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 SPTS 策略,建立學思達基金會發展藍圖

文/ 新北市中和國中 孫菊君老師

--

20220205 大年初五學思達教育基金會策略營

紀錄完李吉仁老師一日策略思維工作坊內容(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088511884/posts/5231357180210514/?d=n)之後,再度回味吉仁老師精彩的引導流程,並對所展現的其高度專業有了諸多啟發:

一、會前閱讀

行前給予一篇含金量飽滿的專文、個人簡介與媒體報導文章,讓學員在行前即對吉仁老師本人與工作坊整體架構,包含說什麼是 SPTS、什麼是 IOOI,有初步理解與滿心期待。許多夥伴(包含我)甚至對專文做了筆記,在行前即投入自學,對於學習動機的激發,大有助益。

二、開場白

因為行前已閱覽過個人簡介,吉仁老師並不需要介紹自己,而輝誠老師開場用「開天眼」描述與吉仁老師的互動及邀請,早已引出所有學員的好奇與渴望。

吉仁老師的開場白,就做了幾件事:

  • 沒關係哲學(這是我個人的形容):對於成人學習,今天可以走到哪裡都沒關係:「反正還有明天,何況世界是從明天才開始」
  • 連結認同:「你們都是關鍵人物,在關鍵日期做關鍵決策,我們都會記得2022年的大年初五,共聚一堂的時刻。」
  • 定調共創:今天的工作坊進行方式是共同理解與共同創造,「今天五點半之前不一定做得完,但是樹根比樹葉重要,我們至少有一張地圖會出現,可以讓我們在前面拍張照。」

三、暖身破冰

  • 案例細節:吉仁老師不急著進入主要課程,反而是先說到自己太太的故事,說自己太太很愛打 Game(反差萌,引起好奇),她迷上一款填字遊戲,是一家被紐約時報以一百萬美金買下來的小小遊戲 “wordle”,只有五個字母,卻有六次機會可以解謎,一天發布一個單字,全球玩家爭先在發布第一時間瘋狂解謎。因為只有一組,太太玩不過癮發現另一款類似遊戲 “ABSURDLE”,同時更多動態變化,難度增加而且可以隨時無限解答……。
  • 共創暖身:說故事的重點不在填字遊戲本身,吉仁老師讓大家一開始進行腦力激盪,提問的是「如果用一個以 “C” 開頭的英文單字形容今天工作坊,那會是什麼?」
    Create、Collaborate、Communicate、Cooperation、Connect、Correct、Culture、Clarify……。
  • 接著收斂工作坊的目的會是?
    Connect、Create、Communicate,吉仁老師強調共同語言 common language 的重要性,還有最重要的是 Consensus(有共識離目標也就不遠了)

四、初衷與願景

目標定錨

接著吉仁老師邀請張輝誠老師說明身為學思達基金會創辦人的初衷。吉仁老師妙語如珠,幾句話就讓大家開懷大笑:「創辦人總是有初衷,沒有高中也有初中…」、「而且對於初衷也常常在改變,隨時得要 update 一下」、「總是要聽聽董事長的長期目標,不過董仔的長期目標常常比短期目標還要短」(執行長敏慈聽到這裡已笑到不行……。)

輝誠老師簡單說明學思達推廣的歷程,特別是辭職後去大陸兩年以及與普林思頓合作辦學,看到「學思達學校」的可能性。希望成立具有完全主導性的「學思達學校」,各種類型、涵蓋各地區與學層,並與各種系統合作,甚至突破目前沒有意願最困難的一群。

並且強調擴大「開放教室」規模的重要性「教室打開了,生命就變了,世界進來了,驅力帶來影響,教學專業就會跟著成長~」

願景核對

接著秀出吉仁老師與輝誠和敏慈面談兩次之後所梳理出來的「學思達基金會 改變理論 1.0 」的策略藍圖,上面終極願景寫著:「讓每一個孩子釋放潛能,發揮最高價值」

吉仁老師詢問大家,對於這樣的願景,是否有疑問或補充?夥伴們提出了對於所謂「潛能」展現的討論。

吉仁老師揭示願景在模糊性與通則性的特質:「願景不用獨一無二,但重點在於是否能實踐!」但是他又說明願景若帶有獨特性,那便是一種選擇,如 KIST的願景便是「給孩子公平發展天賦的舞台」,「公平」在這裡變成為具有號召力、可被追隨的「感動成分」。那學思達呢?是否有提到會讓心臟多拍兩下的點呢?

