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課程但東西用不出來怎麼辦? 也許你可以這樣想

Kieren Chen
專案管理雜談
Published in
Feb 9, 2021

--

Photo by Dmitry Ratushny on Unsplash

上禮拜我玩了一個社交軟體叫Clubhouse,其中一晚加入了一個聊天室聊職場。有位朋友問了個很棒問題,我也分享了自己的體會。事後想想也許這回答蠻值得拿出來分享。

他的問題是: 上完課程後,覺得上課教的東西不太知道如何應用在工作上。想問問看大家都是如何做。我自己的看法是這樣:

  1. 需要時間消化 情景觸發

最近讀了「為什麼要睡覺」,裡頭提到我們學到的知識都是在睡覺的時候大腦才進行整理、從短期記憶搬移到永久記憶並與其他記憶做連結。所以其實知識的消化與融會貫通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當場景需求或難題出現的時候,片段記憶就會冒出來提醒自己曾經在某堂課學過的知識是跟事件是有關連的。或許我們不會記得完整的知識,但起碼當初的講義筆記在手還可以趕快翻出來複習當時的內容找到解決方案。

這有點像是賈伯斯所說的 【Connecting the dots】。我們現在所學的東西,在未來某個時間點都會串接起來,somehow 幫助我們塑造未來

2. 小規模使用

課程都是講師從龐大的知識體系濃縮再濃縮,提煉再提煉,也是講師多年功力的呈現。我們不可能學完馬上全套都用出來,再來有些內容會卡到企業既有流程文化不可能讓我們說改就改。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拿其中一小部分先融入的自己日常生活中

舉自己的例子。我去年11月上李君婷老師的 OKR 目標管理與團隊績效。老師教的整套作法是必須全公司一起使用,從高階到基層一起規劃。任何一個環節漏勾就會對成效打折扣。那我自己身為一個比較基層的員工,又不可能把這套拿到老闆面前說公司一定要用。這樣搞肯定會被老闆轟出辦公室… 但我可以縮小規模,用在規劃自己個人的 OKR。所以我就參照老師教的幾個重點,在去年底嘗試做了今年 Q1 的目標。執行了1個月,雖然沒100%全部做到,起碼7, 8成也有順利達成。

所以先看看這堂課程有什麼部分內容是自己可以先拿來使用,改善自己的生活或是工作,再慢慢擴大採用範圍。不求多,求有效為先。這樣就能將上課的東西真正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3. 增加判斷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其實是上課能增加我們的判斷力。在職場大人學這堂課裡頭有教到,要脫離苦主每天加班加到死掉的泥沼,就務必增加自己的判斷力。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判斷力,單純是因為我們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無法判斷別人跟我們說的東西是否正確合理還是唬攏,甚至他自己可能也不知道所以盲人帶盲人。你的上班時間就這樣被人左右操控了。

我認為要增加判斷力就是要擴大自己的認知邊界,嘗試去理解自己不懂的專業領域或是另一種看事情的分析角度。上課就是擴大邊界最快的方式,因為講師會循序漸進帶著你一步步去理解他設定的課程框架各個面向,讓學員能快速掌握那些重點。有的課程也藉由案例分析、遊戲帶動等,讓自己試著把老師教的東西用出來,這樣學習效果會更好。

再來一個自己的例子。我當初上大人學的專案管理一日特訓班原因就是因為想增加判斷力。我內轉前是製程工程師,參與了一個新產品開發專案。帶案子的是個 QC 兼職的PM,案子被他帶的一團混亂。我看不下去,覺得自己要學會才不會被牽著鼻子走,於是就報了課程,又接連上排程軟體課程。上完課後我就直接插手,幫那個 PM 用 GanttProject 做排程規劃,做簡單的風險管理,讓那個案子比較順利結案。也因為這件事讓我在主管面前展露了自己有能力做專案管理的工作,幫我順利內轉成全職專案工程師。

因為自己有了能力判斷,才比較有機會把人生掌控權稍微拿一些回來。

我自己是覺得上課吸收能多快再運用這件事情其實蠻靠個人特質。我不是那種聽完一堂課或看完一本書就可以馬上整理出一篇乾貨文的神人。我需要一段時間去咀嚼消化,然後思考哪個部份我可能可以用。而我自認只是願意花錢上課的普通人~

記得「Follow」我的 Medium,讓我提供更多優質文章給您。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也請不吝掌聲拍手。你的拍手是我寫作的動力。

--

--

Kieren Chen
專案管理雜談

產品開發專案管理 遠距工作 MS Project 排程軟體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