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PUE的故事

Jonathan Chen
寫給PM看的故事
4 min readMay 4, 2017

老實說,我以前真不知道PUE是什麼,直到我遇到了「PUE先生」。

與PUE的第一次

從前從前,我曾負責撰寫一項計畫案,要向政府申請好多錢,做一個 Hyper Convergence 超融合且特別硬體設計的一體機 Appliance。不過,當年超融合不像今天那麼紅,一體機這名詞也不是人人都聽過,所以我給這計畫案取了一個口號,叫做:

"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er In A Box"

就是「在機箱裡的軟體定義資料中心」,當時我還覺得這名字很屌,殊不知,取這名字真是自找麻煩。

到了計畫審查的那一天,評審委員和承辦官員們排排坐,看我老闆上台表演,而小弟我的任務,就是在台下默默地按空白鍵。簡報過程相當順,老闆一如往常地行雲流水,委員與官員們也頻頻微笑點頭,直到報告結束,Q&A開始,正中間的評委說話了:

『你們 Data Center 的 PUE 是多少?』

蛤?PUE是什麼鬼?

一時瞠目結舌,腦筋轉不過來,四肢不能動彈,好像隻麋鹿在路上見了車燈一樣……

『Data Center 就是要節能啊,你們怎麼可以沒有 PUE ?』

接著,這位「PUE先生」開始闡述綠能的重要性,但我完全沒聽進去,我心裡的OS是:我的簡報都有寫啊!節省多少空間、節省多少瓦、節省多少電費,我超綠的好不好!我怎麼會漏了這個沒聽過的PUE?

隨後,其他評委相繼開炮,批評這個資料中心缺這兒缺哪兒的,我手裡忙著記筆記,心裡卻還在掛念著 PUE PUE......

到底啥是PUE

回頭一查Google才知,PUE的全名是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可以翻譯為「能源使用效率」,其公式為:

PUE = 資料中心的總用電量 / IT設備的總用電量

PUE為2,代表了IT設備如server, storage, networking只用了一半的電,另一半被空調、冷卻、照明、轉換這些『非IT』的東西給用掉了;PUE愈接近1,意味著幾乎所有的電力都用於IT設備,那就很有效率了。

慢著!也就是說,PUE是要節省IT設備以外的用電,並不關我們這個超融合IT設備的事啊!你這個「PUE先生」,只看到 Data Center 這個字,就來黑白評,這種評審方法,臣妾冤枉啊!臣妾不服啊!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PUE

這幾天,我看了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數位建設部份,以及許多人的看法。讀到行政院計劃建幾十個公教體系的雲端資料中心,並且目標設立『PUE值要降至1.6以下』,而我一邊讀,一邊想著「PUE先生」和上面這段往事。

也算是和「PUE」有緣,當年被「PUE」誤評,今日就請容我提幾點意見給「PUE」:

PUE 1.6 很厲害嗎?

首先,這個 PUE 1.6 不是太積極的目標,而我以為,不夠積極的PUE,不足以帶動機房綠能產業發展。

何以不積極?根據2014年調查,全球資料中心平均PUE為1.7,此目標看似高於平均,但根據 Google 2017 Q1 的資料,Google 在彰化的資料中心,其PUE僅1.16 ,即便是PUE最高的資料中心,就在熱帶的新加坡,其PUE也只有 1.19。這種只是以高過平均為目標之設定,在我來看,這只是為了確保不要失敗,而未必對綠能產業有多大的刺激。

量化的效能預估在哪?

其次,建資料中心若以節能為目標,那麼我就期待效益評估應包含節能的量化試算:和傳統的PC、未改善PUE至1.6前相比,省下多少度的電力?省下多少電費呢?

此外,僅以節能為目標,而不談資料中心、實體轉虛擬的效益量化,這實是本末倒置。應該預估:能提供多少個 instances?能取代多少個實體PC?供多少人使用?省下多少 CAPEX and OPEX?這一項投入有24.80億,ROI是多少?幾年能回本?

扶植或純外包?

最後,親愛的「PUE先生」,我真正關心的,是這些預算最終流往哪裡去,是會用來扶植台灣的中型新創?還是藉著外包系統整合商,而流進了國外軟硬大廠的口袋裡呢?

不黑白評的,軟體定義儲存PM

--

--

Jonathan Chen
寫給PM看的故事

Leadership in software product/project/program management. PM of Gemini Open Cloud. Volunteer of Agile Community Taiwan. jonathan.speaki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