夥伴提到的有「自學」、「熱愛學習」,還有教與學之間的動能。

這些都引發了輝誠老師連結到他成立基金會的初始願景,把教學專業帶進來:「讓師生釋放潛能,發揮最高價值。」

五、IOOI 改變理論

身為台大管理學院與 EMBA 課程教授的吉仁老師,幫助無數大企業進行策略分析,但是他直言,商業組織是以「經濟邏輯」來導出商業結果,可是已發展四百多年的「經濟邏輯」卻不符合 NGO 非營利組織與倡議組織的運作模式,NGO 看到的都是未來,無法用邏輯思維來主導。因此他採用 “IOOI” 來形成 NGO 的概念性架構:

Input(投入)、Output(產出) 、Outcome (結果)、Impact(影響)

有效能的成熟 NGO 都應該用這四個概念來架構自己的界定指標。指標檢核極為重要,雖然對 NGO 來說,不像商業組織,就算做不好也沒有人會搶去做(笑),但是尤其是 Outcome 和 Impact 面向檢視,才能讓組織與倡議走在有影響力的路上。

六、SPTS 策略藍圖

本日工作坊的重頭戲是擬定學思達基金會的 SPTS:

  • Strategic Choice 策略軸線
  • Key Path 關鍵路徑
  • Tactical Action 戰術行動
  • Success Indicator 成功指標

吉仁老師用爬高山來比喻,願景是山頭,策略軸線 S 是 3000 m 以上的view,關鍵路徑 P 在 2000 m 是今天夥伴們要協助產出的主要工作,每一個在藍圖中呈現的構念(Construct)會彼此形成路徑迴圈,我們要共創的,就是找到關鍵路徑來加速迴圈的前進。

舉例來說,明融和我負責的 S1 軸線描述是這樣的:「強化師培與社群能量,擴張學思達開放教室的質與量」

四個構念分別是「學思達師培機制與能量」、「學思達教師社群能量」、「學思達開放教室規模」、「學思達基金會營運效能」

當我們盤點現況與提出問題時,遲遲來不及討論出具體的關鍵路徑。吉仁老師過來後,直接幫我們用 MECE 互斥窮盡策略,根據 S 描述拉出三個標籤:「師培系統」、「社群系統」、「開放教室」。再根據「動詞+差異化形容詞+名詞」描述對現況改變的路徑方向。經過小組公開發表、集思廣益、修改調整後之後,出現四條關鍵路徑:

P1【師培系統】建構學思達師培課程地圖及強化轉入社群後的能量發展
P2【教師社群】提昇社群賦能成效及實踐能量
P3【開放教室】有效提升學思達開放教室質量與數量的支持系統
P4【教師認證】建構學思達教師認證制度

之後再據此,思考可投入的資源與改變的現況,擬出個兩到三則具體戰術行動專案。

參考動詞:與明融檢討討論歷程時,發現我們太考慮「人」與「現況」因素,因此常常陷在細節泥沼之間無法進展。真的如吉仁老師說的,應該站在兩千甚至三千公尺來思考全局,相信 SPTS 的系統設計,先拉出初步描述再來修改。

我整理了吉仁老師示範的 KIST 與今天工作坊討論歷程和自己想到的動詞,列舉如下:
建構、架構、組建、建立、構建、開發、創造、創建、展現、發展、導入、聚焦、推動、協助、促進、推廣、支持、陪伴、導入、強化、擴大、擴張、優化、深化、夯實、加速、轉化、調整、追蹤、整合、確保、爭取…

(大家可以集思廣益再增添下去 )

七、結尾召喚

「選擇與承諾」,輝誠老師說,今天國師等級的工作坊真的很珍貴,吉仁老師都是幫助大企業或是成熟基金會進行這樣的諮詢顧問,學思達基金會才剛起步,就有幸可以學習運用 SPTS 把改變理論 1.0 版本做出來!

最後吉仁老師的回饋也很動人,學思達基金會雖然年輕,但經過大家的願景共識,定錨定向,必定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偉大基金會。

這樣回扣「渴望」層次,並連結最底層的生命能量,學習國師典範的種種,何止金錢可以計量。

(感謝孫菊君老師提供文章,想了解更多,歡迎關注菊君老師的臉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