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影評:戰場上的軍隊眾生相

Lizzy Chiang
小神經的偏執電影世界
6 min readApr 11, 2018
Dunkirk 上背離鏡頭想回家的士兵們

先說,我很喜歡 Christopher Nolan (諾蘭)執導的《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接下來要告訴大家原因為何,所以決定來寫這篇《敦克爾克大行動》的影評。

當初進戲院二刷,連假的時候又再看了一次,看完只有一個感覺,我覺得用英文形容更貼切: stunning 。

看完以後,我只說得出這句話:我很喜歡 《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好像這是隆重的宣言一樣,我說不出很具體的想法,只能用力地說著這句話。

Christopher Nolan 作為一個英國導演,成名作卻淨是看起來很美式風格的電影,從《黑暗騎士》到《星際效應》,一直到前一陣子007執導人選事件,我才想起來他是英國人。

這次他想用英國人的角度,說一個自己國家的故事,為什麼不聽聽看?

以英國故事為主線的二戰背景電影老愛把邱吉爾當作故事人物,僅從統帥階層、政治立場看待這場戰爭(圖為《黑暗時刻》 Gary Oldman 飾演的邱吉爾)

在現在這個國族主義充斥世界各地的年代,全球化已在意念上式微的年代,當像 Christopher Nolan 這樣國際知名的英國導演,卻沒有把邱吉爾端出來,沒有把口吃的國王搬出來,而把鏡頭擺在前線,試著想用這樣的角度傳達「戰爭」這個概念,為什麼不聽聽看他想怎麼說?

戰爭片被美國人拍的太氾濫了,尤以二戰片和越戰為最。我越戰片看得不多(最喜歡的是《現代啟示錄》),而美國拍的二戰片已經是氾濫到電視台隨便轉都是的地步,而美國又是二戰後最大的得利者,話語權都掌握在他們手上,隨他們操之。

和美國人不同,英國人要講這段歷史時,往往都會以「邱吉爾」作為起點,從這個傳奇人物的角度出發去看戰爭事件。

然而,《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沒有這樣做。

「邱吉爾」成為前線將領口中的隻字片語,最後邱吉爾的演講,對比鏡頭聚焦《敦克爾克大行動》男主角迷惘的眼神,塑造出在那一刻,面對那樣看似慷慨激昂的演講,留給這群想家的孩子更多的,是對於未知戰況的困惑。

Dunkirk 的「成功」撤退,在歷史上是二戰的轉捩點,人們總是正面看待,但是諾蘭在《敦克爾克大行動》中摒棄了這樣的歷史評價。

對這群前線的士兵來說,任務只有一個,就是「活著回到家」,他們活著不是為了下一場戰役,不是為了邱吉爾的喊話,而是他們認為自己敗得一塌糊塗,他們只想回家,回到家以後再想這些。

Kenneth Branagh 在《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飾演海軍指揮官,出場不多卻說了很多經典台詞。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Kenneth Branagh 飾演的海軍指揮官,兩度看著對岸說出他看到了「 home 」,這兩次的語境截然不同,這讓我想到楊德昌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父親張國柱兩度面對小四嗆聲班主任,狀況相同,卻說出了不一樣的話語,這樣的前後對照手法。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樣顯得老派又匠氣,但我一直以來都滿喜歡這種「匠味」,這種導演的每個鏡頭都是刻意安排,都有話要說,但我覺得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們能把這麼多想說的話去蕪存菁,用很精準的方式說出來,不會被詬病野心太大(我絕對沒在說雅喆喔~),諾蘭如是,楊德昌亦如是。

這頗有日本職人的味道,用盡心機精心雕琢,只為了呈現完美的一刻。

諾蘭在《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的配樂仍舊找來老搭檔 Hans Zimmer ,一樣善用配樂給線索,許多配樂轉為畫外音的效果都運用得非常巧妙,例如心跳聲,最經典的還是敵機的聲音,片頭片尾兩度使用,搭配人們臉上恐慌的表情,呈現出原始的戰爭氛圍。

雖然朋友看完以後對配樂很不滿意,覺得諾蘭退步了,大喊:怎麼會用這種近似希區考克的配樂手法!

大哥,不要把所有弦樂都歸於希區考克一派啊!我心裡這樣喊。

也有人質疑 Tom Hardy 最後不做彈跳是電影才會出現的「逞英雄」行為,但湯迷如我,一定要幫他說說話,我的推測是,最後如果他做彈跳,必定會使用降落傘,這樣勢必會對正在進行「撤退」的船隻帶來困擾,所以他選擇不使用。

Tom Hardy 吃 Five Guys 都帥。

我不管啦, Tom Hardy 就是帥!

講著講著好像有點不知道該怎麼收尾,總之我覺得諾蘭用自己的方式,說出自己國家的戰爭故事,有別於以往只聚焦於英國統治高層,或是美國式聚焦於某個特定個人上,他拍出了戰爭當時,在敦克爾克這片海灘上的軍隊眾生相,每個人都是如此迷惘,每個人都不多問未來的「活在當下」,並且想辦法活下去,這件事在戰場上是如此困難,必須全國齊心,才能達成這些士兵微小又奢侈的願望。

老船長 Mr. Dawson 由 Mark Rylance 飾演。

老船長 Mr. Dawson 被一心想返回英國的 Cillian Murphy 諷刺年紀這麼大了不該再上戰場,他的回答或許就為戰爭下了最佳註解:

Men my age dictate this war. Why should we be allowed to send our children to fight it?

(小神經亂翻:決定打這場仗的,是我這個年紀的人,為什麼我們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孩子們去送死?)

★ Tom Hardy 幾乎沒露臉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他的帥氣外露(感謝迷妹特異體質)。

★迷妹如我當初還幻想 Tom Hardy 和 Cillian Murphy 能有對手戲,看來我真的是 Peaky Blinder 看太多了,只是想抱怨 Cillian Murphy 的戲份好少嗚嗚嗚。

★其實我心頭好:拉拉鍊也是匠味十足,而且這完全是我會喜歡這些電影的重要原因。

★這部片讓我多一個男演員可追:Jack Lowden

★勘誤:之前我以為羅南新戲的男主角在本片中是飾演冒充英軍吉卜森的法軍,結果重看才發現應該是一開始站在後來被擊沉的那艘船旁邊的軍官,唉唷講了你們也不會記得是誰啦!

喜歡我的電影垃圾話的話可以…

追蹤我的Medium:https://medium.com/@lizzychiang

或來小神經的偏執電影世界按讚

--

--