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物專訪|「很多事情都是遇到了才知道怎麼做。」— 一位勇闖泰國製造業的業務顏湛翔

「現在的泰國就像20年前的台灣」湛翔這樣說道。

快速發展的泰國適合台灣人切入的產業,可以選擇製造業、外商的科技業、新創電商、東南亞總部設在泰國的國際公司、旅遊業…

文:簡碩萱 109/09/15

當我詢問湛翔是否可以和我分享他在泰國的工作經驗時,很爽快的就答應了我的採訪,「你現在要打過來嗎?」我興奮的回覆他:「沒問題。」電話那頭傳來下班後疲憊的聲音,「嗨,好久不見。」畢業於高雄科大供應鏈管理系的湛翔,目前在泰國豪仁貿易當業務主任。

畢業後的迷茫

當時湛翔談到畢業後的迷茫,「我對自己的科系沒興趣,其實大學讀什麼不重要,因為真的要把理論運用到實務又是另外一回事。」我會心一笑,或許這正是台灣大學生共同的世代焦慮吧,常常想做那件自己熱愛的事,但又不知道那件事是什麼,一種愛恨糾葛的浪漫情懷。

高中時因為念的是應用英文,所以打下了扎實的英文能力。但當時畢業時,發現會英文的人其實不是優勢,如果要去海外工作還須具備第二外文,所以毅然決然去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進修一年的泰文課程。「當初選擇泰國契機是因為大學畢旅去泰國玩,當時就覺得這個國家還不錯沒想太多,不過現在想想還蠻不成熟的。」湛翔笑著和我說。

談到朱拉隆功大學,湛翔說那裡的簽證相較於其他學校好申請很多,但學費也較貴,還記得他有一個朋友,為了申請簽證還先飛去緬甸邊界跑流程,不過他也提到「還記得那時為了辦學生簽證在移民局等過了8個小時。」我光聽就覺得非常的難熬。在泰國進修一年達到TH6的程度,便回到了台灣。

回國後主動出擊去一家新竹矽膠公司面試了兩次,2019年12月外派到泰國分公司擔任業務主任。湛翔回憶當時說,「當初因為新鮮人的身分被錄取了,不得不說是因為運氣,其實三國語言和政府新南向政策真的沒什麼幫助,要找到國外工作真的要靠自己。」

我們談到在泰國工作需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湛翔和我分享「英文能力是基本,泰國讀寫能力,耐得住寂寞、自律、最好是專業技能像是工廠執照、技術人員、工程師…」我接著問在外派期間有什麼不習慣的地方,湛翔苦笑的說,「堵車。有時見個客戶塞了2小時的車,不過真的蠻喜歡曼谷的,就像亞洲的紐約。」

泰國的聘用方式有分為兩種,當地聘用(local hire)和外派,local hirer在較早進泰國的台商,屬於有規模的大公司,不會提供機票、薪資100%泰幣,公司可能會有員工大樓。而外派公司會幫忙出房租、一年四張機票、有提供台灣健保、台幣和泰幣的比重數看和公司怎麼談。

被客戶磨完再給公司磨的石頭身

湛翔語重心長的說,「我主管常說做業務就像石頭身,去給客戶磨完再給公司磨,不過當你兩邊都能搞定時,也會變成一個很厲害的人。要做好業務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關係』,簡單來說當你和別人都在賣一樣的蘋果時,你的客戶要跟誰買?」湛翔稍作停頓接著說,「客戶需求、產品專業度、競爭對手狀況這些都要了解,很重要的一點是去找到關鍵人物。所謂的關鍵人物就是握有決定權的人。不管是透過公司人員的對話、行為、個性中去推敲,多問多拜訪客戶去蒐集資訊,並找出最後決定的關鍵人物然後去建立關係。」我同意的點點頭,認為業務就像特務一樣,要去洞悉人性和掌握人心。

「另外建立起串聯的關係網也非常重要,透過舊客戶介紹新客戶,進而認識別間公司的採購主管,都是很重要的接觸管道。那時覺得蠻挑戰的地方是因為客戶的背景非常多元,有些地方口音會聽不太懂。不過現在也克服了這個語言隔閡。」聽完的當下非常佩服當業務所需要的抗壓和彈性,也感嘆每個行業都有不容易的地方呢。「很多事情都是遇到了才知道怎麼做」我想也是這個抱著見招拆招的樂觀心態,能讓湛翔在異鄉能堅持下去。

泰國「水裡面有魚,田裡面有米」的民族性

步調偏慢的泰國,相較台北多了些從容的餘裕,「還記得那時剛來泰國最印象深刻的是泰國的這句俗諺,意思是說泰國沒天災地震,物產非常豐富,種什麼長什麼,所以泰國人沒工作就回家種田,不怕餓肚子,或許這也讓泰國人多抱持著享樂主義,多了些天真的純粹,不過這也造就了在泰國前四大的公司都是華人開的。」

當最後問到未來的發展方向時,湛翔爽朗的大笑,「想那麼多幹嘛,想的到做不到,做得到想不到,現在只想好好累積自己的實力。」也反應出湛翔一步一腳印的做事態度。希望在這個疫情的年代,能夠讓在異鄉打拼的湛翔能夠平平安安,在泰國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

--

--

簡碩萱(Franci Chien)
好奇心其實不會殺死貓

我喜歡看見人的「可能性」,簡單來說就是「自我成長」。我很好奇當每個人都相信努力可以變成任何你想成為的人,這個社會會變的如何? 有感生活This is LIFE.粉專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ThisisLIFER/?modal=admin_todo_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