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治安與醜陋街景-住商混合的亦喜亦悲

齋主子迂
子迂的蠹酸齋
Published in
7 min readSep 27, 2020

(本文將以齋主生活的台北為例證)

若談起在台灣生活的優點,全台灣人幾乎都認定是治安好。台灣的治安也確實在國際上真的名列前茅,包含扒手很少、掉了錢總是能找回來、半夜能夠安心出門等在國外看來幾乎不可能的成就。但若談起大多數人對台灣生活的不滿,你絕對經常聽到許多人抱怨台灣的街景醜陋,從鐵皮屋、頂樓加蓋、違建和違規停車等景象,都成了人們口中抱怨的事情。只不過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想過,這優點和缺點,其實原因都來自於台灣是住商混合的生活方式

談起住商混合這名詞,或許很多人一時沒法理解其意涵。但你或許可以回憶起你看過的外國電影情節,是不是市中心的商業區域,到了夜晚就空無一人? 是不是社區中的房子附近也都是住宅而少有商家? 但台灣早年沒有規劃這類商業區和住宅區的界線,在今天你可以輕易在房屋買賣仲介網站上,看到「住辦」這名詞,它意指的就是該棟大樓裏頭有住宅也有商業辦公室,這只是一棟大樓的混合,將鏡頭放遠,你會看到同樣的一個區域中,有高級住宅、有高級店面但或許也有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吃店。這就是住商混合,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影響卻非常深遠。

國外的住商分離會造成的結果就是會有明確的區域差異,而且不只是住宅區和商業區的差異,有時更殘酷的反而是住宅區中的差異。由於住宅區明確的劃定,所以可以針對不同區塊的人行道成本、行道樹密度、建蔽率、容積率等建立不同標準,然後開放自由市場來決定他的價格高低,甚至在東京的住宅中,還有一項特定繳給該區域的稅收,作為區域自治的費用。這種宣揚資本主義精神住宅所成立的管委會都非常強勢,對於住戶的審核不光是金錢的多寡,還必須在乎工作、學歷、經歷、家族血統等等。因此最後的結果就是高級住宅區非常高級住宅區,中產階級社區非常中產階級,而貧民窟就非常貧民窟。情況不只是如此,這些住宅區內都有民生店面,像是飲食、小賣場等。由於住商分離,所以低收入的人實在沒有啥理由到高級住宅區,所以該區域的商家並不會針對任何低收入的客層,而全部店面都將是較為高價的商品和服務,同理可證於中產階級社區和貧民窟。而商業區的道理依然如此。

這樣一來,不同階級彼此接觸的機會就降低,除非你特意決定要打破舒適圈,不然你很有可能這輩子沒去過幾次高級住宅區或是貧民窟,這樣的社會勢必帶來強烈的階級差異和階級意識。當你是個活在住商分離社會的窮人,你看著電視裡的有錢生活,自己身邊的朋友卻沒半個不是窮人時,你很自然地就會仇恨這社會。有時仇恨的是會疊加的,一個人的仇恨或許不算甚麼,但若一個社區都對社會有強烈的仇恨時,你就開始會見到治安的死角,開始會有人放棄未來,因為他們舉目所見皆是絕望。他們見到中產階級社區是絕望,見到高級住宅區更是絕望,身處絕望之中,只能幹些不被社會允許的事情,反正他們老早就痛恨這社會,半點沒關係。

但在台灣住商混合的社會裡,你也許有錢也許窮,但你也覺得能從自己生活圈中找出幾個更有錢或更窮的朋友,也能從鄰居或工作環境中發現有著截然不同生活的人。台灣人依然仇富,但仇富的人也肯定有些比較有錢的朋友,我們與不同階級朋友的交情和了解,緩和了不少我們對於這社會的負面情緒。畢竟如果有錢人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走來走去,鄰居隔壁遇到了還會禮貌地打招呼,偶而他還會分點他年過節太多的禮盒水果,你真的很難真正仇恨這個人,因為你能真真確確感受到即便是有錢人也是個好人。但住商分離的情況,你遇見這些有錢人的機會少,彼此瞭解的機會低,自然仇恨就無限增長,治安自然不好。

