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有閒有文化

齋主子迂
子迂的蠹酸齋
Published in
7 min readFeb 20, 2020

相較於大多數年輕人所認為的不幸,齋主認為活在當代台灣是幸福的。

《老學庵筆記》筆記裡面有句『三世為宦,,方解穿衣吃飯』,意思是指當了三代的官,才懂得穿衣服和飲食的妙處,換作當代也有句『富三代才知吃穿』代表著同樣的意思,或者更進一步的說,吃穿這生活上的簡單行為,其實反而顯示了一個人平時的生活水準,或者用我們平時比較通俗的用語來說,那就是一種品味。

台灣經歷了那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之後,自兩千年後經濟逐漸穩定,過去叔叔阿姨可能一個公事包提著就去開工廠賺大錢,但在今天這幾乎不可能發生,不只是因為創業的相關規範都一一完善,更殘酷的是在台灣幾乎所有能搞的產業和生意都被吃得差不多,毛利率也因為競爭的激烈而越來越低,過去那種階級快速流動的社會已經不再。

經濟逐漸穩定的社會,意味著有錢人會趨於保守,也因為錢不再像是過去那樣容易的賺而減少開銷。如果錢賺得太容易,就會花得更加容易,這十年來的中國有錢人就是如此,所有的花費都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有錢,而這些只是單純為了證明有錢的浮誇炫耀行為,反而在多數富過三代的人看來是個可憐又沒文化的土豪

日本在80年代曾以天價購買塞尚的《水中倒影》

但這種浮誇的炫耀行為,其實在每個逐漸富裕的國家都曾經發生過,像是十九世紀晚期的美國、戰後快速成長的日本甚至在經濟奇蹟的台灣身上都曾經有過。像是內戰時期的美國餐廳如果沒有五十道菜可以上,恐怕會被消費者嘲笑是給窮人吃的餐廳,日本人在80年代曾經為了證明自己的財力,瘋狂購買印象派的畫作,甚至把大部分美國的土地都買了下來,而台灣當年錢特別好賺的時候,也是把XO白蘭地當作白開水喝,而XO十年內在中國賣得也是特別好,但是在台灣似乎已經不再那麼受消費者們喜歡。

正因為社會的改變,這十多年來政府開始搞起所謂的文創,開始發展了所謂的文化事業,這政策幾乎影響了各類產業,所有的店面都開始重視起了設計和情感面的價值。

以前人家總說『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第三開查某間』,但在今天就連想要賣冰,如果沒有漂亮的碗盤、懷舊或是簡約風的裝潢,加上漂亮的制服,可能這類免洗冰店很難與那些新型的文創冰店相競爭。而醫生過去最好賺的方式則是自己開診所,但今天要開間診所一方面除了要承擔巨大的店租壓力,一方面消費者還越趨希望有漂亮的診所可以去。而就算要開查某間,如果還像是過去單純的賣淫賣身體,恐怕也難以繼續說服新時代的消費者。總的來說,整體社會從單純的享受物質,轉變為逐漸重視精神價值的體驗,這就是『富三代知吃穿』的意涵之一。

活在當代台灣是幸福的,每天都可以見到整個社會越來越重視精神價值的體驗,飲料店從過去單純的賣飲料,現在開始重視整體品牌的形象和飲料杯的設計,最基本的麵店也開始重視起以前從不重視桌椅餐具和菜單排版等等。

台北市位於遼寧夜市的麵店都不得不搞起裝潢

但為什麼當我們在面臨一家傳統飲料店和一家文創飲料店時,即便文創飲料店的價位可能多五元十元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會選擇文創飲料店呢? 甚至多數的人會認為選擇文創飲料的漂亮飲料感覺起來比較有品味,有的人甚至還會一起拍照打卡上傳社群網站,告訴所有朋友自己消費了一杯漂亮的飲料。

有許多人討論過品味,甚至進到書店裡面大概有著幾十幾百個文人雅士出的散文或是專書,討論著甚麼才叫做品味,他們可能會形容品味就像是一種生活中的態度或是一種怡然自得的舉止等等。不過在這麼多討論品味的書籍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一本經濟學,是經濟學家范伯倫在1898年所寫的《有閒階級論》。

