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的第三步:設計合理的研究方法

Anderson IELTS
安德森英語教室
May 29, 2024

研究方法可以說是決定一個研究生死的關鍵。在我參加的數場正式與非正式的研討會中,講者們最容易被提問攻擊的就是研究方法。畢竟方法如果錯誤,你的研究主題再好,研究的結果都沒有意義。但同時我也希望各位碩士生放寬心,研究方法在碩士階段不會太講究,畢竟大家都知道你們沒時間也沒經費(博士生也沒經費嗚嗚)。

在設計研究方法時,只要謹記以下原則,基本上不太會有大問題。

原則一:不可以無中生有

做研究跟上班做專案不一樣,不是越有創意、越特別越好。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浩瀚無垠的學術界中的一個小螺絲釘而已。我們的工作是「延續」前人的研究,而不是直接「開闢」新領域。連博士生和一般學者都不被鼓勵開疆拓土(可能只有已經在學界打滾數十年的大佬有機會),更何況是只有幾個月的碩士生。因此,研究方法也需要進行文獻回顧,參考前人如何設計,並且依樣畫葫蘆調整。

原則二:所有決定都要 “justify”

You need to justfiy yourself. Every decision should be fully justified.

這應該是我的指導教授最常對我說的話(笑)。以研究方法而言,你需要不斷問自己:

  1. 為什麼我要參考這個人(或這些人)的研究方法?
  2. 我們的研究情境一樣嗎?
  3. 不一樣的話,我該怎麼調整?
  4. 我為什麼要這樣調整?

第四點是很多人陣亡的部分。你調整別人研究方法的原因,不能是「憑感覺」或「憑實務經驗」,這超級主觀的!這個尤其常發生在已經工作好幾年(例如我)的同學身上。如果你沒辦法把實務經驗理論化,那表示你的實務經驗可能有偏差,或者並非常態,這在學術界是不太能接受的。畢竟我們做研究就是希望可以「廣泛應用」,而不是用在某些個案(甚至舉不出是哪些個案)上。

以我自己為例,我常常覺得現有文獻中,衡量衡量聽力理解的方式不好。比方說,在雅思聽力中,同學們其實也在同時被測試快速閱讀的能力;等於說閱讀不好會影響聽力測驗結果。因此,我就一直想找出一個完全不牽扯閱讀的聽力測驗衡量方式。不過到目前為止,找不到哦:)很多我認為合理的方法,充滿了信度效度的問題,又或者不夠實際。

因此,大家真的還是先乖乖照著前人的實驗設計來走就好。

原則三:思考可行性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設計實驗時,你需要注意:

  1. 我能招募到受試者嗎?(我需要回台灣招募嗎?)
  2. 這個研究方法可能會產生哪些倫理問題?
  3. 我需要用到儀器嗎?我可以用嗎?
  4. 我有經費嗎?
  5. 我有時間嗎?

很多研究方法雖然很讚,但有限的時間內做不到啊!!

原則四:這個研究設計有哪些缺陷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研究方法。選擇A就會犧牲X和Y、選擇B就會犧牲Z和H,每個選擇幾乎都伴隨一定代價。這件事情是很正常的,不會有人要求你設計一個完美的研究方法。碩士老師更會體諒大家時間不足,因此在設計上有些馬虎都是可以的。

重點是,你要知道這樣設計有哪些缺陷,並且明確地寫出來!時間不夠也可以是一個很正當的理由,只要你能證明你盡力了就好。

可能要考慮的倫理問題

學術倫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沒有通過倫理審查前,不能開始研究。違背研究倫理的實驗,不抓則已,一抓到必定重懲。我們之前碩士時,連期末報告要進行小小的訪談,都需要跑完整的審查程序。有人偷跑開始,直接被老師寄信鄭重警告。

以下是幾點社會科學研究常常需要考量的點:

受試者的隱私

有些研究牽扯非常隱私的問題(例如身份認同),一定要確保受試者的身份不被透露。但也有些研究比較還好一點(例如英語學習成果),就不會太要求隱私保護,只要確保個資不外洩即可。

受試者的身心狀況

有些研究問題可能會打擊到受試者。研究者必須確保受試者不會因為你的研究,而產生身心不健康的影響。

受試者中途退出的權利

受試者不能因為退出而產生不利益。因此,如果你是和某些學校老師合作,把實驗變成影響成績的因素的話,很常會被要求提供very good reasons。也因為受試者可以中途退出,所以要盡量先多招募一點受試者。以我的領域(語言教學)來說,平均會有一半的受試者退出、做到一半發現不符資格之類的。

設計好研究方法後,恭喜你已經成功一大半,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寫作問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