台灣治安好也得歸功便利商店密度高,但卻鮮少有人提及分布平均。在都市地區由於住商混合,在都會區的各個轉角或巷口,都能見到便利商店。即便是商業區的便利商店,大部分都賺上班族的錢,但到了大夜時,也總是還有住在附近的住戶會來買個宵夜或零嘴。便利商店在夜晚街道的發光店面,讓社會陰暗的死角少了些。但若今天住商分離,大半夜的便利商店根本沒有營業的理由,自然得在上班族下班之後跟著打烊,於是夜晚的商業區有很大機率就成了治安死角。很多人總以為警察有能力處理治安問題,但其實警察並沒有辦法提高整體的治安水平,因為維繫治安還是得靠國民彼此的連結和社會共識,住商混合的作法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成了夜晚裡維繫治安和秩序的一盞燈火。

但台灣醜陋的街景也和住商混合有關。住商分離由於階級意識較強,所以不同的住宅區會有不同的社會共識,包含對整體區域的營造、美學、道德觀、成本觀念等皆有所差異,因此高級住宅區願意花在美感上的成本自然比貧民窟來的高,而不同區域的美感標準和想法雖然不同,但在社會階級上的想法是一致的,通常美感觀念也能有些一定程度的共識,因此不同區域的美感雖然不同,但看起來至少是整齊一致的。

而台灣住商混合的狀況是,即便是地價最高的地段,都仍是有住宅和商辦混雜。有人來精華區上班你就得生出餐館,上班族中午當然沒啥心思好好吃飯,因地緣關係而長出的飲食餐館,自然不會是甚麼訴求精緻化餐飲的店家,主要還是做成了便當店或快餐店,而那些較為精緻的餐館也因為精神價值太高,而在這樣的地段仍舊活不下去。

所以即便在最高級的地段中,你仍舊能見到平價的餐飲店,雖是拉近了階級差異,但無形中卻也造成區域的品味差異雜亂。有錢人的品味和窮人的品味不見得有高低,但卻絕對有所差異。例如當你見到某戶人家在門口種漂亮的九重葛,但隔壁卻在經營便當店時,你不會認為九重葛漂亮,而只會認為眼前很雜亂;反過來說若區域劃分明確,你會見到戶戶都爭奇鬥艷,九重葛、櫻花或桂花樹芬芳了整條街道,令人心曠神怡。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總覺得民生社區漂亮,因為那社區本就是依照美國中產階級社區的形式所打造的,那怕現在有許多商家在其中經營,但依舊沒有破壞原先的氛圍。

與其說住商混合所導致的缺點是街景醜,還不如說是沒辦法孕育出精緻的文化。這十數年內有許多有理想的經營者,總想經營輕食沙拉店,但無論是開在高級地段或平價地段都難以生存,原因就在目標客群不夠集中,但若開在住商分離的區域,你就能輕易的找到目標客群。相同的道理也印證在其他餐館、伴手禮店、水果行、服飾店等,只不過是街景較為明顯且容易發現罷了。在台灣要找到有規劃且整齊的街景,除非你往那些近期內重劃的區域(像是信義區或大直),不然大多都還是你熟悉的老樣子,即便是人人都認為燙金門牌的仁愛路二、三段,你還是不覺得有特別高級的感覺,轉進仁愛路的巷弄裡也還是能找到吃得起的平價飲食。

許多缺點與優點本就是一體兩面的結果。台灣街景較醜主要的原因來是社區共識不足,而這不足當然與住商混合息息相關,但相對的也造就台灣的治安良好,人民對彼此有信任,即便是生活型態完全不同的兩人,也有在生活上熟識的機會,減緩了很多因為誤解而產生的仇恨和憤怒。這篇文章雖然不甚嚴謹,意義是希望當你下次提起「治安很好的優點」和「街景很醜的缺點」時,能想到這是個幾乎一體兩面的結果,而不只是認為眼光短淺又無知的只說其中一項,成了別人眼中的笑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