。真善美的美,不是脫離實際功能的美,乃是完善兩極之平衡。

太極拳 如何學: 次序 / KPI / 捷徑 / 大方向

2016年4月開始,為自己寫太極筆記,由最初紀錄學習歷程,到近來摸索教與學。偶爾也寫和師傅和拳友的交流和相處點滴,以及對太極作為運動與哲學的個人想法。我相信透過逆向動作與思維,太極可以開啟我們的潛能,由「靜」與「細」入手。

所有文章

Instagram: learning_taichi

政府康文署太極班課程

--

--

Stephanie Ho
太極筆記 (Learning Tai Chi)

太極迷,習傳統楊家八十五太極拳、楊家五十一式太極劍。2019年獲楊式太極拳導師資格 、2015年取得八段錦導師、BLACKROLL®按摩滾筒國際認證資格。相信從生活模式與思維改善健康,愛寫太極拳、學習法、生活、哲理、追夢等主題。網誌:learning-taichi.com 。電郵:www.hoo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