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hju Huang
寫字的人
Published in
6 min readMay 9, 2020

--

留下地景與歲月的紋理-Yenchenyawen design studio

銅綠的氧化過程中有時也會出現色彩斑斕的結晶。圖:Yenchenyawen design studio提供

高雅的銅綠、清寂的金繕和黑白寫意的冰裂紋,看似截然不同的質地與技法,都來自1984年發明的Jesmonite水性樹脂。在周雅雯與張晏誠的手中玩味時間催化,以Yenchenyawen design studio的藝術家飾刻畫歲月痕跡。

誕生於英國的創新材質

「Jesmonite有點像人造石,你可以用模具自己玩,DIY磁磚、杯墊,做一些小東西。它是水性,20分鐘就會乾,沒有毒性,不用戴手套,而且原料走得進細節。」周雅雯將原料加入硬化劑攪拌,再添加水分調整稠度,手勢熟練輕快。

Jesmonite,是由石英、大理石屑和雲母混合成的水性樹脂,能呈現類似石材或陶瓷的質地,卻比石材輕巧,又較陶瓷強韌,價格也相對平實。和創新材質相遇,是兩人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時期。

Yenchenyawen運用水性樹脂打造適合現代居家的藝術家飾。圖:Yenchenyawen design studio提供

專攻織品複合媒材的周雅雯,當時正在嘗試石材、竹麻等原材料,剛好Jesmonite進入校園推廣,她發現不僅能比模擬石材的光滑素淨,還能作出磨石子的視覺和硬度,若在模具中加入金屬或顏色,研磨後又是另一種效果。

之後,專攻產品設計的張晏誠也運用Jesmonite詮釋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的概念。「當時他看到一張照片,是台灣鄉下廢棄的鐵工廠,都是鏽化的機具,畫面很美。雖然大家覺得是舊了髒了,但氧化到一個程度就變成好看的顏色。」他運用水性樹脂表面毛孔容易吸水的特性,混合金屬粉末,等待時間催化新生。

兩人從不同的路徑發掘水性樹脂的材料特色,隨後於2015年正式成立Yenchenyawen design studio。「晏誠的個性比較理性,他會利用水性樹脂的化學成分、表面有氣孔的特性,我是純粹想做出像石材的質感,現在他主要負責設計和製程,我負責掌握圖案和顏色。」

透過自然鏽化與技法變化,豐富水性樹脂的質感表現。圖:Yenchenyawen design studio提供

等待,時間造物

從一場聖誕市集開始,Yenchenyawen的作品從燭台、花器延伸至首飾、珠寶盤和香盒,目前也接受各種空間設計的訂製委託。五年來,以Landscape of Oxidation系列展現豐富的材質運用與技法變化。

色澤優雅的銅綠(Patina),以水性樹脂混入銅粉,透過氧化和特殊催化,在表面留下自然的綠鏽紋路。根據溫濕度和酸鹼物質的差異,每次鏽化都是獨一無二的造物,一字排開的樣本記錄下僅此一次的瞬間。高貴又略帶神秘的銅綠,讓歐美消費者心儀不已。

金繕(Kintsugi)則是加入銅金粉,運用日本傳統工藝的修補技法,每一道充滿手感的修補痕跡都是時間的見證,有傳統的含蓄,也有當代的美感。細膩的手工製作不易,卻表現出難以言銓的wabi-sabi精神。

還能加入石頭、玻璃粉末,透過酸蝕呈現磨石子(Terrazzo)的質地與觸感;或將水性樹脂混入鐵粉,運用金屬上色的鐵鏽(Iron Rust);時尚的黑白冰裂紋,靈感則來自日本漆器的卵殼鑲嵌(Rankaku)。作品的豐富表現來自於材質與技法的實驗,時間與自然的秘密不可言說,過程中每每為他們捎來驚喜。

Yenchenyawen以創新材質的鏽化與修補,欣賞不完美的完美。圖:Yenchenyawen design studio提供

周雅雯說,曾經有一批銅罐送來時已存在刮傷,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理,索性全部氧化處理,沒想到特殊的色澤紋理深受消費者喜愛。鏽化與修補,已經不只是單純的技法運用,更是一種惜物與分享,鏽蝕、手工的溫度、或因材質特性出現的氣泡都有時間的韻味,「必須順應這是自然界的事情。」

玩媒材,說自己的故事

工作室的木櫃上,擺放著周雅雯在倫敦的創作,有3D刺繡、木材疊合壓克力、金屬、玻璃包覆矽膠,回溯看似自由的複合媒材運用,她說那是過程,而非結果。

談到織品複合媒材的訓練,周雅雯說:「當我們有故事、有想法,會從畫畫或刺繡去產生論述,記錄下我們感受到的啟發,用自己的方式把具體事物轉化成抽象的圖案或印花。我們的訓練不是去研究材料,重點是理解和轉化,在過程中嘗試不同的材質和做法。」

鏽化的顏色會隨著混入材質、溫溼度、酸鹼物質和時間變化。圖:Yenchenyawen design studio提供

不能滿足現狀,也不能心存僥倖,有時思路衝太快,教授會把她拉回來,「太快速的時候,就是做慣性、安全的東西,他們會說如果你要挖得深,一定要從頭開始,要我再回去畫畫、刺繡,去嘗試我不熟悉或不想用的東西。如果不這樣重複轉化的過程,我就是一直在用別人設計過的東西。」

那段過程,和現在的創作理念也頗有呼應。鏽化的紋路,會長成自己的樣子,他們只能等待時間走過。如今,玩出水性樹脂的潛力,周雅雯也有另一番體悟,「其實老師是要我理解其中的關聯性,當關聯性夠強的時候,我想用什麼材料都可以,自然而然會走到對的路上。」

室內材料的新想像

品牌成立五年,他們在英國和台灣之間往返,對消費者也有些觀察。不同於歐美消費者傾心深邃的銅綠,亞洲消費者更偏愛純淨色系;歐洲人習慣欣賞整體的質感,亞洲人則對材質和功能有更多好奇。

運用傳統技法的金繕系列,呈現修補後的美麗和堅強。圖:Yenchenyawen design studio提供

這幾年走過巴黎、上海、東京等國際展會,除了產品販售,他們對水性樹脂也有更進一步的想像。不僅是小型家飾,水性樹脂也能作為壁磚、桌板等室內材料,也許是臥室的主牆,也許是精緻的展示檯,從居家到商用空間,未來他們希望運用水性樹脂的特性為室內材料提供新選擇。

回到北投的工作室,周雅雯慢慢打理著心中的理想生活。從英國到台灣,時間的軌跡緩緩延續,不疾不徐,等待歲月熟成。

原文刊登於《台灣工藝》vol.76

--

--

shihju Huang
寫字的人

自由撰稿,邊讀邊寫,寫人物、設計、工藝、空間、一點社會議題,有時也做出文字企劃和出版編輯。聯絡信箱:sjhuang7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