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公衛師」 –— 公衛人作為大家的夥伴

Josephine K.C. Tseng
小工佇咧公衛
Published in
2 min readAug 19, 2019
Photo by Dawn Kim on Unsplash

公衛人是大家的夥伴

我甚少一廂情願地說出「朋友」這個詞彙,因為我對於朋友的定義是嚴格的,必定涉及私人領域以及情感寄託,所以我通常說「夥伴」。

夥伴對於正在一個點上努力的人們,具有不同的意義,之於我而言,夥伴有兩種,一種是真的一起合作的人,對於這樣的人,我們對彼此的私人空間尊重,但能信任這個人,知道和這個人做事很放心,知道這個人可以成為後盾;另一種夥伴,是未必一起合作,但知道大家都在為同個目標努力,互相勉勵,讓你相信有希望,讓你期待未來可能再相逢。

所以,我不說公衛人是大家的朋友,但我們至少可以是大家的夥伴

我們是民眾的夥伴、是社區的夥伴,也是醫事人員、社福人員以及政府的夥伴,因為在我們的訓練中,是「包山包海」的,我們的訓練結合方法學、社會科學以及醫療、衛生法律與統計,這種「通才式的專業」,讓公衛人可以選擇往一個面向再深造努力,從而在學術、研究上發光發熱,也可以讓公衛人本身成為一種平臺,因為我們對各個領域都「略懂略懂」,所以有能力跟韌性去與不同領域的人對話,幫大家進行轉譯,並找到一個平衡。

地方需要公衛人

其實臺灣的公衛護理師真的很辛苦,因為在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當中的諸多業務,並不在原先的護理專業訓練當中,如果不同專業能夠一起合作,那麼就能製造更好的、臺灣未來的健康服務願景,讓衛生政策從疾病導向的「預防」、「治療」、「補助」,更有機會變成更彈性、更貼近社區的「以人為中心進行整合」。若只有公衛護理師以及醫院的社區醫學部門在社區奔走,無疑是消耗專業也讓他們筋疲力竭。

臺灣已準備好重塑健康服務體系的想像

之所以敢談願景、敢談未來,不是無謂做夢,而是因為長時間以來臺灣已培養一代代的專業醫事人才與公衛人才,我們有做出改變的底蘊,且也有改變的需求 – —因應時代改變,我們對健康服務體系也應該有更全人的想像。現在需要契機與協作,踏出這步是重要的,但不會是最終,公衛師未來怎麼跨領域協作,才是未來的挑戰,可是現在至少先踏出這一步,讓更多公衛人,得以更參與公衛事。

(本文亦發佈於個人臉書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