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教學公開觀課紀錄
跑得快的跑外圈,跑得慢的跑內圈,大家一起抵達終點線
--
文/高雄市林園國中 蔡元忠老師
時間:2019年5月3日
地點:高雄市福山國中
單元:正比與反比
公開課、說課主講人:新北市新泰國中 劉繼文老師
去年12月9日的學思達年會,我告訴繼文老師說「等我的國三班畢業後,我想到你的教室觀課」,他說「我的班也畢業了……」當下好失落啊~
所以,當我知道繼文老師在這一天應邀到福山國中公開授課時,當然要排除萬難參加啊!
差異化教學:跑得快的跑外圈,跑得慢的跑內圈,大家一起抵達終點線
說課時,看著三軌學思達的說明圖,我想到的是一道數學題:
有A、B、C三個人,要搭45分鐘的飛機,他們買到學、思、達三個不同的座位(經濟艙、商務艙、駕駛艙)。如果每個人都要坐到每一種座位,請問時間要如何安排,才能讓大家享受一段美好的旅程?
異質性分組希望以強帶弱,但是只能把整組拉到一般水平,而非最高水平。繼文老師以「跑操場」做比喻,異質性分組是「跑得快和跑得慢一起跑,大家速度一樣,結果跑得快的要等跑得慢的,而跑得慢的跟不上」。同質性分組是達成差異化教學的鑰匙,就是「跑得快的跑外圈,跑得慢的跑內圈,大家一起抵達終點線」。
關於減法教學,以全部20題為例,可以要求C咖先學會五題,可以學會再追加。
關於分組,好朋友一組的效率最高,因為可以把學習延伸到課後。
關於報告,不一定要上台報告,也可以組內報告。
關於學生的身分,由學生自選的異質化講義決定,並根據學生選的版本標準要求他。萬一有A咖選B版,甚至C版,可以鼓勵他去教B咖或C咖,並多給他一本A版,讓他可以選擇完成A版或自選版。
三軌課堂流程
接下來的觀課,就是見識三軌學思達以同質性分組達成差異化教學的神奇時刻。
以我的理解來看這堂課的脈絡,重點如下:
1. 兩組B咖跑的是典型的學(15分鐘)、思(10分鐘)、達(20分鐘)流程。
2. 兩組A咖的前25分鐘在思、達兩個模式之間切換,同時間的C咖(只有一組)則在達、學兩個模式之間切換。
繼文老師以家教模式開始C咖的表達階段,透過教導與回答教授講義連結的影片概念與例題後,C咖進入自學階段做練習題,而繼文老師則到兩組A咖主持學生的表達階段,把學生剛才思考討論的結果,藉由投影在螢幕上進一步澄清迷思概念(若x和y成正比,則當x越大時,y就越大嗎?)。接著,A咖回到思考討論階段,繼文老師則回到C組教授第二個例題,如此反覆切換。
3. 最後20分鐘,A咖進入自學階段,自學的內容是下一堂課的進度,C咖進入思考討論的階段,而繼文老師則到兩組B咖主持學生的發表,先分配題目,讓學生寫在平板或白板上,然後兩人一組上台發表,一個負責寫,一個負責說,最後由老師引導澄清迷思概念。
老師只有在小組表達的階段才進入小組,其他階段就交給老師的分身(講義和科技載具)。
這就是以同質性分組實踐差異化教學的三軌學思達,不只是教學技術,更是教學藝術,真的是很神奇又令人讚嘆的一堂課。
重點摘要
最後一節的議課,繼文老師和大家的交流如下:
1. 關於表達的訓練,從閱讀文本到講解題目的過程中,可以「重述學生的最後一句話」打斷並「接回話語權」,利用提問給學生提示。
2. 帶A咖的原則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 B咖的表達時間容易壓縮,所以要嚴格控管時間。利用計時器與按鈴,可以訓練模式切換的流暢性。
4. C咖太多怎麼辦?老師可以先帶領,發掘其中的C+,並鼓勵C+自學。也可以將題目簡化並附答案,提高C咖的學習意願與成就感。
5. 好朋友分組可以放寬到1A+4B或1B+4C。
6. 一年級上學期先以課本習作為文本,採用異質性分組合作學習模式,訓練學生熟悉單軌學思達的流程。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帶入異質化講義,採用同質性分組,以三軌學思達進行差異化教學,並以課本習作為熟練本。
7. 三軌*「跟or不跟老師」=六軌。目標是多軌,達成真正的個人化學習。
8. 關於平時成績的評量方式,以檢核學生自訂的學習計畫表取代小考。(這部分因為時間因素沒有比較細節的分享,要再請教繼文老師。)
9. 檢討考卷的方式,可以老師自己講述,或是交給A咖開直播解題或錄影講解。
以上,就是這個美好午後的豐收。
如果要我推銷繼文老師的三軌學思達,我能想到的標語是「知道的時候感到好奇,看到的時候感到神奇!」繼文老師可以把學思達這樣拆解、重組、變形,實在是神作啊!
除了讚嘆繼文老師的三軌學思達,我更加敬佩的是繼文老師精進自己教學的熱情。
從2014年3月知道學思達,同年9月開始嘗試改變教學,一路邊做邊修即將滿五年了,上課的流程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能掌握,可是,總覺得還缺少了什麼,因而漸漸感到空虛。
這個午後,我找到我想要的東西了!
除了方法,還有熱情。而且,躍躍欲試!
(感謝蔡元忠老師分享文章,延伸閱讀:劉繼文老師-學思達如何進行差異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