《有閒階級論》整本書的概念就是講述我們人類在社會中,就是想要證明自己比其他人類優越,所以同樣的事務,如果要顯得比他人優越,我們就是使用低效率的「浪費』行為來顯示自我的尊爵不凡。此處的「浪費』並不等同於我們生活中經常用來貶損他人的浪費,請想像成因為自己擁有較強的資源和體能,所以可以用更耗費資源的方式來從事相同的行為。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就以吃飯來舉例。其實若考量到經濟效益的話,我們人每天所必須要供應的熱量大概在1500~2000卡左右,若將這個卡路里以金錢換算,我們能吃飽的最低方式應該是吃廉價的泡麵,但事實上很少人選擇這樣填飽自己,填飽自己的方式從路邊的麵攤、店面的滷肉飯、中價位餐館到燈光美氣氛佳的高級餐廳都有,這些多花費的成本,就是一種「浪費』。

隨著餐廳消費的金額越來越高,除了食材和料理本身之外,裝潢變得越來越高級、餐具也越趨講求、侍者的訓練和外貌也越加要求,甚至連廁所的空間都越來越寬敞。除了填飽肚子的食物之外的講究,成為了一種「浪費』,而這種浪費的價值反而彰顯了這頓餐的價值,甚至分辨食材好壞和料理技術的知識,也成了一種文化上的「浪費』。

就像是平平是走路穿鞋子,好的皮鞋和高跟鞋就是做得不舒適,有些鞋子還需要用特殊的走路姿勢來使用,但這些多花費的力氣在他人眼中看起來,就像是個在乎鞋子的品味人士。

而不管要負擔一頓高級餐廳的花費或是一雙漂亮精緻的高跟鞋都所費不貲,而除了有錢以外,去高級餐廳總要理解其中的禮儀,穿高跟鞋也需要相搭配的服飾和如何走路的姿勢,這些總合起來就被稱作「有閒」,而能輕鬆且不負擔的活在這種生活當中的人就被稱作「有閒階級」。

台灣這幾年崛起的單品咖啡證明了大多數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單純拿來提神的咖啡,更願意以一種品嘗的心態去看待咖啡的味道。而前文提到過去的台灣飯局總是喜歡將XO給乾杯,但XO本身就不是拿來暢飲的酒類,而經過數十年,台灣最近流行的則是紅酒課程,無論是品酒會還是品杯會都在所多有。

台灣的整體產業已經走入了講求精神價值的品牌經營,多數能存活下來的店家,如果不是落入了講求CP值的老套路,就多半是講求包裝、精緻和精神價值的有閒品牌。

而有閒其實不單只是呈現在消費生活上面,在戲劇、文化、藝術、社群網站甚至是男女感情上都可以看到不同方式的有閒,所有成功的東西當中,都必須帶有與他人不同的有閒面向。

討論有閒,可以單純討論《有閒階級論》中對於宗教、戰士、社會階級文等等的探討,但是齋主想把這本深深影響我的書,用盡可能接近生活的廣度,來重新審視所有處於我們身邊有閒的人事物。

LACOSTE 在品牌歷史與當代球星的結合

在這系列文當中,齋主會討論到高價精品如何營造自身品牌的價值、社會階級的鄙視鍊、如何追逐品味、什麼東西是惡俗的、形象如何塑造、神話、禮物為什麼不同於一般商品、民主化之後階級仍然存在嗎,到實際討論為什麼文青咖啡廳看起來特別有閒,為什麼NET始終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以及社群網站上如何分辨對方的社會地位等等,都將會討論和說明。

之所以齋主這次選擇討論有閒,除了因為這本書是我此生最愛之一,更是因為在這個台灣正在轉型的期間,需要有更多閱聽人了解文化是如何形成,我們又要轉變自己看待消費文化的態度,當我們面對一家新開的餐廳或是一家新的品牌時,我們又要如何分析他們成功的理由。

雖然說『三世為宦,,方解穿衣吃飯』,但我們若是能更快的體會到這些文化上的差距和意涵,會更有助於我們生存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當代社會中,齋主衷心期待這系列文能帶給你的影響和思維上的轉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