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木器的堅韌與溫柔:STUDIO LIM
溫潤淡雅的纖維木器,捎來春天的清新氣息。STUDIO LIM的杯墊、點心盤和托盤,以亞麻纖維的獨特紋路演繹優雅與時尚。以創新材質投入永續設計,為居家勾勒溫柔的詩意風景。
很柔軟,也很堅韌的創新材料
纖維木器的起點得回溯到2014年,林昀廷和聶嘉希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求學時光。林昀廷聯繫上一位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遇見以劍麻和奈米纖維質混合而成的新材質,不需上膠就能成形,而且具有相當的硬度。當時他們只是想尋找材料和製程,卻意外與創新材質相遇。
其實這個材料已經完成四年,卻只停留在實驗室,直到林昀廷發揮產品設計的專長,才讓纖維木器走入生活。「他的終點變成我們的起點」,當創新材料加上現代工業製程,生活美學的想像就此延伸。
林昀廷回憶,當時在倫敦沒有合適的機具,他只能用家裡的烤箱進行熱壓成型,實驗過程看似陽春,卻證明了柔軟的亞麻纖維確實可以達到相當的厚度和硬度。畢業發表時,他們製成牆面板材、櫃子、音響外殼等產品作為第一階段的成果。
回到台灣後,他們以專業設備和模具重新投入材質研發。「溫度更穩定,壓力可以比之前大,就能縮短製程。後來發現不需要奈米纖維質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就決定把奈米纖維質拿掉,單純只用亞麻纖維和水。」
過程中,他們也嘗試過棉花、竹、黃麻、馬尼拉麻等植物纖維,最後選用全球產量僅次於棉花,而且強度頗佳的亞麻纖維,「現在歐洲漸漸出現以亞麻纖維取代玻璃纖維的趨勢,因為亞麻纖維在天然植物裡算抗拉強度滿高的。」
當亞麻纖維遇上傳統漆藝
「纖維木器很環保,但它最大的缺點是怕水,這個問題讓我們困擾了一陣子。」
2015年的夏天,林昀廷回到豐原,看到家中的漆器水果盤,他靈光一閃。「漆器最原始的意義就是在胎體上上漆,讓它用得更久,這和我需要的是一樣的,有沒有可能讓纖維木器結合漆藝?」
其實,他在大學就曾想在設計中運用漆藝,只是當時沒有找到一條可行之徑。如今,他們運用反覆上漆和研磨的技法,以透明漆保護纖維木器的美麗花紋,「有點像是運用傳統漆器的技法,做出新工藝的感覺。」全程十五道製程,就包含八次的上漆研磨,無法委託工廠的細膩手工才能達到他們要求的平滑手感。
歷經近三年的材料實驗,STUDIO LIM在2016年底正式成立。選擇以食器為起點,先後開發出杯墊和點心盤,接近平面的造型能夠維持較高的良率。纖維的絲縷加入濃淡色彩,就是一片蓊鬱森林和深邃藍海,有時又如水墨飛揚的雲彩。聶嘉希說,他們將主要心力放在材料研發,風格倒是自然形成,但他們用心調整花紋的分佈比例,讓纖維的美恰如其分。
STUDIO LIM的纖維木器在2017年文博會初次亮相,不僅民眾對新材料充滿好奇,更陸續獲得台灣文博會文創精品獎、金點設計年度最佳設計獎和丹麥BEAUTIFUL X SUSTAINABLE首獎。纖維的探索仍在路上,他們先後加入回收木屑和舊報紙,為產品開拓新鮮視覺。
加入回收木屑是誤打誤撞。他們在台中的木工廠看到一袋袋匠人刨削下來,等著燒毀的木屑,林昀廷嘗試後發現令人驚喜的效果,清晰可見的木頭紋理襯托著亞麻纖維的溫暖,讓人忍不住伸手觸摸。如今,他們接手工廠的櫸木、檜木和楓木屑,讓仍有價值的木屑華麗重生。
時間碎片系列則是在亞麻纖維中加入舊報紙,托盤盛裝生活,而報紙乘載時光,遠看還有石材般的時尚質感。林昀廷說,許多消費者會特別挑選有字的花紋,細細端詳報紙的內容。從杯墊、點心盤到不同尺寸的鐵製托盤,消費者各有使用趣味,從盛裝點心、收藏飾品或收納文具,輕重之間,也玩味著亞麻纖維的柔軟與堅韌。
設計,是一種社會責任
作為材料創新導向的設計品牌,環境永續也是STUDIO LIM相信的價值,林昀廷說:「你會發現那是整個歐洲的風氣,大家都覺得永續是正確的、應該去做的,沒有為什麼。尤其在設計學校裡,大家都有共識,只要有意投入永續設計,學校都會盡力支持你。」
設計師品牌不是一條好走的路,他們也不諱言永續的概念確實可能增加成本。「因為製程比較繁瑣,普通製程的廢棄物可能直接處理掉,但永續設計會想辦法處理到最乾淨,像我們生產過程的廢水會盡量重複使用,都會增加成本。」但他們心中有一個三角形:永續、設計、消費者負擔得起,如何穩固這個三角形就是設計師的責任。
聶嘉希說,改變大眾看待設計的方式也是成立品牌的意念之一,「設計師不只是設計產品給消費者使用,設計師其實是一種社會責任。如果沒有人做,其他人也不會跟進,我們希望可以是一個例子,但也需要時間。」
STUDIO LIM近年參與巴黎、紐約、法蘭克福和東京等國際展會,尤其歐美對於創新材質的高接受度,讓他們打開更多的想像空間。目前,他們正嘗試研發牆板、家具等更大面積的材料應用,期待未來室內設計和家具製造多一個永續的選擇。
原文刊登於《台灣工藝》vol.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