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鼓勵那件小事─合適的鼓勵,造就孩子學習的意願

小學生育兒交流
小學生育兒交流 BLOG
4 min readMar 29, 2019

不知道讀到這篇文章的父母們,都是如何鼓勵孩子學習的呢?

在傳統的台灣社會裡,要學會扭轉過去的思維,用適當的方式鼓勵孩子,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在傳統的社會裡,做為父母的上一輩,其實常常用打罵教育來教導孩子,也使得孩子把這一套學起來,在成為父母之後,繼續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小孩。

不鼓勵的父母,孩子只會做給你看而已

面對傳統教養方式的父母,孩子不但得不到鼓勵,還會在做不好的時候被懲罰。面對這樣的父母,孩子雖然有可能會乖乖聽話,但為的不是學習,而是避免被懲罰而已,一旦孩子長大之後,他並不會主動去做這些事情,因為他們早已養成,只有被逼著做才會去做的心態,我想,這並不是父母想要的結果吧。

其實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樣的結果不無道理。我們小時候,在打掃時間沒有認真掃地的小朋友,都會被老師予以懲罰,孩子不但不會把「乾淨的環境是大家共同維護的」這件事情學起來,反而會怨恨老師的對吧。

不適切的鼓勵,使得孩子只想滿足期望

然而,有另外一種父母,剛好相反,他們只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予以鼓勵,這點看似沒有問題,但是孩子學到的卻也是「我今天是為了得到你的鼓勵,所以才努力做好這件事情的」,他們沒辦法理解做這件事情的緣由是什麼,只為了滿足大人們的期待。也因為這樣,一旦鼓勵消失了,孩子便不會再繼續努力下去了。

在《錢買不到的東西》這本書中,有一個我很喜歡的例子:小孩子們被分成兩組,一組是讀書讀得越多本,可以累積越多的獎金,另一組則是無論如何,小孩怎麼讀都不會拿到獎金。這很有趣,因為一般的小孩子,有些本身就會主動去探索世界,對書籍感到好奇,就會自動自發地去借來看。

但是在加上獎金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那些拿了獎金的孩子,確實會讀更多的書,但是一旦獎金消失之後,他們便不再讀書了。

漸進式的鼓勵與說明緣由,讓孩子學到精隨

那該怎麼辦呢?假設今天有一個孩子,因為作業太難而不想做,這時候,即便你硬逼著她做,她可能就是隨意的寫一寫,呼嚨過去而已。

這時候,我會推薦的作法是,可以讓孩子了解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教育比較死板的地方就在於,孩子並不知道自己學這些東西有什麼意義,如果是我的話,可能會告訴孩子:雖然這些數學題目很困難,你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學這些數學題目,但是你真正的目標並不是學會他們,而是從數學中,你會學會一些邏輯思考的能力。

又或者,可以告訴孩子,這是訓練自己對自己負責任的一種方式,世界上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你想做才去做的,有一些事情是要練習對自己負起責任,完成自己的任務,再去做其它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這和職場裡面是相似的,並不是每一份工作內容都適合我們去做,但是為了完成某一些自己想要的目標(例如存錢去國外玩),我們有時候不得不去做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找到做事情的意義,比較能夠讓孩子說服自己做下去。

而面對孩子對於難題的抗拒,或許可以從小細節開始,例如,這一次的考試雖然你覺得沒有考得很好,但是關於錯別字的部分,你考得比之前好了耶,你是怎麼做到的呀?

這樣針對細節部分做鼓勵,以及詢問孩子是怎麼做到的,幫助孩子回頭去想自己是如何完成的,不但有助於孩子發現自己進步的原因,也讓孩子更了解自己是有表現得更好的能力,如此一來,鼓勵的核心就會擺在孩子內在的動力上面,而非父母的期望之上了。

作者貓心 Psydetective〈女人迷〉、〈泛科學〉專欄作家。台大心理系畢業。
很喜歡貓,期許自己有一天能開一間充滿貓的心理諮商所。

--

--

小學生育兒交流
小學生育兒交流 BLOG

擔心上孩子上小學後問題百百種,想找人討論卻苦無門路?加入『小學生育兒交流』臉書社團,讓專家與熱血爸媽為您解決所有問題!https://reurl.cc/700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